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岁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非洲岁月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70.66 6.0折 118 全新

仅1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温宪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09016923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202811134

上书时间2024-11-28

果然是好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初两度担任常驻南部非洲记者,足迹遍及乌干达以南所有非洲大陆国家。本书记载了作者在非洲大陆的经历和见闻,讲述了包括创建人民日报驻南非记者站、推动中南建交、安哥拉的雷区、扎伊尔的难民营,以及在津巴布韦的中国医生等真实事例,是珍贵的一手资料。书中还记录了一些国家和平与战乱的历史进程,收录了有关曼德拉宣布南非将与中国建交活动的独家全记录资料以及对“七一勋章”获得者刘贵今大使专访等内容。



作者简介

温宪,人民日报原国际部副主任、高级记者。1991年至1998年间曾两度出任人民日报驻津巴布韦记者、人民日报驻南非首任记者。2020年受聘担任中国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目录

前 言 1

第一编 
风雨南非 

南非: 从炼狱走向新生 
3
 创建人民日报驻南非记者站 9
 跨国搬家 14
 推动中国与南非建交 17
 感受曼德拉 50
 《漫漫跋涉向自由》: 曼德拉自传问世 57
 曼德拉办公室的盲人接线员 61
 德克勒克: “ 我很尊敬曼德拉” 65
 图图大主教: 第一个喊出 “ 彩虹国家” 73
 海伦•苏兹曼: 荒原上的一棵大树 78
 叼着烟斗的姆贝基 82
 

 


拉马福萨的历史性考验 88
斯洛沃: 他曾是种族主义当局的“头号公敌” 92
皮克•博塔: 推动变革的他当了17年外长 96
内丁•戈迪默: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坛耆宿 102
那一道融融的彩虹 105
“最佳女经理”的一天 109
一个白人乞丐的故事 113
曼德拉与“中国女士”合影留念 116
儿子站在大酋长身边 118
办公室内的自嘲 123
带着爱去远方 126
“宴会主持人”之夜 129
踏访罗本岛 133
滔滔好望角 137
在非洲大陆最南端 141
“海角之城”开普敦 144
桌山巡礼 147
酒乡 酒窖 酒桶 150
非洲大陆唯一核电站 153
化煤为油的地方 156
布隆方丹之行 159

“卡利南”钻石的故事 163
“钻石之城”金伯利 167
南非金矿脉的发现 171
南非“黄金之城” 174
在世界最深的黄金矿井 177
百感交集话约堡 180
约堡街头的“纪念墙” 184
南非华人:300年的屈辱与抗争 187
拜谒南非华人墓地 191
失落的“太阳城” 194
走进黑人城镇 197
“非洲维纳斯”的世纪悲剧 203
南非曾经造出原子弹 208
中国贸易展:开幕辞删去一句话 214
种族融合与“汉森现象” 216
访南非首任驻华大使戴克瑞 219
3个破纸箱与克鲁格国家公园的纸口袋 222
为了升起这面五星红旗 225
错了来句“对不起!” 228

第二编 走进战场
莫桑比克:探访“联莫行动” 233
签了一张生死状 235
“这是我的《圣经》” 237
军事观察员的素质 240
“虎营”显虎威 243
莫桑比克和平进程为何拖延 246
迈向和平的转折点 249
安哥拉:在雷区中前行 251
“我们不能再打仗了!” 252
“我要上学,我要回家!” 255
从这里走向新生活 258
排雷者说…… 261
“这一段经历真是令人难忘!” 264
艰难的和平进程 267
扎伊尔:刻骨的人生体验 279
面对风险无人保险 280
卢旺达的难眠之夜 282
“不,应该说是刚果!” 286
风雨戈马城 289

飞赴基桑加尼 292
烈日下的难民营 295
“我什么都想到过” 299
蒙博托最后的挣扎 301
埃博拉病毒肆虐扎伊尔 313
第三编 难忘津巴
花园般的炼狱 323
相思始觉海非深 326
黑人花工莫泽斯 329
穆加贝表示: 津中友好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333
“会见总统” 335
萨莉•穆加贝:一位加纳人的故事 337
异域的中国同胞 340
中国医生的24小时 345
中国援建的津巴布韦奇诺伊医院工程 349
那时,中国人在津巴布韦买什么 352
情人节中人情浓 355
鸵鸟养殖业的魅力 357
“黄金叶”拍卖市场 359

