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文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先秦文选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26.23 5.7折 46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丹 等 选注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50489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6元

货号1202039646

上书时间2024-10-18

果然是好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尚书》

 

盘庚上

 

牧誓

 

无逸

 

秦誓

 

《国语》

 

邵公谏厉王弭谤

 

重耳自狄适齐

 

齐姜劝重耳勿怀安

 

齐姜与子犯谋遣重耳

 

师旷论乐

 

叔向谏杀竖襄

 

勾践灭吴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曹刿论战

 

齐伐楚盟于召陵

 

宫之奇谏假道

 

晋公子重耳之亡

 

晋楚城濮之战

 

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殽之战

 

吕相绝秦

 

郑子产相国

 

郑徐吾犯之妹美

 

《公羊传》

 

春王正月

 

赵盾弑君

 

宋人及楚人平

 

《穀梁传》

 

虞师晋师灭夏阳

 

齐晋鞌之战

 

《战国策》

 

苏秦始将连横

 

邹忌讽齐王纳谏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

 

冯谖客孟尝君

 

赵威后问齐使

 

庄辛说楚襄王

 

鲁仲连义不帝秦

 

触龙说赵太后

 

乐毅报燕惠王书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季氏将伐颛臾

 

楚狂接舆

 

长沮桀溺耦而耕

 

子路从而后

 

《墨子》

 

尚贤上

 

兼爱上

 

非攻上

 

公输

 

《老子》

 

一章

 

二章

 

十二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三十六章

 

四十五章

 

《孙子》

 

谋攻

 

《孟子》

 

晋国天下莫强焉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谓齐宣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舜不告而娶

 

鱼我所欲也 

 

《庄子》

 

逍遥游

 

养生主(节选)

 

马蹄

 

胠箧

 

秋水(节选)

 

至乐(节选)

 

外物(节选)

 

《管子》

 

 牧民

 

《荀子》

 

劝学

 

非十二子(节选)

 

天论(节选)

 

《韩非子》

 

难言

 

孤愤

 

解老(节选)

 

猛狗社鼠

 

定法

 

五蠹(节选)

 

《吕氏春秋》

 

本生

 

去私

 

察今

 

去宥

 

疑似

 

《晏子春秋》

 

二桃杀三士

 

晏子之御

 

南橘北枳

 

《列子》

 

杞人忧天

 

愚公移山

 

《礼记》

 

曾子易箦

 

苛政猛于虎

 

嗟来之食

 

大同与小康

 

李斯

 

谏逐客疏

 

