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服巴尔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征服巴尔干

7.52 2.0折 38 全新

库存152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时代生活编辑部编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44358125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8377601

上书时间2024-08-05

墨泉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摘要
希特勒是在从波伦亚到佛罗伦萨的火车上得知意大利军队已经入侵希腊的消息的。这个消息在他的幕僚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人们情绪高涨,就像车窗外冰雪覆盖的高山一样。尽管如此,两个小时之后,希特勒已经能够十分镇静地面对迎接他的墨索里尼。墨索里尼一见面就大声地对他宣布:“元首,我们在前进!战无不胜的意大利军队已在今晨越过希腊边境!”
这一天是1940年10月28日。那是个寒冷的早晨,在佛罗伦萨装饰华丽的站台上,希特勒向他的盟友祝贺他勇敢的冒险。实际上在此之前,希特勒刚刚在与他的幕僚的谈话中,还说这次入侵“鲁莽且为时过早”。但希特勒没有向他的盟友显示出丝毫的疑虑。希特勒相信墨索里尼可能不仅面临着失败的危险——因为希腊人将竭力抵抗——而且他还威胁到德国在巴尔干半岛费尽心力建立起来的微妙的权力平衡。希特勒认为,英国一定会支援希腊,其他的巴尔干国家也会卷入战争。如果真是这样,他将不得不向巴尔干地区派出德国军队,而这正是他试图避免的。这当然并不是出于希特勒对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关心。希特勒称他在巴尔干地区的盟友们为“垃圾”。但希特勒知道,如果没有他们的暗中帮助,至少是中立的保证,他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是注定要失败的。不论他是否愿意,他都将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个复杂的、战争一触即发的地区。德国19世纪的政治家奥托·冯·俾斯麦曾警告:“千万不要卷入这个多事之地。”
实际上,这个多山的,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和一小部分土耳其在内的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是东西方的桥梁及缓冲区,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除此之外,在它荒凉的地表之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铬合金、锰、铜等矿藏,可以用来制造武器。20世纪初期,就是在这个地区燃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如今,它又一次面临着严峻的战争考验。
巴尔干地区的危机使希特勒征服欧洲的进程受到严重的阻碍。德国国防军在3次闪电战中击败了六国联军,使希特勒的帝国延伸到东起华沙,西至法国布雷斯特,南起阿尔卑斯山,北到北极圈附近。但是现在他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像以前一样,帝国被潜在的对手包围着。在帝国的西面,虽然法国已战败,但英国还顽强地抵抗着。而且在英国的背后还有美国强大军事力量的威胁。在帝国的东面,苏联集结了完全可与德国抗衡的军队,其中的军事指挥官全是精锐。德国将在东线和西线同时作战的可能性一直困扰着德国的最高指挥官们。
希特勒曾希望在法国于1940年6月有条件的投降之后迅速入侵英国本土。事实上,他曾签署了一个代号为“海狮行动”的入侵英国的命令。但左右权衡之后,他很快又发布了第二个命令,即暂时不派军队进攻英国本土,而是先让德国空军频繁轰炸英国,先取得制空权上的胜利,然后再采取第二步行动。同时,希特勒的一些高级顾问建议采用另一计划来代替“海狮行动”,即发起一场从地中海、北非的邻近地区及中东包围英国的战役。在这个所谓的“外围战役”中,第一步是意大利军队先要控制苏伊士运河,第二步是德国军队要占领直布罗陀海峡。
希特勒似乎对此感兴趣,但他下一个真正的战略目标是苏联。1940年7月31日,他对他的将军们说:“我们必须一举击溃苏联。”在1940年已经不能对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了,因为在冬天到来之前,不可能集结起足够的军队进攻苏联。希特勒将这次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行动定在1941年春天。他就自己的决定向将军们做了一些解释,但真正的原因是他惧怕苏联日益壮大。他早就认为德国与苏联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希特勒在自己早年所著的《我的奋斗》一书中,就试图唤起人们古代德意志帝国征服东方的梦想。要想将梦想变为现实,就要迅速击败苏联,否则苏联将会反击。
作为一个狡猾的赌博家,希特勒通过继续进行它的其他战略计划来掩盖他将进攻苏联的真实目的。在9月中旬,他终止了“海狮行动”计划,因为纳粹空军在摧毁英国皇家空军力量的行动中已经失败了。但希特勒不排除将来还要进攻英国的可能性,至少这可以掩盖“巴巴罗萨”行动。于是,希特勒命令继续轰炸英国城市,并着手为进攻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做准备。然而,他对巴尔干地区更加关注。毕竟,一旦他发动对苏联的战争,这个地区将成为进攻苏联的侧翼基地。这个地区将为德国的入侵行动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和材料。希特勒还没有打算立刻侵占巴尔干地区,但是这一地区必须为第三帝国提供稳妥的保证与响应。
希特勒在其执政初期,就已着手加强与巴尔干国家的联系,他一直致力于对这个他称之为“欧洲的东部防线”的地区的经济控制。这样做,符合德国长期以来把巴尔干地区作为其领土扩张的原材料和能源基地的政策。如果说希特勒比他的前任更加看重这一点的话,那是因为他决心让德国即使在战时封锁的时候也能够拥有自己的海外能源基地。
希特勒让他狡黠的帝国经济部长沙赫特来帮助他实现这一目的。沙赫特所面临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德国的快速军备扩充几乎没有给他留下什么硬通货来购买帝国垂涎的原材料。沙赫特依靠暗示性的恫吓、空头的允诺及足智多谋的诡计,从1934年就开始通过对巴尔干地区国家的出口产品提供高于世界市场价格的方法来拉拢他们。但是德国的付款时间经常拖得很长,而且巴尔干国家经常被要求必须用这些钱来购买德国的产品。这样,大量德国过时的武器就流向巴尔干地区,而第三帝国的战争制造者得到了装备其国防军急需的原材料。另外,沙赫特通过向巴尔干国家提供长期的投资以促进其工业发展的方法来消除德国的债务。但是他坚持这些工厂的产品必须卖给德国。巴尔干地区的工人们发现自己在辛勤地为第三帝国工作着,巴尔干地区经济日益成为德国的附庸。巴尔干地区国家的领导人有时会对德国的经济压迫感到愤怒,但他们无处寻求帮助,因为他们对同苏联的关系都持谨慎态度。法国和英国也没有提供什么有益的建议。因此,最终德国牢牢掌握了巴尔干地区的经济命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