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转喻研究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
55.01
6.3折
¥
86.9
全新
库存52件
作者张炜炜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21322156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6.9元
货号1202207336
上书时间2024-11-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总序
前言
章 导论
1.1 引言
1.2 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理论科学内容的发展
1.2.1 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研究对象和视角的扩展
1.2.2 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研究方法论的完善
1.3 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理论的社会学发展
1.4 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理论的影响、应用与挑战
1.5 小结
第二章 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的本质及类型
2.1 引言
2.2 概念隐喻
2.2.1 概念隐喻的本质及特征
2.2.2 概念隐喻的分类
2.3 概念转喻
2.3.1 概念转喻的本质及特征
2.3.2 常见的概念转喻定义
2.3.3 概念转喻和其他认知机制的区别和联系
2.3.4 概念转喻的分类
2.4 小结
第三章 隐喻、转喻与语义扩展
3.1 引言
3.2 隐喻、转喻与一形多义
3.2.1 身体部位隐喻、转喻
3.2.2 感知动词语义扩展与隐喻、转喻
3.3 隐喻、转喻在语义扩展中的互动
3.3.1 Goossens的“隐转喻”概念
3.3.2 Ruiz de Mendoza的隐喻、转喻互动模型
3.3.3 Geeraerlts的棱镜模型
3.4 转喻链
3.5 小结
第四章 隐喻、转喻与称名选择
4.1 引言
4.2 转喻源域选择的制约条件
4.2.1 认知原则
4.2.2 交际原则
4.3 情感隐喻
4.4 人类范畴隐喻、转喻
4.5 隐喻、转喻称名选择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4.6 小结
第五章 隐喻、转喻与构词法
5.1 引言
5.2 派生构词法
5.3 复合构词法
5.3.1 基于隐喻的创新复合词
5.3.2 基于转喻的创新复合词
5.3.3 基于隐喻、转喻互动的创新复合词
5.4 转化构词法
5.5 小结
第六章 隐喻、转喻与语法
6.1 引言
6.2 语法隐喻和语法转喻的含义和工作假设
6.2.1 语法隐喻及工作假设(i)
6.2.2 语法转喻及工作假设(ii)
6.3 语法转喻与论元结构
6.3.1 语法转喻与名词次范畴转化
6.3.2 语法转喻与非形容词核心修饰语
6.4 隐喻、转喻与情态动词
6.5 转喻与代词回指
6.6 小结
第七章 隐喻、转喻的识别和标注
7.1 引言
7.2 Stefanowitsch的隐喻、转喻抽取方法和标注框架
7.2.1 隐喻、转喻的抽取
7.2.2 隐喻、转喻的标注
7.3 隐喻识别步骤:MIP和MIPVU
7.3.1 MIP
7.3.2 MIPVU
7.3.3 MIP和MIPVU的应用和局限
7.4 转喻的识别和标注框架
7.5 小结
第八章 变异视角下的隐喻、转喻研究
8.1 引言
8.2 跨语言、跨文化维度
8.2.1 情感隐喻、转喻的跨语言、跨文化变异
8.2.2 身体器官隐喻、转喻的跨语言、跨文化变异
8.2.3 地名转喻的跨语言、跨文化变异
8.3 历时维度
8.3.1 情感隐喻的历时变异
8.3.2 转喻的历时变异
8.4 体裁维度
8.4.1 基于隐喻标注语料库的体裁变异研究
8.4.2 针对特定语篇的隐喻、转喻研究
8.4.3 基于自建语料库的跨体裁隐喻、转喻对比研究
8.5 语言变体维度
8.5.1 英语变体中的隐喻、转喻变异
8.5.2 汉语变体中的隐喻、转喻变异
8.6 小结
第九章 隐喻、转喻的非语言表征(一):理论基础
9.1 引言
9.2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界定
9.2.1 模态的定义和分类
9.2.2 单模态隐喻(转喻)和多模态隐喻(转喻)
9.3 不同体裁中的非语言隐喻、转喻
9.3.1 广告中的非语言隐喻、转喻
9.3.2 漫画中的非语言隐喻、转喻
9.3.3 其他体裁中的非语言隐喻、转喻
9.4 非语言隐喻(转喻)的表征方式和特征
9.4.1 非语言隐喻相似性的表征方式
9.4.2 非语言隐喻(转喻)的特征
9.5 小结
第十章 隐喻、转喻的非语言表征(二):应用探索
10.1 引言
10.2 非语言隐喻、转喻的识别和标注
10.2.1 Forceville的标注框架
10.2.2 Perez-Sobrino的标注框架
10.2.3 VISMIP视觉隐喻识别步骤
10.3 变异视角下的非语言隐喻、转喻研究
10.3.1 非语言隐喻、转喻的跨语言、跨文化研究
10.3.2 非语言隐喻、转喻的历时研究
10.3.3 非语言隐喻、转喻的跨体裁研究
10.4 小结
第十一章 隐喻、转喻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方法探讨
11.1 引言
11.2 隐喻、转喻研究的前沿问题
11.2.1 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隐喻、转喻研究
11.2.2 隐喻、转喻理解的加工机制
11.3 隐喻、转喻研究的方法探讨
11.3.1 语料库技术
11.3.2 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
11.4 小结
参考文献
推荐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认知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视为人们赖以生存的概念系统,并认为隐喻和转喻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思维的本质方式。本书旨在对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与转喻理论及其适用性进行较为全面的讨论,并就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全书共十一章。章概述本领域的研究对象,梳理其发展脉络;第二章介绍隐喻、转喻的本质、特征和类型;第三至六章在“词汇一语法连续统”的视角下对隐喻、转喻现象进行讨论;第七章阐述隐喻与转喻的识别和标注方法;第八章讨论不同维度的隐喻与转喻变异研究:第九、十章聚焦非语言层面的隐喻和转喻现象特征及研究;第十一章归纳了隐喻、转喻研究中的前沿课题,并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
本书兼具学术性、前沿性和引领性,不仅有理论探索,也有对研究方法论的反思,对认知语言学及跨学科领域从事隐喻和转喻研究的硕博研究生、教师以及研究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