鬼斧神工的平衡石 362
观维多利亚大瀑布 363
山韵悠悠 366
走进非洲农家小院 370
大山中的“全球500佳” 373
酋长访问记 376
隽永的装饰板 379
办公室内的箴言 382
贫穷把孩子抛向街头 385
津巴布韦产供销一条龙 387
麻醉师案与种族关系 390
“犀牛姑娘” 393
孩子眼中的世界 397
反腐有法可依严加防范 400
从苏哈托宣布辞职说起 403
替穆加贝捏把汗 406
红皮采访本内珍藏的故事 409
第四编 浪迹天涯
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的召唤 417
从坦赞边境到姆皮卡 418

亲身体验坦赞铁路 423
为“塔扎拉”奉献的中国人 426
巴加莫约的奴隶城 429
桑给巴尔岛采风 433
尼雷尔深情悼念邓小平 436
乞力马扎罗山“没”雪 439
马拉维: 一位中国记者的“破冰之旅” 442
同“终身总统”的一面之交 443
开掘更多“绿金” 448
让马拉维湖熠熠闪光 451
纳米比亚:西南非洲的变革 454
独立后的新挑战 455
为了赢得经济独立 458
沃尔维斯湾新貌 461
“沙漠玫瑰” 464
纳米布沙漠中的“鬼城” 467
辛巴女郎四处游荡 471
博茨瓦纳:说得少,干得好 473
不事张扬,稳步发展 475
博茨瓦纳总统:加强博中友好,开拓合作新领域 478
访博茨瓦纳苏打灰厂 481
 

 


 在博茨瓦纳的中国建设者 483
 访博茨瓦纳钻石大楼 486
 博茨瓦纳如何办开发区 490
 趋利避害,直面挑战———访博茨瓦纳前总统马西雷 493
 斯威士兰和莱索托: 原汁原味的记录 496
 台湾死保 “ 外交” 孤岛 506
 莱索托老国王复位 508
 两个王国同受危机困扰 511
 “ 为了打响第一炮”: 中国万宝公司斯威士兰供水工程 515
 斯威士兰、 莱索托市场一瞥 518
 卢旺达: “ 千山之国” 521
 苦战在 “ 千山之国” 的中国路桥公司 522
 中卢合作的马叙塞水泥厂 525
 毛里求斯: 印度洋上的伊甸园 528
 物华天宝, 和而不同 529

附: 
那一份使命铸就的 “ 非洲情结” 
 ———记“七一勋章”获得者刘贵今 532

后 
记 
549


【书摘与插画】

创建人民日报驻南非记者站

 

 

 

1979 年 11 月, 人民日报驻坦桑尼亚记者站建立, 首任记者是李红。 津巴布韦独立后, 人民日报记者站于 1984 年 9 月由坦桑尼亚南迁至津巴布韦, 首任记者为马世琨、 鲍世绍。 1995 年 5 月, 人民日报记者站再度南迁至南非。 人民日报驻南部非洲记者站两度南迁的背后, 既有中国不断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也反映了非洲大陆政治格局的发展和变化。

1991 年 8 月至 1993 年 8 月, 我在人民日报驻津巴布韦记者站任记者。 1994 年下半年, 我被告知非洲大陆正等待着我“二进宫”, 且行期相当紧迫。

在此之前, 人民日报驻非洲记者站尚未有记者“二进宫”的先例。 20 世纪 80 年代下半叶之后, 南非反种族主义政权斗争成为驻津巴布韦记者站报道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在津巴布韦报道南非, 总有“隔雾看花”之感。在津巴布韦工作的第一个任期内, 我曾于1991年12月和1993年2月两次进入南非, 现场报道黑人和白人第一次坐下来为未来谈判的 “ 民主南非大会”“ 反对种族隔离国际声援大会”和多党制宪谈判等活动, 第一现场报道的真实、 鲜活与深刻使我愈发感到在南非建立记者站的必要性。 在“二进宫”成为新的使命之时, 我明确提出了在任内完成将驻津巴布韦记者站迁至南非的建议。

在那前后, 对于将驻津巴布韦记者站迁往南非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有意见认为, 虽然新南非已经诞生, 但毕竟没有同中国建交,人民日报怎可向一个与中国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派驻记者? 也有意见认为,恰恰因为台湾成为症结, 人民日报记者就应该深入进去, 抢占阵地, 推动中国与南非关系积极发展。

后一种意见最终在报社领导层面获得认可。当我再赴津巴布韦一事得到确认后, 一份关于将人民日报驻津巴布韦记者站迁往南非的报告随之呈送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令人欣慰的是, 这一报告在我出发之前得到了批准。