会稽刻石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源头是先秦时期的文章。先秦散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历史散文,一是诸子散文。先秦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散文的基础,对现代散文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历史散文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时期。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是至今所能看到的*早的散文片断,它本是当时人用来预测祸福吉凶的占卜辞,内容非常简短,少则几个字,多则百余字。它虽然简单,却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意义,可以说是散文的胚芽。商、周铭文则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记载奴隶主贵族的功绩、讼断、征伐、赏赐等,篇幅已比较长,大都是散体文,少数有韵,风格庄重典正,缺乏文采。现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散文应该首推《尚书》和《春秋》。《尚书》是朝廷的命令、文诰、誓词、训词等历史文件的汇编,以记言为主,其中也有一些记叙的篇章,如《金縢》、《顾命》等,记下了周成王在位期间的两件大事,即成王疑忌周公与康王即位之事。《尚书》年代久远,文辞古奥,所以“佶屈聱牙”颇不易懂。《春秋》本为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这里所说的《春秋》,相传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重新整理、编定的,以记事为主,它以鲁国十二个国君在位的次序编年纪事,记载了春秋时期242年间的历史,它的记事极为简短,语言精练严谨。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有了长足的进步,《国语》、《左传》、《战国策》是其代表。《国语》是分国纪事的历史散文,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国语》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史官汇编成书。《国语》以记言为主,但却比《尚书》详细生动得多。《左传》是一部以《春秋》为纲记述历史的著作,作者相传为鲁国的左丘明。《左传》全书规模宏大,近二十万字,作者博采各国史书和民间流传的材料写成,其叙事状物、剪裁结构、刻画人物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是一部杰出的叙事散文著作。《战国策》也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成书时间比《国语》、《左传》要晚许多,*后由西汉后期刘向校定成书。它记载了战国时期纵横策士游说各国的说辞与谋略,风格辩丽恣肆,铺张扬厉,文思开阔,想象丰富,堪称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以上三部著作,组成了春秋、战国时代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先秦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阐述自己主张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它本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论说文,但是同样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它们以论辩说理为主,语言生动活泼,表达自由酣畅。在形式上,早期与中期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如《论语》、《老子》。《论语》是孔门弟子记录孔子言行之作;篇章短小,简练质朴,但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到了《孟子》和《庄子》,则可以看出向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孟子》中的文章,锋芒毕露,气势宏盛,如长江大浪,磅礴逼人,而且嬉笑怒骂,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庄子》则想象奇特,千汇万状,汪洋恣肆,充满了诡奇多变的色彩,读之令人神思飞扬。到了战国后期的《荀子》与《韩非子》,则浪漫色彩减弱而理性思辨增强。《荀子》和《韩非子》都已不再满足于对话的辩说,而是围绕某一中心进行专题的探讨。文章结构严密,讲究逻辑和修辞,表现出说理散文的高度成就。再到《吕氏春秋》,则是把历史和哲理、自然和社会结合起来,夹叙夹议,企图将各家熔于一炉。先秦诸子散文奠定了我国议论说理散文的基础,汉代的政论文和唐宋时期的论辩文,都受到诸子散文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散文有几个鲜明的特点。*,百花齐放,诸家蜂起,众体皆备。历史散文以叙事为主,诸子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但是也不是截然分开。叙事散文中有生动的记言和论辩,说理散文中有鲜明的形象。第二,文、史、哲浑融。历史著作文学化,哲学著作文学化,是*的特色。杰出的历史著作,又是杰出的文学著作;严密的思辨说理,又具有鲜明的形象,文采斐然,妙趣横生,令人爱不释手。第三,无论是历史散文,还是诸子散文,都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为现实服务。历史散文总结历史上的兴衰经验教训以资借鉴;诸子散文则是各派政治活动和思想斗争的总结。所以,它们都还不能说是后代概念上的“自觉”的文学创作。虽然如此,它们强烈的文学特性,给后世留下了非常丰厚的文学遗产。

 

以上是先秦散文的总体情况。

 

 二

 

本书选文原则:一是尽可能的反映先秦散文的面貌,使读者对先秦散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入选的先秦散文著作,前面都有一段解题说明。二是注重从文体的角度进行选录,尽可能地反映出先秦散文中蕴含的各种文体样式。

 

我们把先秦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并不是说先秦散文只有这两大类。从文体来说,先秦散文包含了各种散文文体。

 

上古时期,文学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所以文体又常指文章的体裁。古人认为,文章之体,起于“五经”。《文心雕龙·宗经篇》论各体文章之始,皆举“五经”为其根源,其文云:“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盟、檄,则《春秋》为根。”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亦曰:“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祭祀、哀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二者所论略同。“五经”之中已包含着如此众多的文体,再加上诸子散文部分,文章的体式更为丰富。章学诚说:“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体备。”又说,“后世之文,其体皆备于战国”,“战国之文,其源皆出于六艺”(均见《文史通义·诗教上》)。章氏所论,是有道理的。

 

我们且从通常的分类——史传散文和哲理散文这两大文体内部,看文体的多样性。

 

一、史传散文中的各类文体。

 

刘勰《文心雕龙》文体论二十篇,“原始以表末”,追溯各体文章之始,举《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之例者多达四十馀处,涉及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谐、史传、诸子、论说、檄移、章表、议对、书记各体。其中以举《左传》一书为*多。《尚书》中的典、谟、训、告、誓、命,也是不同的文体分类。有的文体,与刘勰所论之体不完全吻合者,刘勰称之为“变体”,其实乃因其只具雏形而已。再如史论体即史书论赞这一文体,如司马迁的“太史公曰”,在先秦史传文学作品中已见雏形。在诗体方面,史传作品中也不少,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各体,有谣谚体,有骈俪体。

 

