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诗学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
29.32
5.1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邓乔彬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601444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0773165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有声画与无声诗
序
小引
人生与自然――诗画表现对象的分流
儒学与道释――诗画思想基础的界定
言志与畅神――诗画社会功能的演变
实与虚――诗画主体风格的确立
有声画与无声诗――诗画美学特征的融合
言意之辨与形神之鉴――诗画形象营造的趋同
诗情与画意――诗画艺术表现的互补
南宗画与神韵诗――诗画后期创作的相通
后记
比较诗学论文
诗画与虚实――论我国诗画批评标准的成因
从荷马史诗与西周史诗谈中西文学
荷马史诗与西周史诗
酒中有深味――陶渊明《饮酒》和莪默?伽亚谟《鲁拜集》
龚自珍与雪莱
王国维“境界”与叔本华“理念”谈片
阳刚、阴柔与崇高、优美
现代新诗与古典诗词
意象与意境
声韵与体式
语言与修辞
论文存目
内容摘要
本书是由邓乔彬编著的《比较诗学》。《比较诗学》所收为比较诗学的专著与论文。靠前部分为平行比较,收诗画比较专著《有-声画与无声诗》,诗画比较论文1篇,比较文学论文6篇,共论文7篇;第二部分为影响比较,收专著《现代新诗与唐宋诗词》(未刊)书稿的3章。
《有声画与无声诗》正文8章,前有小引,后有结语,由徐中玉先生作序。
前四章论述中国古代诗画之异:
靠前,就表现对象而言,诗与画经历代发展,分流渐显。早期诗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绘画“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中期诗歌虽有游仙、山水之盛,但所写仍多在人世与人情,而绘画则转为以宗教题材为主;后期更呈现出表现对象的分流,可总结为:诗歌始终立足于人生(民生与民族),而绘画则走向自然(山水与花鸟)。
第二,就诗画的思想基础而言,也有儒学与道释的不同。先秦儒家倡《诗》,汉儒重《诗》,墨、道、法家不重《诗》,却有论画之见。孔孟的人道主义和人格精神,对历代诗人和诗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庄子的“无情”、“无己”、“心斋”、“坐忘”,则成为后代绘画的精神。儒家思想通向人间事业,而庄子和禅宗却向往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
第三,对诗画社会功能的认识,也经由了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而导致不同。先秦至汉,“诗言志”、“兴观群怨”以贯之;孔子论画的“明镜察形”、“往古知今”,延续在王延寿“诫世示后”,曹植“存乎鉴戒”中。陆机说“诗缘情而绮摩”,刘勰、钟嵘、裴子野、挚虞回归“言志”;“益仁智之善性”则是佛教与佛画功能的优选说明。“诗言志”经三次引申仍然屹立、坚持,而绘画经礼教化、宗教化,终至“畅神”论出现。
第四,历史很终确立了杜甫的诗圣地位,而文人画则以王维为尊。以杜甫诗风来衡诗在于“实”,以王维的画风观画却在于“虚”,“实”与“虚”成为了诗画批评的不同标准。儒家美学思想是通过“人为”而求“尽美”、“充实”、“全”、“粹”,在于“辞达而已”的“实”;道释则以“虚无为本”、“唯道集虚”、“随缘任运”而返于自然,在于“大象无形”的“虚”。
后四章论述诗画之同:
靠前,中国古代诗画有诸多相异,“有声画”与“无声诗”一说,体现出诗画美学特征的融合。二者是指以山水为主兼及花鸟、静物的诗和画,互相汲取,互为补充。可从三方面看:时间艺术的空间感和空间艺术的时间性,诗的收空于时与画的寓时于空,诗的空间假借与画的时间凝缩。
