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
26.61
5.8折
¥
46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王圣云 等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4179316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6元
货号1201551000
上书时间2024-10-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圣云,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公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福祉地理与区域发展,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会等多项课题,在《中国软科学》《经济地理》《周易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福祉地理学: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中部地区社会发展测评、预警与比较研究:发展型福祉视角》专著2部,《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报告》蓝皮书6部(副主编),荣获江西省第十五届、第十六届社会科学研究很好成果二等奖。
目录
章绪论
节长江经济带的范围、属性与特征解析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产业—城市—区域”协同发展与治理思路
第三节长江经济带“产业—城市—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
第四节本书内容安排
第二章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现状
节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态势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产业及其行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长江经济带第二产业及其行业发展分析
第四节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及其行业发展分析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与协同优势
节偏移份额模型与产业部门优势图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与产业竞争力
第三节长江经济带产业部门优势分析
第四节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导向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结构与竞争力
节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地位及变化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的偏移份额分析
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与城市集群合作
节经济联系模型与社会网络方法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竞争力评价
第三节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结构分析
第四节长江经济带城市集群空间合作路径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长江中游城市群物流网络空间组织
节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态势
第二节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城市辐射空间
第三节长江中游地区物流网络空间布局
第四节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网络组织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际联系网络动态演化
节长江中游城市经济竞争力动态演变
第二节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时空演化
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八章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空间均衡分析
节重心模型与空间白相关模型
第二节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
第三节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演变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九章长江经济带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格局
节长江经济带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测算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十章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决定因素
节决定因素的指标分析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决定因素识别
第三节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决定因素评析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能力综合评估
节基于“五力模型”的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分析框架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
第三节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现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必须坚持“产业-城市-区域”一体发展和协同治理导向,以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群落发展为推动,以城市集群网络为载体,以区域协同发展为旨归,构建紧密关联、网络交叠的城市网络体系和城市集群,促进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我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带。从区域经济学理论来看,区域城市网络的形成和演变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地域内有较强经济集聚、辐射和带领能力的中心城市或城市圈;二是城市区域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市场范围;三是城市之间具有紧密的交通物流、信息技术、通讯网络等经济联系,城市之间、企业之间、市场之间相互依赖,互相联系,协同发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