宋人陈骙在其所著《文则》一书中,将《左传》之文归为八体,谓之:一曰“命”, 二曰“誓”, 三曰“盟”, 四曰“祷”, 五曰“谏”, 六曰“让”, 七曰“书”, 八曰“对”。并对八体的特点给予精当的概括。章学诚说:“左氏以传翼经,则合为一矣。其中辞令,即训诰之遗也。”(《文史通义·外篇·方志立三书议》)依此,则可以说左氏辞令,承继了《尚书》遗风。《战国策》中如黄歇上秦昭王书、范雎献秦昭王书等,皆为书信体说辞的名篇。除此之外,如论辩体、诏令体、铭箴体、哀祭体等也都具备。南宋真德秀《文章正宗》分文章为辞命、议论、叙事、诗歌四大门,*《国语》、《左传》、《史记》为其正宗(将《左传》、《国语》选入总集,始于《文章正宗》)。《战国策·楚策四》的《庄辛说楚襄王》,姚鼐《古文辞类纂》将它编入“辞赋类”中,其说辞,的确有辞赋铺张扬厉之气。可以看出,汉代以降,各家论文体之渊源,其所举的诸多文体,在先秦史传著作中均已见萌芽或雏形。

 

至于叙事体一门,史传著作本身乃是叙事性作品,其叙事的生动复杂,为后世叙事文学确立了范本。从史书叙事的角度来说,《左传》已具备纪传体的雏形,如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僖公二十三、二十四年的“晋公子重耳之亡”,就是郑庄公、晋文公的传。若以小说一体来说,在先秦史传文学作品中,可作小说看的篇章也不少,《左传》中众多的战争篇章,其描写实不亚于后来的古代战争小说。本书中入选的如《左传》昭公元年的《徐无犯之妹择婿》,《战国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其叙事曲折生动,情节精彩动人,人物形象鲜明,完全可以作小说看。先秦史传文学是古代小说的重要源头。

 

《公羊传》和《穀梁传》是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的,不属于史传著作,其文章主要是议论体,有的一问一答,如对问体。间或有一些叙事性的文字,亦饶有趣味。

 

二、说理散文中的各类文体。

 

这里所说的说理散文主要指诸子散文。首先,从《论语》、《孟子》到《庄子》、《荀子》和《韩非子》,其体制从语录体、韵散结合体,到对话体和寓言体,到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这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论语》和《老子》是语录体,并且《老子》还有韵,《老子》的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其全章语言整饬且押韵,如散文诗。这种体制的发端,虽与授徒讲学有关,恐怕还与甲骨卜辞的影响有关。甲骨卜辞里面就有不少问答语录体的话。而《周易》的卦爻辞也有问答体,有的有韵。《墨子》和《庄子》已显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的过渡。到了《荀子》和《韩非子》,已形成专题的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的基本定型。这些,只是从外形的体制中我们可以发现的变化。

 

在诸子著作内部,也可以看出其中孕育着的各种文体。《孟子》虽还是语录体的体式,但其中的论辩,已基本形成论辩体的形式。《孟子》里的“齐人有一妻一妾”章,是寓言体,也是小说体。《墨子》的《非攻》,是议论体,其对所论的论题进行的逻辑推理,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推理散文。《庄子》自称有“寓言”、“重言”、“卮言”,这是三种不同的文体,其实在《庄子》里还有对话体如《秋水》、《知北游》。从意境上说,《庄子·逍遥游》开头之鲲鹏展翅一段,不妨可以看作是诗体散文。《庄子》中的许多寓言,也是小说体。《齐物论》,是论述体,《文心雕龙·论说》:“庄周《齐物》,以论为名。”)《荀子》中以“论”命名的篇章已不少,如《天论》、《正论》、《礼论》、《乐论》,已是成熟的专题论文;但像《宥坐》、《子道》,还是问对体,另外还有以说唱形式写成的《成相篇》和以“赋”名篇的《赋篇》。《韩非子》里有长篇的专题论文(一般来说,先秦的著作,书名及书中各篇的题目,往往是后人加的,但到了战国后期的著作如《荀子》和《韩非子》,已经有作者自身定的题目,就题目而写的文章了),此外,还有书表体,如《难言》、《爱臣》、《存韩》;政论体如《五蠹》、《显学》、《孤愤》、《说难》;对问体如《问辨》、《定法》;解释体如《解老》、《喻老》;《说林》既是寓言体,也是“说”体。“说”体还包括《说林上、下》、《内储说上》、《外储说左上》、《外储说右上》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些散文的押韵。先秦时期的诸子文章,讲究押韵,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如《老子》,既有形象又有押韵;荀子的《成相》和《赋》不用说,《天论》中也有大段的押韵;《管子》的文章在叙述时也常用韵语,如《四称》、《心术》、《白心》、《内业》、《弟子职》等几篇都几乎是全篇用韵。这种情况,是否可以说明在文体形成之初,诗、文是同源的。另一方面,我想与传授和流传也有关系。战国之前的散文传播,是以口耳相传为主要方式的,诚如章学诚所说:“不知古初无著述,而战国始以竹帛代口耳。”(《文史通义·内篇·诗教上》)在书写工具不发达的状况下,口耳相传,押韵是*便于记诵的。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些有韵的文章。章学诚说:“后世之文,其体皆备于战国。”后世的散文家,从文体到风格,都受到先秦散文的深刻影响。了解先秦散文中的各种文体的孕育与萌芽,对于认识散文文体的源流发展很有帮助。

