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论》临证精解(中医经典名著临证精解丛书)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
17.95
5.1折
¥
35
全新
库存15件
作者杨进 著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48238
出版时间2024-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1203373361
上书时间2024-10-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自叙 …………………………………………………………………………………1
上卷 …………………………………………………………………………………3
原病 ………………………………3
温疫初起 …………………………6
达原饮 …………………………6
传变不常 ………………………10
急证急攻 ………………………11
表里分传 ………………………12
三消饮 ………………………12
热邪散漫 ………………………13
白虎汤 ………………………13
内壅不汗 ………………………15
下后脉浮 ………………………16
下后脉复沉 ……………………16
邪气复聚 ………………………17
下后身反热 ……………………17
下后脉反数 ……………………18
因证数攻 ………………………19
病愈结存 ………………………20
下格 ……………………………20
注意逐邪勿拘结粪 ……………21
大承气汤 ……………………22
小承气汤 ……………………22
调胃承气汤 …………………22
蓄血 ……………………………25
桃仁承气汤 …………………26
犀角地黄汤 …………………26
抵当汤 ………………………26
发黄 ……………………………29
茵陈汤 ………………………29
邪在胸膈 ………………………30
瓜蒂散 ………………………30
辨明伤寒时疫 …………………31
发斑战汗合论 …………………33
战汗 ……………………………33
芍药汤 ………………………34
自汗 ……………………………35
盗汗 ……………………………36
柴胡汤 ………………………36
黄芪汤 ………………………36
狂汗 ……………………………37
发斑 ……………………………37
托里举斑汤 …………………37
数下亡阴 ………………………38
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 …………38
清燥养荣汤 …………………39
柴胡养荣汤 …………………39
承气养荣汤 …………………39
蒌贝养荣汤 …………………39
用参宜忌有前利后害之不同 …40
下后间服缓剂 …………………41
柴胡清燥汤 …………………42
下后反痞 ………………………42
参附养营汤 …………………42
下后反呕 ………………………43
半夏藿香汤 …………………43
夺液无汗 ………………………43
补泻兼施 ………………………44
黄龙汤 ………………………44
人参养营汤 …………………45
药烦 ……………………………48
停药 ……………………………48
虚烦似狂 ………………………48
神虚谵语 ………………………49
夺气不语 ………………………50
老少异治 ………………………50
妄投破气药论 …………………51
妄投补剂论 ……………………52
妄投寒凉药论 ………………52
大便 ……………………………54
六成汤 ………………………55
七成汤 ………………………55
小便 ……………………………56
猪苓汤 ………………………57
桃仁汤 ………………………57
前后虚实 ………………………59
脉厥 ……………………………60
脉证不应 ………………………60
体厥 ……………………………61
乘除 ……………………………62
下卷 …………………………………………………………………………………64
杂气论 …………………………64
论气盛衰 ………………………66
论气所伤不同 …………………67
蛔厥 ……………………………68
呃逆 ……………………………68
似表非表 似里非里 …………69
论食 ……………………………70
论饮 ……………………………71
四苓汤 ………………………71
损复 ……………………………73
标本 ……………………………73
行邪伏邪之别 …………………74
应下诸症 ………………………75
应补诸症 ………………………77
论阴证世间罕有 ………………77
论阳证似阴 ……………………78
舍病治药 ………………………79
舍病治弊 ………………………80
论轻疫误治每成痼疾 …………80
肢体浮肿 ………………………81
服寒剂反热 ……………………82
知一 ……………………………83
四损不可正治 …………………84
劳复、食复、自复 ……………85
安神养血汤 …………………85
感冒兼疫 ………………………85
疟疫兼证 ………………………86
温疟 ……………………………86
疫痢兼证 ………………………87
槟芍顺气汤 …………………87
妇人时疫 ………………………88
妊娠时疫 ………………………89
小儿时疫 ………………………89
小儿太极丸 …………………90
主客交 …………………………90
三甲散 ………………………91
调理法 …………………………92
统论疫有九传治法 ……………93
正名 ……………………………95
《伤寒例》正误 …………………96
诸家温疫正误 …………………99
方名索引 ………………………………………………………………………104
内容摘要
温疫论由明代吴又可所著,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温疫病理论证治的专著,书中全面、深刻、系统地阐明了温疫的病因、发病条件、传染方式、病变趋势、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大法和禁忌、选方用药等。该书不仅广泛继承了前人有关温疫因证脉治的认识,而且在许多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在理论证治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在中医外感热病学中独树一帜。本次编写对书中条文进行精解,并加入重点方剂临床运用医案并按语解读,让读者对古人关于温病发展的基本规律及证治特点和治疗有一个全面立体的认识。
主编推荐
前.言
