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风电储能联合系统运行与控制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
26.73
4.3折
¥
6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王芝茗 主编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80813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2元
货号1201499145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芝茗: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5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辽宁省很好专家”称号;2007年被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专业管理专家”称号;2010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辽宁省领军人才”称号。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概述
1.1风力发电与电力系统
1.2风电消纳问题
1.3储能技术分类及发展历程
1.4发展大规模风电储能的必要性与面临的难题
1.5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电池储能系统技术特点与数学建模
2.1电池储能系统的技术特点
2.2电池储能系统建模与应用
2.3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储能系统规划
3.1储能系统规划方法
3.2储能系统优化规划
3.3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风电场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4.1风电场储能系统需求及应用分析
4.2基于附加频率响应的储能系统新型并网控制策略
4.3基于低通滤波原理的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4.4抑制风电并网影响的储能系统调峰控制策略
4.5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大规模风储联合发电系统广域协调调度技术
5.1风储联合发电系统的曰前发电计划
5.2风储联合发电系统的曰内滚动发电计划
5.3集群风储联合系统的协调调度
5.4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含风储联合运行系统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
6.1含风储联合运行系统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概率评估
6.2含风储联合运行系统的充裕度评估
6.3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利用储能提高风电调度入网规模的经济性评价
7.1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7.2风电储能电站运行效益分析
7.3基于风电功率预测提高风电接入规模的方法及其经济性评价.
7.4小结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通过总结大规模风电与储能方面多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基于国家“863”课题“储能系统提高间歇式电源接入能力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和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大规模风电协调控制系统”的研究成果编写了《大规模风电储能联合系统运行与控制》《大规模风电调度技术》《大规模风电场储能电站建设与运行》。王芝茗主编的《大规模风电储能联合系统运行与控制(精)》为《大规模风电储能联合系统运行与控制》分册,共7章,分别是概述、电池储能系统技术特点与数学建模、储能系统规划、风电场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大规模风储联合发电系统广域协调调度技术、含风储联合运行系统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和利用储能提高风电调度入网规模的经济性评价。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可作为电力监管部门和电力企业规划、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调度人员的学习用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广大师生的阅读参考书。
精彩内容
近年来,风力发电在中国发展得很好迅猛。截至2015 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9 亿kW。但由于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不连续、不稳定的非稳态特性,大规模并网后对电网调峰、调频及电能质量均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随着风电装机容量占电网电力比例的提高,弃风限电现象也频频出现。2015 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1728h,同比下降172h;全年弃风电量339 亿kWh,同比增加213 亿kWh;平均弃风率15%,同比增加7%。引入可普及的大容量储能装置与风电结合弥补风电的波动给电网带来的各类影响是一种自然的联想。通过储能系统与风电的协调,可有效减小风电对系统的冲击和影响,保障电源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合理安排备用容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提高电力系统接纳风电的能力。2015 年9 月,在联大峰会上,提出探讨构建优选能源互联网的中国倡议,其实质为“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即利用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采用智能电网技术,在优选范围内对清洁能源进行重新优化配置。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加快推进大规模储能技术研发应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要求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应积极发展优选储能技术以促进分布式电源快速发展,这都将给储能带来发展机会。截至2015 年底,中国储能累计装机量达0.319亿kW,增速位居优选第二,但全面系统地介绍大规模风电与储能方面的书籍却并不多。为了总结对大规模风电与储能方面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基于国家“863”课题“储能系统提高间歇式电源接入能力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和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大规模风电协调控制系统”研究成果,由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和龙源集团等单位联合编写了一套大规模风电与储能丛书,包括《大规模风电储能联合系统运行与控制》《大规模风电场储能电站建设与运行》《大规模风电调度技术》3 个分册。本书是《大规模风电储能联合系统运行与控制》分册。全书分为7 章,分别是概述、电池储能系统技术特点与数学建模、储能系统规划、风电场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大规模风储联合发电系统广域协调调度技术、含风储联合运行系统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利用储能提高风电调度入网规模的经济性评价。 章编写人员为王芝茗、谭洪恩、董昱、唐茂林、胡伟、黄杨、罗卫华、陆秋瑜、郑乐、王民昆、杨可、余锐;第2 章编写人员为谢志佳、李建林、李蓓、邱金辉、杨军峰、王斌、罗治强;第3 章编写人员为文劲宇、黎静华、韩杏宁、谢志佳、李军徽;第4 章编写人员为胡伟、李建林、韩杏宁、罗卫华、施毅斌、林弘宇;第5 章编写人员为黄杨、罗卫华、李蓓、严干贵、陆秋瑜、冯松起、葛维春;第6 章编写人员为黎静华、李军徽、王德琦、谢志佳、严干贵、孙云莲、王城钢、李正文;第7 章编写人员为陆秋瑜、韩杏宁、黎静华、李军徽、谢志佳、李蓓、罗卫华、赵军、陈晓东、罗桓桓。王芝茗对本书的总体构架、各章节的内容安排和知识结构进行了统筹,并参与了 章的编写工作,审阅了全书的内容,针对书中的公式、数据和实验方法进行了认真细致地校核工作。谭洪恩审阅了全书的内容,对本书的结构安排和主要论点进行了完善。胡伟参与了本书的总体设计,协助王芝茗校核了书中的公式、数据和实验方法,并参与了本书 章和第4 章的编写工作。黎静华对第3 章中的应对风电波动的储能容量鲁棒配置方法,对第6 章中的含风储联合运行系统的电力系统概率稳定评估以及含风储联合运行系统的充裕度评估模型与方法进行了编写,并对全书进行了修改和校核工作。罗卫华负责了本书的统稿与修正工作。另外,要感谢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的支持,感谢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刘金波、常乃超、董存、吕鹏飞和叶俭等同志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同时,在书中列出了相应的参考文献,在此对相关作者表示衷心感谢。限于作者的水平和实践经验,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