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技术/姜峰等/普通高等教育土木与交通类十三五规划教材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
23.78
5.0折
¥
4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主 编 姜峰 陈乾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77015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201937708
上书时间2024-10-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姜峰,广西科技大学机械与交通工程学院任教,讲师。主要从事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代用燃料、生物柴油发动机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天然气掺氢发动机性能、生物柴油发动机性能等。目前已录用及发表的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与参与各类项目10余项。 陈乾,男,不错工程师,主要从事整车与内燃机性能方面的测试,工作单位为广西汽车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目前已录用及发表的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与参与各类项目5项。
目录
前言
第1章 汽油机电控管理系统
1.1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1.1.1 概述
1.1.2 EFI系统的特点
1.1.3 EFI系统的分类
1.1.4 EFI系统的组成
1.1.5 空燃比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
1.2 电子点火控制
1.2.1 汽车点火系统的要求
1.2.2 点火控制系统的组成
1.2.3 点火控制
1.3 怠速控制
1.3.1 概述
1.3.2 怠速控制系统的功能
1.3.3 怠速控制装置步进马达型
1.3.4 怠速控制策略
1.4 排气再循环
1.4.1 工作原理
1.4.2 EGR阀
1.4.3 EGR的控制策略
1.4.4 内部EGR
1.5 发动机管理系统新发展的技术
1.5.1 可变进气流量控制
1.5.2 可变配气相位
1.5.3 可变配气升程VTEC
1.5.4 宽范围氧传感器
1.5.5 丰田稀燃发动机
1.5.6 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
第2章 柴油机电控管理系统
2.1 代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位置控制式
2.1.1 在分配泵上实施的位置式电控系统
2.1.2 住直列泵上实施的位置式电控系统
2.1.3 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特点
2.2 第二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时司控制式
2.2.1 在分配泵上实施的时间控制式
2.2.2 在直列泵上实施的时间控制式
2.2.3 电控单体泵
2.2.4 电控泵喷嘴系统
2.3 第三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2.3.1 高压共轨系统
2.3.2 高压共轨系统的特点
2.4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应用
2.4.1 增压压力控制系统
2.4.2 排气再循环控制系统
2.4.3 排放后处理系统
2.4.4 柴油机空气系统电子控制的特点
2.5 柴油发动机整机管理
2.5.1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
2.5.2 柴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匹配标定
2.5.3 柴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故障诊断
第3章 汽油机电控技术
3.1 基于Optimizer优化模型对LJ465Q汽油机进气系统优化分析
3.1.1 Optimizer优化模型与进气压力波模型
3.1.2 发动机性能试验
3.1.3 模型建立及计算
3.1.4 进气歧管优化分析
3.1.5 可变配气相位(VVT)优化研究
3.2 LJ465Q发动机可变长度进气系统的研究
3.2.1 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压力波谐振增压机理
3.2.2 发动机性能试验
3.2.3 模型建立及分析
3.2.4 可变长度进气系统的设想及实现方式
3.3 基于数值模拟的LJ465Q发动机进气道结构优化
3.3.1 气道稳流试验
3.3.2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3.3.3 计算理论与结果分析
3.3.4 进气道改进
3.4 基于数值计算的汽油机喷嘴结构优化CFD分析
3.4.1 喷嘴流量试验
3.4.2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3.4.3 计算理论与方案分析
3.4.4 结果分析
第4章 柴油机电控技术
4.1 大功率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计算研究
4.1.1 电控喷射系统各部件结构参数特点
4.1.2 电控单体泵喷射系统工作原理
4.1.3 喷射系统的仿真模型
4.1.4 仿真方案与结果分析
4.2 高速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的计算分析
4.2.1 电磁阀驱动性能
4.2.2 电控喷射原理与电磁阀仿真模型建立
4.2.3 仿真方案与结果分析
4.3 电控共轨柴油机预喷射计算研究
4.3.1 排放数学模型
4.3.2 整机模型的建立
4.3.3 仿真方案
4.3.4 不同方案的仿真结果
4.4 电控共轨柴油机后喷射排放计算研究
4.4.1 仿真模型搭建
4.4.2 不同喷油提前角对排放的影响
4.4.3 方案分析
4.4.4 不同主-后喷射仿真分析
4.5 预喷射对生物柴油发动机热性能的计算研究
4.5.1 生物柴油理化分析
4.5.2 验证与模型建立
4.5.3 仿真计算与结果分析
4.6 预喷射对生物柴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计算研究
4.6.1 模型建立与验证
4.6.2 仿真计算与结果分析
4.7 8L265柴油机冷却系统分析
4.7.1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4.7.2 冷却水数值模拟解决方案
4.7.3 仿真结果分析
4.7.4 结论
第5章 混合动力系统构型分析
5.1 混合动力系统构型分析
5.1.1 串联构型
5.1.2 并联构型
5.1.3 混联构型
5.2 混合动力系统仿真分析
5.2.1 仿真方法
5.2.2 道路工况
5.2.3 动力系统的仿真比较
5.2.4 串联混合动力系统匹配仿真分析及经济性潜力
5.2.5 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匹配仿真分析及经济性潜力
5.2.6 串联、并联混合动力性能比较
5.3 混合动力系统构型的发展趋势
5.3.1 功能模块化趋势
5.3.2 动力平台化趋势
5.3.3 可外部充电(Plug-in)趋势
第6章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
6.1 燃料电池发动机特性分析
6.1.1 燃料电池发动机构型
6.1.2 燃料电池稳态性能
6.1.3 燃料电池发动机瞬态特性
6.1.4 车用燃料电池的耐久性
6.1.5 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优化途径
6.2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构型分析
6.2.1 燃料电池间接连接构型
6.2.2 燃料电池直接连接构型
6.2.3 燃料电池客车混合动力系统方案选型
6.3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综合控制方法
6.3.1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功率分配特点
6.3.2 “能量混合型”的恒流分配算法
6.3.3 “功率混合型”控制算法的实现
6.3.4 综合控制算法小结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以现代汽车动力技术为主要内容,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汽车动力技术与构型分析。全书共分为6章,包括汽油机电控管理系统、柴油机电控管理系统、汽油机电控技术研究、柴油机电控技术研究、混合动力系统构型分析、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与控制。本书含配套课件,可供相关专业教师参考使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