第二,诗画分为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在形象营造上却有趋同之势:导源于庄学、发展于玄学的言意之辨与形神之鉴,造就了诗画创作的共同原则。庄、玄的得意忘言,落实为诗的析词尚简,禅宗的不立文字则见于诗的简约与含蓄,前者为以少概多、以小见大,后者为以景见情、象外见意。形神之鉴深刻影响了画论,神似、气韵、意兴成为普遍追求。
第三,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立了诗画创作准则和品评标准。诗中画意是:视境鲜明,重神韵、情趣,非“形”所能尽而出之以“意”。画中诗情是:有感情、思想喻托,以非写实的画面让人“以神会”,从节奏上体验。求得诗中画意要由人而出,变实为虚,以动写静。实现画中诗情是从“物化”到“化物”,由工人写,拟容取心、别构灵奇。
第四,明末清初,南宗画与神韵诗标志着诗画的相通。山水南北宗论的合理性是:禅宗分宗与山水画分派都在唐代,二者地位及兴衰史相似。禅义对画意的影响:南宗禅“自开宝藏”与南宗画重主观发抒,南宗禅“随缘任运”与南宗画倡自然天趣。南宗禅的方法论也影响了南宗画:“不立文字”与轻形似,“直了见性”的“顿”教与南宗画的“根于性”。南宗画与神韵诗的共性是:借物写心与抒发情性,形似为末与意在言外,虚静得雅韵与伫兴成天然。
收入本卷的平行比较论文是:《诗画与虚实――论我国诗画批评标准的成因》及《从荷马史诗与西周史诗谈中西文学》。一组短文为中外文学或理论的比较,分别是:《荷马史诗与西周史诗》、《酒中有深味――陶渊明(饮酒>与莪默?伽亚谟(鲁拜集)》、《龚自珍与雪莱》、《王国维“境界”与叔本华“理念”谈片》、《阳刚、阴柔与崇高、优美》。
影响比较的论文由我与博士后陈学祖合作写成。原系陈学祖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成果题为《中国现代新诗诗美建构与唐宋诗词》,收入本书者为其中部分。陈学祖写出草稿,再由我作较大的补充、修改而成。其后,他再行修改而成书稿。本卷所收是我当时的改写稿,与后出的书稿不同。现征得同意,命名为《现代新诗与古典诗词》收入本卷。
《现代新诗与古典诗词》分为三章。
靠前章,意象与意境。靠前节“互动与寻觅”,论中国现代新诗对欧洲象征诗派及其他外国诗歌的摹仿。第二节“民族的皈依”,论述新诗由外转内的变化,及其对古典诗歌的搬用、化用及回归的途径。第三节论新诗的意象类型与诗词传统。第四节从创作与理论论新诗意境的失落与追寻。第五节论新诗中意胜、境胜与意境两浑,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意句、境句与动境、静境之异。第六节论新诗琢炼与平淡、雄浑与奇诡、含蓄与朦胧的各种意境。
第二章,声韵与体式。靠前节论述汉语声韵与古典诗歌。第二节论新诗与声韵,认为新诗与旧体的优选不同是诗乐相离,为建立民族形式,诗人、论家对声韵作了许多探讨。第三节论新诗声韵的建构,分析常见用韵及特殊用韵。第四节论新诗的体式建构与中外诗歌资源,及新诗人尝试本土与学习外国的途径。第五节论述从诗词格律到新诗“三美”的历史进程,总结新诗的不同节奏与体式。第六节论新诗体式所受诗词散曲的影响。
第三章,语言与修辞。靠前节论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同一性和异质性。第二节分别就白话的多种尝试及理论的多方探讨,从两方面论新诗诗人在语言转换期的努力探索。第三节从三方面论现代新诗的语言策略与唐宋诗词的关系:现代新诗对唐宋诗词的借鉴,现代新诗与唐宋诗词的炼字炼意,新诗语言的个性化与唐宋诗词。第四节论现代新诗的修辞策略与唐宋诗词的关系,分论对偶与排比,明喻与隐喻,博喻与诡喻,象征。
另有论文5篇系《有声画与无声诗》正式出版前所发表,与书中部分章节大同小异,故存其目录而不收入本卷。
主编推荐
《邓乔彬学术文集》为邓乔彬教授30多年从事古代文学与艺术研究成果的结集。本丛书按内容及篇幅分为12卷。丛书运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尤重文化学、文艺学与文献学的三者结合,研究了诗学、词学、画学、学者研究及其他。所收的12种著作中,有7种获政府奖或学会奖,其中《中国绘画思想史》于2002年获靠前3届中国图书奖。学术领域广,研究有深度,是该方面领域的很好不错。本书为第二卷《比较诗学》,分有声画与无声诗、比较诗学论文、现代新诗与古典诗词三部分内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