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身至佛性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
28.98
5.0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史经鹏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60788
出版时间2016-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296854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绪言
第一章庐山慧远与鸿摩罗什的佛学交流
第一节庐山慧远与鸠摩罗什的生平
第二节《大乘大义章》的时间界定
一、庐山慧远发问时间的界定
二、《大乘大义章》各章问答时间及问题意识
第二章庐山慧远的大小乘观
第一节鸠摩罗什的大小乘观
第二节庐山慧远的大小乘观
一、《大乘大义章》中慧远的大小乘观
二、《大乘大义章》之后慧远的大小乘观
第三章庐山慧远的法性、法身思想
第一节慧远的法性思想
一、《大乘大义章》之前慧远的法性思想
二、《大乘大义章》及之后慧远的法性思想
第二节慧远的法身思想
……
内容摘要
在中国思想目前,南北朝时期各种佛学思潮大放异彩。从般若学到涅槃学的真空妙有的转向很值得重视,它引导并奠定了中国佛性论乃至中国哲学心性论的历史路向。在南北朝庐山慧远和道生的思想中,从法身到佛性的思想发展集中表现了真空妙有的初期转向。这一法身到佛性的思想演变,具体表现为慧远和道生在法身观、修行阶段论以及感应思想等方面的联系和差异中。在法身观上,慧远重视佛的应化身,道生则强调真法身;在修行阶段论上,慧远顿渐不定,仍在试图会通佛经异说的阶段,道生则独树一帜,提倡顿悟成佛义;在法身感应思想上,慧远具有强调众生能动性的独善其身的倾向,这与大乘佛教所说慈悲的普遍客观性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道生则以悉有佛性论作为众生感应法身的根据,化解了慧远的矛盾。本书从这些联系和差异出发,勾勒出南北朝初期佛教思想发展的大致轮廓,具体分析了慧远和道生共同关注的时代问题及其不同的佛学态度与解决方式,探讨了佛教真空妙有初期转向中的不同面向,并指出涅槃学在南北朝佛教思想史乃至中国哲学目前的历史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