 

 三

 

本书的选编,大体上依照先秦散文发展变化的轨迹和体现文体雏形的原则进行,对历来受到重视的文章,尽可能选入;对各类文体的代表,也尽可能的选入,但限于篇幅,还会有遗珠之憾。本书选文定篇由郭丹负责,注释部分,有汤化、林姗、林春香、周晶纯等参加,具体分工如下:

 

汤化(福建师范大学):《公羊传》,《穀梁传》,《韩非子》,《晏子春秋》,《列子》,《礼记》;

 

周晶纯(福建师范大学):《尚书》之《无逸》、《秦誓》,《国语》,《左传》,《战国策》,《孙子》;

 

林姗(福建中医药大学):《荀子》之《劝学》、《非十二子》、《天论》;

 

林春香(福建师范大学):《吕氏春秋》;

 

其馀的皆由郭丹负责;郭丹并负责全书各篇的审定、修改和校订。注释虽有统一的原则,但各人的风格总会有些差异。且限于水平,难免有一些错误,欢迎读者批评指正。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副总编周绚隆先生,古典文学编辑室的葛云波、胡文骏、李俊先生为本书出版付出艰辛的劳动,本书编著过程中参考了前贤时彦的许多成果,在此一并致谢。

 

郭丹

 

2010年12月15日于福州适斋

 

2015年2月6日修改尚书

 

 


【书摘与插画】

曹刿论战〔1〕

 

十年春,齐师伐我〔2〕。公将战,曹刿请见〔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4〕,又何间焉〔5〕。刿曰:“肉食者鄙〔6〕,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7〕。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8〕,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9〕,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10〕,弗敢加也〔11〕,必以信〔12〕。”对曰:“小信未孚〔13〕,神弗福也〔14〕。”公曰:“小大之狱〔15〕,虽不能察〔16〕,必以情〔17〕。”对曰:“忠之属也〔18〕,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19〕。战于长勺〔20〕。公将鼓之〔21〕。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22〕。刿曰:“未可。”下,视其辙〔23〕,登轼而望之〔24〕,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25〕,公问其故。对曰:“夫战〔26〕,勇气也,一鼓作气〔27〕,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8〕。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9〕,故逐之。”

 

《春秋左传正义》卷八, 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阮元刻《十三经注疏》版

 

 

 

〔1〕本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庄公十年(前684),齐兴师伐鲁,战于鲁地长勺,*终鲁国以弱胜强,这是历史上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本文详于论而略于战,战前之曹刿三问、作战时曹刿之二“未可”,二“可矣”,于只言片语中见出战机把握之准,战后之论则紧扣战争经过,解释彼竭我盈之理和下视登望之故,凡此种种行为之原因于激战之中无暇解释,自然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待*后庄公探问,才一一道出,令人豁然开朗。行文简洁明了,布局详略有致,是《左传》之中描写战争的一篇短小精悍、独具特色的作品。

 

〔2〕我:指鲁国。《春秋》相传为孔子依鲁史而修订,故称“我”。

 

〔3〕曹刿(ɡuì 贵):一名曹沫,鲁国之大夫。《左传》中“曹刿”两现:一为庄公十年春“长勺之战”,一为庄公二十三年“曹刿谏庄公如齐观社”。

 

〔4〕肉食者:春秋时期惯用语,指为官之贵族。《左传》哀公十三年亦载:“肉食者无墨”之语。《礼记·玉藻》云∶“天子日食少牢,朔月大牢。诸侯日食特牲,朔月少牢。其大夫则日食特豚,朔月特牲。”春秋时期,大夫以上之官,每日俱有肉吃,故当时以“肉食者”代称为官之人。

 

〔5〕间(jiàn建):参与。

 

〔6〕鄙:见识鄙陋、目光短浅。

 

〔7〕何以战:依靠什么去作战。

 

〔8〕专:个人独自享用。

 

〔9〕未徧:不能周遍,指分发衣食,不能遍及百姓。徧,通“遍”。

 

