正版图书,内页干净,无笔记。
¥ 41.66 4.4折 ¥ 9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向玉乔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67012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5元
货号13373080
上书时间2024-10-30
向玉乔男,1967年出生,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院长、哲学系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工程专家,湖南省121人才,芙蓉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伦理学会和中国教育伦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曾经留学英国威尔士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乔治城大学等世界名校,主要研究美国伦理思想史、道德记忆理论、分配正义和共享伦理。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记忆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美国建构现代道德文化的经验教训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150余篇学术论文;著有《道德记忆》X《共享伦理研究》《美国伦理思想史》等专著、合著、译著20余部;多次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导论研究中国道德话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中国道德话语的价值维度二、关于中国道德话语的已有研究三、研究中国道德话语的意义和价值
四、研究中国道德话语的问题域和预期目标·
五、研究中国道德话语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方法
第一章中国道德话语的特定内涵一、人类的语言能力二、道德语言与非道德语言
三、中国道德话语:作为人类道德语言的子系统四、道德语言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五、中国道德话语的民族特色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语德传统
一、语德:“口德”的学术化表达方式二、言由心生与正心的道德要求
三、言的正当性:合乎礼与有道理
四、言与行的合一:言而有信的道德原则五、言的道德价值评价:标准的多元性
第三章中国道德话语的发展路径
一、中国道德话语发展的民间路径
二、中国道德话语发展的官方路径
三、中国道德话语发展的学术界路径
四、中国道德话语发展路径的融合
第四章中国道德话语中的元隐喻
一、元隐喻:作为隐喻之母
二、儒家伦理的元隐喻:山
三、道家伦理的元隐喻:水
四、佛家伦理的元隐喻:菩提树
五、元隐喻对中国道德话语的支撑作用
第五章中国道德话语的传统形态
一、中国的神话道德话语体系
二、儒家的人本主义道德话语体系
三、道家的自然主义道德话语体系
四、墨家的契约主义道德话语体系
五、法家的法治主义道德话语体系
六、佛家的超自然主义道德话语体系
七、中国传统道德话语的影响力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道德概念体系
一、德:中华民族的最基本道德概念
二、区分善恶:中华民族对“德”概念的分割
三、家庭、国家与天下:中华民族的伦理实体概念
四、知、情、意等: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概念
第七章中国道德话语的构成要素及其伦理表意功能
一、中国道德话语的构成要素
……
第十二章中国道德话语的当代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的道德话语创新
二、网络时代与网络道德语言的兴起
三、人工智能时代与人工智能道德语言的发展
第十三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道德话语的国际化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特质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合理性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解决的重大国际伦理问题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伦理价值
结语 倡导崇高道德语言 直面突出道德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论
研究中国道德话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国道德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灵魂和精髓,但它必须以中国道德话语作为直接形式和重要内容。中国道德话语在汉语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社会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对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建构作用,但它迄今还是国内外伦理学界缺乏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本书将对中国道德话语的发展历史、构成要素、意义体系、表意功能、叙事特色等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深刻揭示它的民族特色,这不仅有助于改变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道德话语研究不够的现状,而且能够为我国建构中国特色伦理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道德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等重大战略需要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中国道德话语的价值维度
每个民族都有道德语言,但不同民族的道德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具有巨大差异。中国道德话语主要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用于记载道德生活经历、交流道德思想、表达道德情感、叙述道德意志、说明道德信念、描述道德行为方式的工具,但由于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等原因,我国伦理学界一直没有在此领域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这是我国伦理学研究亟须弥补的不足。中国道德话语自成体系、具有民族特色,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建构作用,其价值不应该受到忽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道德话语是中华民族伦理价值诉求的语言表达系统。中国道德话语的主要母体是汉语。它主要是作为汉语的一个子系统而存在的。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它是被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中华民族借助汉语表达各种各样的意义。在汉语表达的意义体系中,伦理意义居于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道德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表达伦理意义。中国道德话语也不例外。作为汉语的一个子系统,它由文字、词语、语法、修辞等要素构成,并且借助这些要素表达丰富多彩的伦理意义。所谓“伦理意义”,是体现人类伦理价值认识、伦理价值判断和伦理价值选择的语义系统,其核心要义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应然性或规律性。中华民族借助中国道德话语来表达其伦理价值诉求,实质上就是要表达我们追求的伦理意义。
很多汉字具有伦理意蕴。《礼记》说:“德者,得也。”①这不仅意指“德”与“得”两字同音,而且意指两者同义。古代中华民族所说的“德”在本然意义上是指“得到”,具体指人们获得仁义礼智信等美德的事实。可见,“德”字蕴含着要求人们以德求得或以得拥德的伦理意涵。有些汉字可以直接表达伦理意义。例如,“忠”字的字形直观地显示出两个方面的伦理意义:一是指“心正”,没有歪心思;二是指“专心”,没有三心二意。因此,“忠”的伦理要义是“忠心”或“心忠”。在汉语中,“忠心”或“心忠”是“忠”字内含的最高伦理要求。
中华民族还非常喜欢用修辞手法来表达伦理意义。《礼记》中有这样一个经典隐喻:“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②其意指,道德是人的本性的根端,音乐是道德开出的花朵。将“道德”隐喻为“性之端”,将“音乐”隐喻为“德之华”,这不仅将“德”与“乐”的关系形象地展现了出来,而且生动地描述了它们的伦理意蕴。在古代中国,人撰写的文字、谱写的乐曲、表演的舞蹈、修建的建筑等都具有伦理承载功能,它们都被视为“心”的产物,而化育外物的“心”则被称为“德心”“文心”“雕龙之心”或“天地之心”。
本书从宏观的、综合的视角,深入系统地探析了“中国道德语言”的特定内涵、元隐喻、传统形态、伦理表意功能、伦理叙事模式、民族特色、价值维度、国际化等重要内容。论述了每个民族都有道德语言,但不同民族的道德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具有巨大差异。中国道德语言主要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用于记载道德生活经历、交流道德思想、表达道德情感、叙述道德意志、说明道德信念、描述道德行为方式的工具,但由于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等原因等内容。同时作者还阐述了中国道德语言自成体系、具有民族特色,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建构作用,其价值不应该受到忽视。中国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伦理价值诉求的汉语表达系统,反映中国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