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诺贝尔评传
部分是库存书(库存书指的是未使用过、没塑封的、外观95成新的书)
¥
8.75
1.8折
¥
48
全新
仅1件
作者于元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23706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9787515823706
上书时间2024-1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本书以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了诺贝尔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人生轨迹,重点描写了他发明的前后经过,以及在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各样的事情。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难免有曲折,在研究的过程中,诺贝尔受过伤,失去了亲弟弟,几次被强行止研究,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安全的,因此被誉为“之父”。诺贝尔的一生创造了价值,拥有了别人不可企及的财富,但他也是孤独的,甚至死去时身边都没有亲人在侧,死后,他将巨额财产以奖金形式留给后来为人类事业做贡献的人,“诺贝尔奖”因此而来。
目录
一伟人的童年1.降生0012.父亲去俄国研制炸药0043.羸弱的男孩005二俄国二十一年1.诺贝尔的大学0092.求学之旅0163.皇家金质奖章0214.父亲破产0285.亲情的召唤034三重返故乡1.硝化甘油取代黑色火药0442.父子工厂0463.弟弟遇难0484.硝化甘油股份有限公司0545.从湖上工厂到陆上工厂056四德国五年1.在德国建厂0592.美国之行0653.固体火药0724.硝化甘油走进英国080五巴黎十八年0831.进军法国0872.定居巴黎0943.爆炸胶0974.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1015.无烟火药与自杀机1076.离开法国六意大利五年1091. 圣雷莫实验室1122.力挽狂澜1153.回归祖国七诺贝尔之死1201.两位最信任的人1252.站在时代的前列1273.与世长辞
内容摘要
本书以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了诺贝尔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人生轨迹,重点描写了他发明炸药的前后经过,以及在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各样的事情。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难免有曲折,在研究的过程中,诺贝尔受过伤,失去了亲弟弟,几次被强行禁止研究,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安全的炸药,因此被誉为“炸药之父”。诺贝尔的一生创造了价值,拥有了别人不可企及的财富,但他也是孤独的,甚至死去时身边都没有亲人在侧,死后,他将巨额财产以奖金形式留给后来为人类事业做贡献的人,“诺贝尔奖”因此而来。
精彩内容
一伟人的童年1.降生1833年10月31日,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降生了。瑞典又称瑞典王国,是北欧最大的国家。由于瑞典纬度较高,天气寒冷,因而农业比重较小,但工业发达且种类很多。斯德哥尔摩地处波罗的海和梅拉伦湖交汇处,被称为“北方威尼斯”。1463年,斯德哥尔摩被定为瑞典首都,并逐渐发展成为瑞典的第一大城市。在老城区,大街小巷都用石头铺路,最宽处不过5至6米。瑞典王宫、皇家歌剧院、皇家话剧院、议会大厦,以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等中世纪的建筑都聚集在老城区。而在新城区,则是高楼林立,街道整齐,临湖一带的景色极为优美。在瑞典斯科纳省的东诺贝洛夫,一位名叫奥鲁夫的农民有个喜好音乐并渴求知识的儿子——彼得·奥鲁夫逊。17世纪70年代,他离开农村,到瑞典北部的乌普萨拉去学习。1682年,他进入乌普萨拉大学法律系攻读。在取得法律学位之后,他被任命为乌普萨拉附近一个县法院的法官,并在1696年同鲁德伯克的女儿温德拉结了婚。彼得·奥鲁夫逊的大儿子——外科医生伊曼纽尔·诺贝利叶斯(1757—1872)在战争时期作为军医服役时,将自己的姓改为诺贝尔,他是一位发明家,也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祖父。1815年,外科医生的儿子——14岁的伊曼纽尔·诺贝尔当了一名船员。上船后,随着货船穿过北海,沿着大西洋南行,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地中海。无边无际的大海开阔了伊曼纽尔的胸襟,在地中海沿岸各国的见闻增长了他的知识,船上各种性能的机械他更是爱不释手。1818年,在海上度过3年动荡的生活后,伊曼纽尔回到故乡,进了一所建筑专科学校读书。在校期间,他对制图和机械很感兴趣,曾三次获得建筑师奖,并一直靠奖学金读书。他在校期间设计的高楼和大桥很受欢迎。伊曼纽尔赶上了好时代,这时正值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在位期间。1818年2月5日,贝尔纳多特成为瑞典国王,史称“卡尔十四世”,在位时间直至1844年。他是一位温和的统治者,为瑞典的现代化做出了许多贡献。