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
21.2
4.7折
¥
45
全新
库存108件
作者吴正宪 等 编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61496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625224
上书时间2024-10-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吴正宪,全国有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督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审定专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
目录
第一辑 如何把握教材
1.一线教师一定要读“新课标”吗?
2.如何把握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
3.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4.如何更好地整合教材提高课堂实效?
5.教材中例题和练习题为什么不“对应”?
6.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都要和生活实际联系吗?
7.学生都会认数、写数了,我们还教什么?
8.口诀能不能改变一下学习顺序?
9.在低年级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0.“可能性”教学中如何看待实验?
11.在解决问题中“回顾与反思”环节的教学意图是什么?
12.如何实现“数学广角”类内容的教育价值?
13.小学阶段的简易方程教学应注意什么?
14.小学数学教学中典型的数量关系模型有哪些?
15.如何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16.估算教学的价值是什么?
17.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涵是什么?
18.教材中综合与实践内容如何实施?
19.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20.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1.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第二辑 如何了解学生
22.研究学生的意义是什么?
23.如何作好学前调研?
24.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5.如何应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
26.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习惯?
27.小学一年级如何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
28.小学一年级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29.在小学高段是否鼓励所有学生整理知识结构?
30.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导致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足怎么办?
31.学生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怎么办?
32.面对学生的“错题”教师该怎么办?
33.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估算?
第三辑 如何选择教学方式
34.数学教学是否一定要创设现实情境?
35.如何恰当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
36.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37.如何依据学情有效落实重难点?
38.如何培养学生从复杂情境中读取信息的能力?
39.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40.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41.数学课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2.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是什么?
43.说起小数,学生就想到钱,教师该怎么办?
44.学生画高错漏百出,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45.如何处理好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46.如何合理地利用学生的生成?
47.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48.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49.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自主探究吗?
50.如何解决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与课堂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
后记
内容摘要
吴正宪、刘延革等编著的《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教改的要求,从来自一线老师的问题中梳理出了重要的问题、难点的问题、关注度高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从教学内容、学生、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类,给予解答,指导教师既研究教材和教法,也研究教育思想,既研究教师的教,也研究学生的学,使广大教师在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基础上高效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精彩内容
写在前面的话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课程目标从之前的“双基”变为“四基”,学生能力从“两能”变为了“四能”,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四基”与“四能”,让学生有实际收获?虽然“新课标”中有重要阐释,专家也有深刻解读,但是一线教师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困惑。在我和工作站中的队员进行“小学数学教师远程研修热点问题答疑”的过程中,无论是网络留言还是现场答疑,老师们提出了一些普遍关注和困惑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入学时的起点不同,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和零起点教学的问题?”“在教学方程时,学生不愿意用方程,应如何培养学生用方程的意识?”“如何整体把握教材?”“如何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如何在每一节课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问题既涉及理念,也涉及具体教学,都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走进一线教师的课堂,课标理念和课堂实践也时常出现偏差,感受到了老师们的真切需求,我和团队队员陷入了思考,萌发了把问题归总并提出具体建议的想法。希望通过我们对问题的解答能够真正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课标,找准角色定位。起初,老师们提出的问题纷繁复杂,我和团队的老师们对问题进行分类与整理,汇总了最初的100个问题。之后我们又分组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了合并与筛选,多次召开了问题研讨会议,最终聚焦本书这50个核心的问题。之后,老师们又开始查阅大量的资料,借鉴专家的观点,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在团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们结合自己在教学中所积累的教学经验,从“教材、学生、教学方式”这三个方面,结合精彩、典型的片段式案例,对方法与观点进行了说明,对问题进行了分类回答。其中,在“把握教材”部分,本书主要从分析教材的角度,针对教师在理解教材的重点内容中产生的困惑进行了解答,如方程、解决问题、估算、除法性质、可能性等。同时对于教材的整合、教材新增内容的处理等进行了分析。在“了解学生”部分,本书主要从分析学生的角度,针对如何培养学生习惯和提高学生能力这两方面的困惑进行了解答,如检查习惯、审题习惯、倾听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知识整理的能力等。在“选择教学方式”部分,本书主要从教师的角度,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困惑进行了解答,如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积累经验等。在实践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这就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也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问题的不断聚焦,案例的反复筛选,书稿框架的多次修正,就是实践再认识、再梳理的过程。人就是在不断否定自我中实现超越,进而获得成长的。在书稿的撰写过程中,从问题的收集、讨论、修改,直至最后案例的精选,大家共同努力,最终呈现了本书的内容。我们力求将教学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从当前教育改革的理念出发,紧密联系课堂实例,用课例诠释理念,让老师们在具体可感的案例中能感悟、能借鉴、能迁移。虽然想法可能还有些稚嫩,但我们在一路思考,一路前行。希望能给老师们带来对儿童数学教育的再思考,同时希望本书可以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