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序的公共生活何以可能——基于唯物史观视域的考察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
38.43
5.7折
¥
6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崔丽娜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96267
出版时间2019-03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1906113
上书时间2024-10-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崔丽娜,女,1977年生,河南郑州人,201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师从郭湛教授,获哲学博士学位。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公共性与青少年成长问题研究。主持和参与省、厅级课题多项,在《教学与研究》、《东岳论丛》、《云南社科》、《河南社科》、《广西社科》、《学术探索》、《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5篇,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全文转载。
目录
导论良序公共生活的可能和现实
章公共生活理论基础和历史图式
节公共生活的界分及其阐释
一“公域”与“私域”的界说及其意义
二公共生活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公共生活的特征
一公共生活的主体是普遍的他者
二公共生活是协商性、对话性的活动
三公共生活是遵循公共伦理的交往活动
四公共生活是基于公共理性的交往活动
五公共生活: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基本目标的生活领域
第三节公共生活的历史图式
一西方公共生活历史检视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公”的论说
第二章公序良俗: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节社会秩序的涵义及其发展
一社会秩序的涵义
二社会秩序的发展
第二节社会秩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秩序是社会存在的规范
二社会秩序是社会发展的条件
第三节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秩序的问题分析
一社会秩序制约社会进步
二社会秩序阻碍个性发展
第四节社会的本质与社会的有序化需求
一公序良俗对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的功效
二公序良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三公序良俗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四公序良俗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三章中国公共生活的全景式剖析
节中国传统公共生活缺失的背景透视
一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
二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
三血缘宗法的家族制度
四君权至上的政治特征
第二节近代中国公共生活的历史嬗变
一政社合一的乡村“集体”组织
二个体化进程中农村公共生活的起落
三组织性依附: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
四公共生活的萎缩与崛起
第三节当代中国社会公共生活之隐忧
一公共生活的形式化
二私密化与公共化并存
三公共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四社会公共生活道德缺失
第四章中国公共生活危机的生成机理
节“总体性社会”整合机制的失灵
一总体性社会到自主性的多维萌发
二现代中国社会中个体的崛起
第二节市场规则对公共生活秩序的作用
一市场经济对公共生活的渗透
二组织化的利益表达的缺失
第三节工具主义与差序格局的再生产
一个体化发育的畸形化
二差序格局的再生产
第四节公共生活的犬儒主义盛行
一中国公共生活犬儒主义的表征
二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现实境遇
第五章当代中国社会公共生活的合理化建构
节制度规范的建构和完善
一社会稳定秩序的构建
二依法治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三健全政府信息公开透明机制
四利益表达机制的培育
五扩大公众参与模式和方式
第二节道德体系的形成和培育
一个体道德内化的探寻
二群体道德共鸣的开掘
三道德教化深度走向的确证
四道德环境全面优化的架构
五我国社会诚信机制的建立
第三节共同体的建构与完善
一公民社会共同体的理想
二公民社会共同体的身份认同
三公民共同体与他者的关系
四基于契约的社会共同体
第四节非政府组织的化育和扶持
一建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自觉化道路
二采取渐进性的分步走策略
三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
四社区公共生活秩序的建构与促动
五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养成
结语在反思中追问转型时期公共生活秩序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在优选化大潮中,人们交往日渐频繁、多维、多元,公共领域的场域随之不断扩大,呈现出公共生活私人化和私人生活公共化的现实图景。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而合理完备的公共生活秩序尚处于化育和建构中。因此,建构公序良俗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是大势所趋。本书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全景式探赜了良序的公共生活何以可能之学理问题及现实进路,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对现实的观照情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