卡尔十四世对外主张与俄国友好,开展两国贸易,调解边界纠纷;对内则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民族团结。19世纪20年代以后,在卡尔十四世的努力下,瑞典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卡尔十四世大刀阔斧地进行行政、军事、财政和税收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提高了瑞典的国际地位。毕业后,伊曼纽尔在斯德哥尔摩参与了许多建设项目和市政建筑工程。他还设计了活动木屋,造过各种式样的浮桥。从此,作为一名建筑师,伊曼纽尔开始崭露头角。1828年,伊曼纽尔发明了“诺贝尔机械运动器”,这是一种将循环运动改变为前后运动的机器。根据这种机器的原理,后来造出了具有十个滚轮的碾压机。这项发明受到国家的认可,很快取得了专利。不久,他还研制出性能各异的机床。渐渐地,伊曼纽尔迷上了研究、实验和发明,他一头钻进实验室,一门心思扑在科研上。人们见他那股着迷劲,都称他为“发明狂人”。这时,一个温柔美丽的姑娘卡罗琳·安德里特看中并嫁给了他,这便是诺贝尔的母亲。卡罗琳出身于瑞典北部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她温良贤淑,很有智慧,深受邻里喜爱,不仅是位好妻子,更是位好母亲。她虽然身材瘦小,却精力充沛,似乎永远不知道疲劳为何物。结婚后,他们搬进一座舒适的公寓,伊曼纽尔有了自己的工厂。在随后的五年里,他们生了两个儿子:罗伯特和路德维希。1833年,一场大火烧掉了伊曼纽尔的工厂。意外事故使伊曼纽尔破产了,于是全家不得不搬进郊外一所又小又破的房子,诺贝尔就诞生在这里。诺贝尔出生后身体十分虚弱,动不动就感冒发烧,有时候还伴有痉挛。母亲对弱小的诺贝尔呵护备至,为他费尽了心血。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诺贝尔总算侥幸地活了下来,并一天天长大了。但他一直身体虚弱,面色苍白。斯德哥尔摩靠近北极圈,冰雪多,气温低。体弱的诺贝尔怕冷,一年四季总是待在屋子里,很少到室外去。父亲伊曼纽尔对诺贝尔的影响很大,诺贝尔会说话后,伊曼纽尔常把他抱在膝上,给他讲科学家的故事。这让诺贝尔对发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科学家也无限崇拜。他总是在想那些别人从来没有想过的事,一心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制造出世界上从来没有的东西,成为一名科学家,为人类造福。这样,父亲成了诺贝尔的启蒙老师,使诺贝尔最终走上了发明之路。2.父亲去俄国研制炸药伊曼纽尔发现人们在开凿运河、开采铁矿的时候都是采用人力去挖土凿石,既费时又费力。于是,他萌生了一种想法,把火药制成炸药炸开河道、山石,使运河、隧道、矿山和道路等工程建设彻底改变落后、缓慢的面貌,同时也可以为自己打开一条生财之道,好还清办工厂时的巨额贷款。于是,伊曼纽尔在住宅后院搭了一个小棚子,整天躲在里面搞研究。左邻右舍见他足不出户,挖空心思地琢磨那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纷纷议论说:“伊曼纽尔可能患精神病了……”1837年的一天早晨,后院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声音震得左邻右舍的窗格子一阵乱响。受惊的邻居聚了过来,对伊曼纽尔的实验提出了严重的抗议。这时,伊曼纽尔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见邻居一片恐慌,便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这种爆炸规模极小,没太大的威力,不会发生任何危险的。”可是,邻人们不依不饶,告到了市政府。由于这次爆炸,市政当局禁止伊曼纽尔继续进行火药实验了。他的债主们本来指望实验成功可以收回贷款,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于是,他们又开始威吓他,说要起诉他,除非他能提出新的保证。此前,伊曼纽尔本来就有离开瑞典到外国去创业的念头,不过一直不愿向妻子提起,因为这样做无异于逃避困境,放弃自己做丈夫和父亲应尽的责任。如今,市政当局发了禁令,打破了他想发明炸药弥补经济损失的一切希望,于是他出国创业的念头重又浮现于脑际,而且越来越强烈了。此前,俄国政界人物哈尔特曼博士率领商业代表团访问斯德哥尔摩时,伊曼纽尔同他有过接触。伊曼纽尔想使俄国军队对他的实验感兴趣,哈尔特曼博士对他的这种想法加以鼓励,甚至建议他迁居芬兰,在那里继续研究火药,并同彼得堡建立联系。在伊曼纽尔看来,要改变逆境,只有按哈尔特曼博士的指点去做了。于是,伊曼纽尔对妻子说:“我想离开瑞典,到俄国去闯闯!可是,要去的地方一切都是未知数,不可能拖家带口去冒险。”伊曼纽尔的妻子卡罗琳比丈夫小两岁,为人极为明智。她深信丈夫是一个富有天才的发明家。既然在瑞典没有出路,那就应该让他到俄国去开辟一片新天地。几天后,伊曼诺尔要出发了,妻子带着孩子到码头送行。这时,诺贝尔已经4岁了。他抱着爸爸的腿,心里十分难过。父亲怜爱地看看这个瘦弱的孩子,拍拍他的头,将他搂在怀里说:“乖,听妈妈的话,爸爸很快就接你们去俄国。”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父亲登船后,渐渐远去。3.羸弱的男孩父亲远赴俄国后,母亲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地生活着。在几位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母亲在家附近开了一家小店,卖牛奶和蔬菜。由于她对人热情,周围的人都乐于帮助她,经常光顾她的小店。小店的生意一直不错,但微薄的利润也只能维持一家四口人的基本生活。