1994年11月28日, 我与妻子踏上前往非洲的旅途。与第一次常驻非洲不同, 此次妻子可以同往, 但6岁的儿子仍将留在北京。 出发前一天, 儿子是那样缠绵地偎依着母亲。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儿子最终还是被同事从痛哭的妻子怀中抱走, 我们才强扭过头来, 向海关出境处走去……

重新走进非洲大陆绝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我除了每日尽力圆满完成日常报道任务外, 还要逐步谋划和实施迁站工作。我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与南非外交官员进行了接触, 向对方通报了拟将记者站迁至南非的计划。对方在向其国内请示后给予我积极反馈。

撤掉一个已有10余年历史的记者站, 并重建一个记者站, 这意味着多少奔波和劳累! 恰如每一位驻外记者的家人都作出了这样、 那样的奉献一样, 妻子在这一过程中给予我鼎力相助, 默默无闻地付出了大量辛劳, 做出了很多牺牲。

在长时间超负荷的高速运转中, 我连续数日高烧不退, 终于躺倒了。中国医疗队两位湖南籍医生闻讯后赶到记者站, 为我打了两天点滴。这种卧床打点滴的体验对我而言尚属首次。

撤站工作千头万绪, 件件需要周到细致。一辆多余汽车通过拍卖得到妥善处理。大件家具和图书资料等可通过跨国搬家公司装车搬走。没想到最麻烦的问题出在了卖房款上。

驻津巴布韦记者站建站之时, 花费1万多美元购买了一处宅院, 这处房产最终卖出价格已相当于3万多美元。麻烦在于津巴布韦银行不允许将卖房款折算成美元带走, 否则必须出示原始单据, 证明此房购买时使用的是美元外汇。 中国人在津巴布韦买房当然使用的是美元外汇, 但在提供多种证明、 反复交涉之后, 津方银行就是一个 “不”字。最终是一家中资机构帮忙解了这一困局。记得提取现金那一天, 我拿了一个大书包, 提款之后迅即将现金全部装进包内, 随后一路高度警觉地完成了兑换事宜。

津巴布韦记者站内有一条看家护院的大黑狗“杰特”。 就是这条狗, 我在时隔一年多再次回到记者站时, 竟认出了我, 很亲热地向我扑来。离开津巴布韦前, 我四处打听为它找到了一个专业寄养之地, 似乎有所察觉的它离别时竟两眼含泪。

还有一位已在记者站工作了 10 余年的花工, 名叫莫泽斯。来自马拉维的他天天推着一辆小推车工作。离别那天, 他指着那辆小推车颤抖着声音问: “ 我能不能……”“ 拿走吧!”没等他说完, 我便答应下来。随后, 我按规定将补发的 2400 津元交给了他——莫泽斯这一生或许从未一次拿到那么厚厚一叠钞票。

1995年5月30日上午8时6分, 在与中国医疗队王茂武医生、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叶国成夫妇等人挥手告别后, 我开动那辆车牌为“533-535D”的奔驰牌汽车, 与妻子一道离开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 一路向南驶去。 当天下午3时后抵达位于津巴布韦与南非交界的贝尔特布里奇海关。此前曾为过那两道海关过程之繁杂忐忑不安, 但结果竟令人出奇的顺利。

下午4时, 通过贝尔特布里奇海关后, 我驾车经过南非边境小城麦西纳, 继续向南非北部城市彼得斯堡驶去, 从此开始了我作为人民日报首任常驻南非记者的生涯。 这也是人民日报历史上首次向一个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的国家派驻记者。我感慨地对身边的妻子说: “ 我们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又是新一轮的千头万绪, 新的挑战一个接着一个。在此后的近1000 个日日夜夜里, 我在南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独行侠”般孤身一人, 四处闯荡。在曾关押过曼德拉近 20 年的罗本岛监狱、在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唯一的核电站、 在世界最深 (深入地下近4000 米) 的金矿井内、 在化煤为油的工作现场、 在令南非白人谈虎色变的黑人城镇索韦托等地, 我都是第一个进行现场踏访报道的中国记者。 我多次采访南非第一位民选黑人总统曼德拉、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前的最后一位白人总统德克勒克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图图大主教等人。1996 年 11 月 27 日下午 4 时, 当曼德拉向全世界宣布南非将同中国正式建交时, 我是身在现场进行采访的唯一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记者, 从而成为中南关系中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的见证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