〔10〕牺牲:祭祀所用之猪、牛、羊,《礼记·曲礼》:“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玉帛:玉器与丝织品,《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祭用玉帛牲牷。”此四者俱为祭祀时所用之物品。

 

〔11〕加:虚夸、增报。此处指祭祀之时虚报祭品,以虚夸之词相欺。

 

〔12〕必以信:必定以真诚诚信的态度来对待(祭祀)。信,诚信。《左传》桓公六年:“祝史正辞,信也。”《说文解字·言部》:“信,诚也”。

 

〔13〕小信未孚(fú 服):小小的诚信未能使得鬼神信服。孚,信服。

 

〔14〕福:赐福、庇佑。

 

〔15〕狱:指诉讼之事,即案件官司。

 

〔16〕察:彻查清楚。

 

〔17〕情:实际情况。《国语·鲁语上》:“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18〕忠之属也:这是尽心办事的一类啊。忠,尽心竭力。属,类。

 

〔19〕公与之乘:庄公与他同乘一辆战车。

 

〔20〕长勺:鲁地之名,今山东莱芜市东北。

 

〔21〕鼓:擂鼓进军。之,无实意。

 

〔22〕驰:驱驰战车追逐齐军。

 

〔23〕辙:车轮碾过地面所留下的痕迹。

 

〔24〕登轼:登上车轼。轼,车前用以扶手之木,战车之*处。清江永《周礼疑义举要》指出:“车前三分坠之一皆可谓之式(轼),其实式木不止横在车前,有曲而在两旁,左人可凭左手,右人可凭右手者,皆通谓之式。式崇三尺三寸,并式深处言之,两端与两之植轵相接。军中望远,亦可一足履前式,一足履旁式。《左传》长勺之战‘登轼而望’是也。式木嵌入舆板,其内又有木承之,甚固,故可履也。”可知此处曹刿应为登上轼木,观察齐军之动态。

 

〔25〕既克:已经胜利。克,战胜。

 

〔26〕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27〕作:振奋。气:士气。

 

〔28〕伏:伏兵、埋伏。此处意指曹刿恐齐国佯败以诱敌。

 

〔29〕靡:倒下。



 
 
 
 

作者简介

郭丹,福建龙岩人,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春秋左传直解》《左传国策研究》等。《先秦文选》由郭丹先生组织编选注释,主要参与作者有汤化、周晶纯、林姗、林春香等人。


【媒体评论】

寂寞的名山事业——纪念“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面世六十年

(作者:尚晓岚)

 

*近,《红楼梦》的作者署名忽然成了热门话题,“无名氏续”挑战了高鹗作为续书者的“常识”。实际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署名早在2008年就已发生变动,此后一直延续,如今竟随着“四大名著珍藏版”的推出发酵成了“新闻”。

 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出版,或许就是这般“炒冷饭”的事业。年复一年,修订、再版、加印,署名也好校注也罢,即使细小变化的背后,都可能有大量研究成果甚至学术争论,但读者和媒体对此并不敏感,能像《红楼梦》署名这样传播开的,极少。正是这寂寞的事业,构筑了传统与经典的坚固大厦。

 在《红楼梦》署名问题沸沸扬扬之际,人文社悄然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版*辑。实际上,该社的“四大名著”,按传统亦属于这套丛书,数十年来堪称*通行、读者认知度*的版本。古典文学的阅读,绕不开读本丛书,而丛书的故事,要从六十年前讲起。

 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面向普通读者

 朝内大街166号,人文社所在地,破旧得令人倍感亲切。在书和资料足以把人埋起来的古典编辑室,青阅读记者看到了一份1958年9月的油印材料——《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年出版规划草案(中国古典部分)》,内容是三套古典文学书系的选目和基本方针,其中就包括“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涵盖历代的诗词文曲小说等等,共五十种,还详细列出了丛书序言或后记的写作要求。

 

 “读本丛书,是请有影响力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编选、标点、注释。所谓‘读本’,就是以大众普及为目的,供大家阅读用的一个版本。”长期主持古典部工作的人文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说,“1958年,读本丛书被正式命名,它的历史还可以向前追溯。”

 1951年,冯雪峰主持创建人文社,从全国招纳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古典部主任是聂绀弩,还有王利器、顾学颉、陈迩冬、舒芜、周绍良、周汝昌等等。建社初期,为满足社会上对古籍的需要,先是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