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文学通史·D一卷(古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广东文学通史·D一卷(古代)

79.34 7.3折 108 全新

库存5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培忠,蒋述卓总主编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79848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08元

货号12725203

上书时间2024-10-04

墨泉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一、古代广东文学的源流与文脉

二、古代广东文学独特的精神气质与审美风尚

第一编先唐及唐五代文学

概述…

第一章广东文学的文化母体与萌芽·

第一节百越文化与广东文学的母体

第二节 中原文化的渗透与影响

第三节早期广东文学的萌芽与文字记载的神话传说

第二章汉代散文与著述

第一节 赵佗《报文帝书》与赵胡《上武帝书》

第二节杨孚《异物志》

第三章陈钦与陈元

第一节陈钦、陈元生平…

第二节陈钦、陈元经学思想与文学的关系

第四章六朝文学

第一节六朝文坛略说

第二节 谢灵运入粤及其文学创作

第三节 江总南迁与岭南文学形象的建构

第四节 六朝方志著述与文学

第五章唐五代文学

第一节初兴的广东文坛

第二节 惠 能

第三节刘轲与邵谒

第四节 唐代入粤文人

第五节 五代文学·

第六章张九龄

第一节张九龄的诗歌

第二节 张九龄诗歌艺术特色

第三节张九龄的散文·

第二编 宋元文学

概述…

第一章两宋时期的本土诗人

第一节余靖:两宋粤诗第一人

第二节崔与之:“盛德清风,跨映一代”

第三节“菊坡样人”李昴英…

第四节 道教诗人葛长庚…

第五节 长歌当哭的宋末诗人·

第二章苏轼入粤时期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入粤苏轼的人生观和文学思想

第二节苏轼的诗…

第三节苏轼的散文、骈文与词

第四节苏轼对广东文学的影响第三章两宋时期的人粤诗人

第一节入粤而诗大成的唐庚

第二节杨万里:“南纪山川题欲遍”第三节 方信孺与《南海百咏》…第四节“以诗存史”的文天祥…

第四章 元代诗人的创作·

第一节寥若晨星的本土诗人·第二节穷而后工的入粤诗人·

第五章宋元时期的词…

第一节宋元本土词人的创作…

……

第三节“写我心”的宋湘第四章嘉道以来文学

第一节 沉凝雅饬李黼平第二节“三个”和“七个”第三节希古堂文课与嘉道文坛

第五章清代诗学批评…

第一节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第二节黄培芳诗学批评·

第六章 清代词学…

第一节 粤词雅健之底色…

第二节 粤词之别派:吴兰修与仪克中

第七章清代小说·

第一节《岭南逸史》:少数民族底色与岭南风情的晕染第二节《蜃楼志》:海市浮世绘

第八章清代戏剧…

第一节 剧中有“我”:廖燕与黎简的杂剧第二节梁廷枏戏剧及理论·

第九章清代俗文学

第一节招子庸与粤讴

第二节 木鱼书《花笺记》与潮州歌册·第三节 岭南荔枝词

第十章清代女性作家

参考文献

敢为人先唱大风

——《广东文学通史》后记



内容摘要

绪论

近代广东文学是中国文学大转型和大发展的代表,尤其以黄遵宪、梁启超等为代表,将“变旧诗国为新诗国”①作为自觉的创作理念,为传统的中国文学开疆拓土,一新世人耳目,并由此开始了岭南文学对北方文学的强势反哺。但这一得益于特殊时代与地缘因素的文学崛起,往往会因此让人忽略了古代广东文学的自身文脉。其实,厚积才能薄发,近代广东文学的勃然崛起正是基于漫长的本土文学积淀与南北文学的交融。离开了这一前提和基础,近代广东文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毋庸讳言,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学,在近代以前,以黄河与长江流域为基础,在题材特点、情感风貌和审美倾向上,确实有重北轻南的特点。所以长期以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总体认知大体是以岭南之外为前提,如季节感、风物感以及情感生成的方式上,与岭南的文学认知还是存在着相当的隔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悲秋”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其悲之源,除了秋季已是一年将尽,自然会有生命流逝的焦虑之感,更重要的是“北风卷地百草折”,万物由蓬勃转向凋零、天地由温暖转向凉寒,容易引发悲凉与不安的心境。而在岭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秋季却是最好的季节,天空澄净,气温舒适,触目依然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所以岭南人不仅不悲秋,而且对秋天别有一种期盼和喜悦,一如北方人对春天的企盼之心。但检诸中国文学,悲秋叹秋的主题远在喜秋迎秋之上,可见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区别。