《温疫论》由明末著名医学家吴有性所著,约成书于1642年。吴有性,字又可,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代众说纷纭,《中国医籍提要》载其生于1582年,卒于1652年。吴氏所生活的时代,正值社会动乱、遍地灾荒、瘟疫流行。瘟疫不仅波及面广,而且死亡率甚高。据《吴江县志》记载,在1642年,当地连年流行温疫,达到了“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的严重地步。当时许多医生对这种瘟疫的认识不足,多误认为是伤寒而以治伤寒之法治温疫,造成了“枉死者不可胜计”的严重后果,以致有“不死于病而死于医”之叹。故吴氏“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受之处,及其传变之体,平日所用历验方法”,在继承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大量临床实践,对疫病的病因、邪犯部位、病机演变、传变规律有了深入的认识,并总结了对该病的诊治方法,编著了《温疫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温疫的专著,被称为“疫病第一书”。《温疫论》全面论述了温疫的因证脉治,使其从传统的伤寒学体系中独立出来,在理论证治上有许多重大的突破,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和诊断治疗的方法,在中医外感热病学中独树一帜,成为温病学派的开创者,并为清代温病学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温疫论》分上、下二卷,上卷论温疫的病因、特点、主要的证治等,下卷多侧重于理论方面的阐述,也论及一些病证、兼夹证、变证的治疗。吴氏在《温疫论》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温疫的病因、发病条件、传染方式、病变趋热、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选方用药等。对于温疫的病因,在前人“乖戾之气”引起温疫的认识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杂气”是导致疫病发生的原因,其中致病力特别强的又称为疠气(戾气),否认了传统认为是六淫引起疫病和王叔和等人提出的“非其时有其气”而导致疫病发生的观点。揭示了杂气侵袭人体的途径,即邪“从口鼻而入”,包括外邪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两种途径侵犯人体。提出杂气致病有特异的定位性、物种的选择性,指出杂气侵入人体后到发病有一个潜伏期。吴氏提出温疫与伤寒有很大不同。如临床上真正的伤寒较少见,而“温疫多于伤寒百倍”;伤寒发病多有受寒史,没有传染性,而时疫发病经常无明显的触发原因,并有传染性;伤寒感邪后立即发病,如见斑疹为病情转危之象,而时疫感邪后每过一时期才发病,起病时多淹缠不著,若见斑疹为邪有出路,病情每可减轻;伤寒初起每见表证,故治以发表,时疫初起为邪在膜原,治疗应以疏利透达为主等。在具体的证治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如温疫初起,病邪多伏于膜原,然后有表里之间的传变,即所谓“九传”。当邪伏膜原时,创造了宣透膜原法,立达原饮。同时,也吸取了许多伤寒学中的精华,其中最突出的是对攻下法作用和具体运用的阐述。吴氏在“逐邪为第一要义”的思想指导下,提出“勿拘下不厌迟”之说,主张“急证急攻”。其深刻地分析了邪、热、结粪间的关系,提出“邪为本,热为标,结粪又其标也”。他还指出攻下有“一窍通诸窍皆通,大关通而百关尽通”的作用,因而用攻下法可以治疗里气壅滞所造成的无汗者、斑不透者、小便不通者等。此外,吴氏还提出攻下应逐邪务尽,对于攻下后邪未尽或复聚者可以反复攻下, 特别是对正气、阴液不足而有腑实证者制订了一些攻补兼施之方。吴氏还强调温疫易有阴液耗伤,所以治疗中应注意顾护津液,疫病后期尤当重视养阴,即“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这些论述为温疫的诊断治疗自成体系打下了基础,也丰富和发展了温病学的内容。
《温疫论》在成书后流传甚广,留下了许多版本,经鉴定确认的版本就有40余种。由于成书年代较久,最早的版本(崇祯本)已佚,经反复辗转传抄,内容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漏衍误。本书以1691年的石楷校本为底本,张以增的点评本和郑重光补注本为参校本,内容较完整。各卷名称和顺序按原书不变,对原书条文及注释内容进行了校注。各条文下设【注释】【提要】【精解】及【医案举隅】等内容,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阐释,并对常用方剂选取典型医案并加以评述,以供读者学习相关方剂临床用法。凡方药中涉及国家禁猎及保护动物(如虎骨、犀角等)之处,为保持内容的原貌,未予改动。但在临床应用时,应使用相关代用品。
现代疫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疾病,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甲型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疫病先后大规模流行的现实面前,我们更有必要认真研究中医学中的疫病学理论和诊治方法,而《温疫论》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献,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在与现代流行的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斗争中,广大的中医药工作者运用《温疫论》的理论和方药,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充分证明了《温疫论》所具有的重要学术和实用价值。希望《温疫论临证精解》的编写出版能帮助读者系统掌握吴有性疫病理论及临床诊治方法,加深对疫病及温病学理论的理解,同时提高温热病、疫病临床诊治水平。
因时间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或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24年5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