在母亲的呵护下,诺贝尔三兄弟相处和睦。大哥和二哥已经上小学,只有诺贝尔还待在家里。看到两个哥哥天天上学,诺贝尔羡慕不已。有一天,诺贝尔问妈妈说:“妈妈,我能去上学吗?”母亲看了看他那瘦弱的身体,禁不住用双手拍着他的双肩,轻轻地告诉他说:“孩子,只要你把身体养好,上学的日子很快就会来到的。”1841年4月,地处北国的斯德哥尔摩开始进入春天。河里的冰渐渐解冻,水鸟欢快地忙了起来;河畔的白杨树迎风招展,长出嫩绿的叶子;花儿在无边无际的原野上吐出花蕾,要向人们展现万紫千红了。8岁的诺贝尔终于要上学了,他高兴极了。诺贝尔背上书包,进了两个哥哥所在的圣雅各布小学,这是斯德哥尔摩最好的小学,也是诺贝尔一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唯一一所学校。这个学校的学生穿着都很讲究,可诺贝尔家的三个男孩穿的却是洗得褪了色的粗布旧衣服。妈妈对他们说:“衣服虽然不太好,但只要你们心地善良,意志坚强,努力学习,就会受到大家的尊敬,妈妈也就放心了!”在学校里,诺贝尔因为身体的原因常常缺课。但他聪明过人,勤奋认真,因而学业非但不落后,反而比其他同学更优秀。在学校里,诺贝尔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有一天,老师见到诺贝尔的母亲,对她说:“诺贝尔聪明好学,功课一直很好,尤其是作文。虽然他父亲是搞建筑的,但他以后恐怕会和父亲走不同的路,极有希望成为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大哥罗伯特和二哥路德维希一到休息日就出去卖火柴,把挣到的一点点钱交给母亲维持生计。诺贝尔也想跟着哥哥一起去卖火柴,因为他心里明白,只要自己能多卖掉一根火柴,就能让辛苦的妈妈少挨一分累。可惜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什么活也干不了,连走路都感到疲惫不堪。母亲对三兄弟说:“妈妈不愿意让你们占用学习时间去挣钱,对你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读书。你们不要担心钱的事,要去学习你们感兴趣的东西。”不论做多大牺牲,也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诺贝尔父母的一致想法。诺贝尔的少年时代,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母亲身边度过的。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他就在家里读自己喜爱的书和课本,有时还画画儿,写作文,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地方便问母亲。由于诺贝尔常常生病,一般孩子那种活泼的生活与他是无缘的。诺贝尔下决心努力学习,但他常常伤风感冒,逼得他不得不请病假。就是在学校,他也不好动,不爱讲话,因为他实在没有多余的力气。沉默寡言的他自然朋友少,可这一切并没有妨碍他的学业。有一天,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河水为什么会从高处向低处流?”这个问题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深奥了点,没想到诺贝尔站起来说:“那和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道理是一样的。”老师说:“你能解释一下吗?”诺贝尔解释说:“从前,有一个叫牛顿的科学家。有一天,他坐在苹果树下,一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正好打在他的头上,于是他想到了地球有引力的道理。”关于牛顿发现地球引力的故事,诺贝尔是从哥哥的画册里读到的。他从小就爱看书,常常抱着书专心地看,静静地想,明白了好多道理。老师继续问:“那么,你讲的故事和河水流动有什么关系?”诺贝尔解释说:“因为地球有引力呀!无论什么东西都从高处往低处移动。苹果从树上往下落,河水从高处往低处流,都是一个道理,都是因为地球有引力!”一个8岁孩子能回答这样的问题,令老师瞠目结舌。妈妈听说这件事后,心中不由得暗暗高兴。她和诺贝尔的两个哥哥从小就看好诺贝尔,认为他聪明,他身上时不时地会闪出智慧的火花,大家对他期望极高。果然,诺贝尔不负大家的期望,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第一学期结束时,诺贝尔所有功课,以及品行都得了高分。在全校同年级82名学生中,得同样高分的只有另外两名学生。妈妈高兴极了,喜悦的泪花在她眼中闪烁。身体那么瘦弱,又缺了那么多课,竟然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斯德哥尔摩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一座水上城市,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即使天气和身体状况都好,能够到学校去,回家后的诺贝尔也已经没有出去玩的余力了。他没有朋友,没有玩伴。风和日丽的日子,诺贝尔喜欢独自走到室外,极目远眺,那郊外的景色令他陶醉。在浓浓的双眉下,诺贝尔一双蓝色大眼睛炯炯有神。天上的朵朵白云,地上的一草一木,都令诺贝尔感到惊奇。诺贝尔在孤独的环境中,渐渐地养成了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并且从中体验到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后来,他曾对朋友说:“我在少年时代就研究过大自然这本最好的教科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