但质实而言,文学的强弱关系主要体现在表达的范围、程度和方式等方面,未形成规模的作品,未形成主流的表达,未产生卓有影响的流派,并不等于这种带有地域性的自然、情感和审美现象的缺失。只是因为地域、时代或者政治等方方面面的限制,客观上造成了这种区域文学发展的不平衡而已,而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又带来了历史认知的不平衡。中华文化,自然以最大限度覆盖中华所有区域为目标,忽略了岭南的中国文学,当然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周详的。整理并勾勒古代广东文学的发展轨迹和特色,也是为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坚实、更全面甚至更特别的文学资源。

一、古代广东文学的源流与文脉

关于广东文学的发展轨迹,清代屈大均所论最为精到。他在《广东新语》中认为,广东文学“始燃于汉,炽于唐于宋,至有明乃照于四方焉”①,大体勾勒了广东文学从萌芽、发展、壮大到独领一方风骚的过程。与其他地域文学不同,古代广东文学并没有出现盛极而衰的现象,而是一直行走在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的路上,过程或显得稍微缓慢,但其势力则是在持续扩张之中,呈现出特别的韧性和勇于向上的气象。

所谓“始燃于汉”,乃是指从汉代开始,广东文学开始萌芽。但其实在先秦时期,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已然对岭南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只是留存的不是文字,而是充满神话传说色彩的龙蛇图腾与五羊、龙母等神话而已。这些留存在民间但生生不息的文化因子,正构成后来广东文学的思想和情感土壤。汉代文学的“燃”,从现有的材料来看,还只是星火之燃,但这点文学的星火弥足珍贵。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南越王赵佗的《报文帝书》。作者在醇厚雅正的语言中,以“故粤吏”的身份,以真挚诚恳之情,表达了自己虽然不得已在南粤称帝,但始终不忘“事汉”之心。其情理周至,文笔也曲折有味,堪称一篇上佳的散文。屈大均称之为“南粤文章之始”,金圣叹更认为赵佗此文与汉文帝《赐赵佗书》,堪称是诸葛亮《出师表》与韩愈《祭十二郎文》等名篇之渊薮,可见其在文学史上之地位。

汉代番禺人杨孚的《异物志》,不仅是第一部专写风物的书,也是岭南的第一部著述,而且在文体上兼有诗歌、散文与小说的特点,所记物产和民族民俗等,主要集中在交州,即今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除了内容丰富,其文笔也颇有文学性,叙事记物兼有征实与虚幻之笔,注重修辞,让人读来饶有兴味。更重要的是,杨孚此书开后来各地异物志之先声,而后起各体诗赋,从中取资者更是不一而见。故汉代广东文学,可资谈说的文献虽然谈不上丰富多彩,但仅此一文一书,或启著述体例,或垂文章范式,堪称是少而精的典范。以此可知,屈大均以“燃”形容汉代文学,更多是广东本地的自燃,故虽是星火之燃,也颇值得注意。

屈大均在“始燃于汉”之后,便跳开了历史上的六朝,而直接“炽于唐于宋”,未免让人感觉广东文脉稍有中断。唐宋时期广东文学之“炽”自然没有异议,但六朝时期的广东文学却并非乏善可陈。六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息,而岭南则相对安定,不少北方士人纷纷南下,在秦汉之后,再一次在较大规模上为广东文学注入了北方元素,在……



精彩内容
《广东文学通史》分为五卷: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当代上卷和当代下卷。旨在通过新的史料的发现、新的理论的概括、新的方法的应用,梳理厘清广东文学从受容到包容到交融、从海洋性到商业性到市民性、从边地到中心到前沿的湾区文学特质,着力打造有信息含量、有思想容量、有情感力量的文学史力作,填补广东文学研究空白,构建融通中外、富有岭南文化特色新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厚重而又灵动的学术品质屹立于中国文学史著之林。本书为第一卷。作为广东文学的自觉时代,明代广东文学在文人结社雅集、地域性文学流派、本土一流文人群体的出现、优秀作品的涌现、政治与文学地位的上升、本土文学观念的形成、各种文体的全面发展以及与其他地区文人的交流等方面,都形成了一个全面兴盛的局面,广东文学的“广东”特征愈益鲜明,清代则进一步提升了广东文学的品格。可以说广东文学经过明清两代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自成山峰,而且开始影响到其他地域的文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