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译新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译新观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44.34 4.7折 95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权睿学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43623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95元

货号1202541579

上书时间2024-10-18

果然是好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001

第一篇法律翻译观

第一章翻译观概论003

第二章认识“翻译”005

第三章认识“法律翻译”009

第一节法律翻译的对象009

一、从表达工具的角度看法律翻译的对象:法律语言009

二、从内容的角度看法律翻译的对象:法律信息和法律作品023

三、从涵体的角度看法律翻译的对象:法律文化024

四、法律翻译对象的类别026

第二节法律翻译的定义041

第四章法律翻译观045

第一节法律翻译观的层次认知045

一、语言之间的关系046

二、作品之间的关系047

三、文化之间的关系049

四、人之间的关系050

五、法律之间的关系052

第二节法律翻译观的第二层次认知054

一、法律翻译的语言观055

二、法律翻译的文化观059

三、法律翻译的历史观073

四、法律翻译的忠实观081

五、法律翻译的译者观090

六、法律翻译的伦理观097

七、法律翻译的读者观112

八、法律翻译的可译观115

九、法律翻译的标准观133

第二篇法律翻译方法论

第一章简议方法论——从方法走向方法论143

第一节何谓方法论?145

第二节法律翻译方法论148

第三节本书对于法律翻译方法论的研究思路152

第二章中国翻译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简要历史考察154

第一节微观视角——“译名”理论与实践154

一、通用译名理论155

二、法律译名考察160

第二节宏观视角——“译文”理论与实践189

一、中国通用译文方法的简要历史考察190

二、中国法律译文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考察214

第三章西方通用翻译方法论的简要考察282

第四章西方法律翻译方法论的简要考察291

第五章中国法律翻译方法论的建构原则和思路301

第六章法律译名方法论304

第一节原词保留法307

第二节音译法311

一、符合靠前标准的原则312

二、符合国家标准的原则313

三、符合行业标准的原则314

四、符合“名从主人、译音循本”的原则314

五、符合音同意合的原则316

六、符合“约定俗成、定名不咎”的原则318

七、符合同名同译的原则319

第三节义译法322

第四节法律译名方法的综合应用329

第五节法律译名规则330

一、法律译名应严谨准确,避免歧义330

二、确定译名时,应将法律术语置于具体语境和特定的词语组合之中331

三、法律译名应保持专业性、专有性和含义的专享性332

四、译名应严格遵循法律术语在源法域中的制度内涵333

五、法律译名应符合译入法域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的要求334

六、法律译名必须适应不同法系之间的差异335

七、法律译名要防止在“译名回转”中发生错误336

八、译名应尊重和遵循自定义体系337

九、法律译名应符合译语的语言规范要求337

十、法律译名应符合译语的文化习惯和审美标准338

十一、译名应体现法域特征、语域特征,并符合国别要求339

十二、法律译名应符合历史特点和时代背景340

十三、法律译名应避免望文生义、望文生译341

十四、法律译名应善用归化译法,克服文化障碍342

十五、法律译名应尊重传统和语言使用习惯344

十六、法律译名应秉持客观中立的翻译立场,合理应对意识形态的影响344

十七、法律译名应审慎运用修辞345

十八、法律译名应充分发挥语用补偿功能,弥补词义缺失345

十九、法律译名中应注重发挥译者的修正功能347

二十、注重法律译名的统一347

二十一、法律译名应注重参考专业工具书,但不应迷信既有译名348

二十二、辩证、灵活、均衡、协调地把握译名规则349

第七章法律译文方法论351

第一节概述351

第二节法律译文方法论的构建原则与思路353

第三节法律译文方法论体系354

一、规范性法律语言翻译法(又称“立法翻译法”)354

二、深度译法389

三、达旨译法400

四、归化译法与异化译法403

五、语用充实译法429

六、注释译法439

七、修正译法445

八、维持原状译法451

九、还原译法453

十、摘译法460

第四节各种翻译方法的性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467

第五节影响翻译方法运用的主要因素468

一、翻译的基本单位469

二、翻译对象469

三、译文的读者470

四、翻译目的和译文用途472

五、法律文化473

六、语境与翻译生态环境474

第八章法律翻译方法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分析476

第一节例文477

第二节对参考译文的分析和评价487

一、决定翻译方法的因素487

二、法律术语的译名488

三、立法翻译496

四、译语规则500

五、修订译文502

结语517

后记518

内容摘要
法律翻译,通常包括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法律、法规、公约、条约等)翻译、法学著作翻译、司法文书翻译、律师职业文件翻译等类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采用通用翻译方法往往难以胜任。随着我国法律界日益密切地参与靠前法律事务,以及不断大量地引进境外法学、法律著作,专业界愈发重视法律翻译的质量。但是,从事法律翻译研究的学者常与实践有较大的脱节,而法律翻译的实务工作者又常缺乏翻译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针对此种现状,本书旨在将法律翻译构建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性翻译学科,并建立正确的翻译观和科学的方法论。其中既有经验总结,亦有新颖的理论建构,还通过对实务案例分析,提炼出适用于法律翻译实践的一系列基本方法和准则。本书从理论切入,立足于本土实践,为现实解惑答疑,别有指导和参考的意义。

主编推荐
1. 作者谋篇之大,从最基本的翻译要素等概念着手解释,进而到翻译观念,建构法律翻译中基础关系、对法律翻译的各种认知等。在梳理清楚各种概念的定义和关系以后,于此基础上,审视翻译实践需要的方法论,重温了历史上重要的几次翻译理论的讨论,考察了中国古今的法律翻译理论与实践,又简单回顾了西方的法律翻译方法论。作者细致入微地给予指导,提出多种翻译工作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具体说明这些方法论如何运用在实践场景中。全面周到,是翻译实践案头推荐要书。2. 作者对中国法律翻译实践的关注持续二十余年,可以看出其对法律翻译这门并非大众显学的学科怀有深沉的关切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作者的问题意识之所以延续了如此久,也是因为中国法律翻译界所面临的问题不容小觑,未曾消失。将视野放大一点来看,翻译不规范、生涩别扭甚至拙劣等问题,绝不仅仅出现在法律翻译界,作品质量的良莠不齐也许是中国翻译界的普遍现状,亟需规范。作者正是立足法律翻译这一分支,来回应这种现状,为法律翻译建构一个实用的理论框架,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理论准备、学科价值、专业地位、方法论基础、实践应用的独立学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