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限责任公司纠纷研究
  • 有限责任公司纠纷研究
  • 有限责任公司纠纷研究
  • 有限责任公司纠纷研究
  • 有限责任公司纠纷研究
  • 有限责任公司纠纷研究
  • 有限责任公司纠纷研究
  • 有限责任公司纠纷研究
  • 有限责任公司纠纷研究
  • 有限责任公司纠纷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有限责任公司纠纷研究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41.56 5.8折 72 全新

库存2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玮璘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63244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2元

货号1202749947

上书时间2024-10-12

果然是好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潘玮璘,法学博士,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四级高级法官,《广西审判实务与探索》副主编。主要在公司法、破产法等商事审判领域从事实务和科研工作。主笔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公司纠纷、破产案件等方面裁判指引以及重点课题。在《法学家》等法学刊物发表文章十多篇。

目录
第一章 法理与规则:以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法律关系”为主线

一、出资法律关系的基本内涵

(一)出资法律关系的含义

(二)公司法的本质:危险背后的权衡

二、出资法律关系的内容:资本三原则、公司章程

(一)法定性内容:资本三原则对出资法律关系的约束

(二)自治性内容:公司章程的多层次效力

三、出资法律关系的内部变动:股权内转、份额变更

(一)出资主体的变更:股权对内转让

(二)出资份额的变更:增资与减资

(三)认定股或债的审理思路——“名股实债”还是“名债实股”

四、出资法律关系的外部变动:设立形成、股权外转、增资入股

(一)出资法律关系的设立形成

(二)以股权对外转让的方式形成

(三)以增资入股的方式形成

五、出资法律关系的退出机制:异议退股权

(一)制度背后的价值衡量

(二)制度基本构造及特征

(三)司法实务中常见疑问

六、出资法律关系的外在形象:独立人格与有限责任

(一)公司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的区分

(二)独立人格的减损现象与救济机制

(三)有限责任公司的“浮动”人格

(四)独立人格的程序性保障:破产程序路径

七、出资法律关系的特殊形态:隐名出资

(一)隐名出资与代持股之辨析与选择

(二)隐名出资的法律关系构造

(三)隐名出资关系的一般规则

(四)隐名出资关系的扩展规则

(五)再投资或连环投资中的隐名出资

八、出资法律关系中的特殊责任:董事、高管的勤勉义务

(一)勤勉义务的豁免功能

(二)违反勤勉义务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违反勤勉义务责任的举证责任分配

九、出资法律关系中的特殊交易:对赌协议

(一)对赌的基本概念及法理性质

(二)对赌协议的合同法裁判要点

(三)对赌协议的公司法规制审查要点

第二章 典型案例:有限责任公司纠纷常见案由下的案例分析

一、股权转让纠纷

(一)伟峰公司、恒峰公司诉中恒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

——股权转让中多重法律关系辨析

(二)关某诉旺林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

——股东退股中的资本维持原则

(三)德保公司诉周某解除股权转让合同案

——股权转让中的资本维持原则

(四)岳某杰诉岳林公司股东会决议、股转合同无效案

——出资法律关系中的冒名行为

(五)陈某诉周某解除乾龙公司股权转让合同案

——当事人多次订约的效力判断

(六)张某诉汇能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

——股东会决议特殊情形下可视为股权转让协议

(七)韦某诉张某百纳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

——付清股款不是受让股权的法定生效要件

(八)前海公司诉林某明利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

——对赌协议属于股权交易对价的组成部分

二、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

(一)野麦公司诉李某荣、李某损害公司利益纠纷案

——责任主体具有特定性与封闭性

(二)恩迪公司诉苏某损害公司利益纠纷案

——股东不当然享有直接管控公司的权利

(三)六点半公司诉胡某、李某损害公司利益纠纷案

——职位交替阶段董监高的忠实勤勉义务

(四)赵某诉融昌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

——目标公司向出让股东提供担保可能无效

三、隐名出资关系纠纷

(一)东宇公司诉朱某合同纠纷案

——隐名出资主要属于当事人之间内部合同关系

(二)超大公司诉现代公司与公司有关的纠纷案

——实际出资人的显名化规则

四、公司增资、减资、抽资纠纷

(一)邓某诉百程通公司增资纠纷案

——完成向公司增资须合意加履行

(二)张某诉雄风公司增资纠纷案

——仅将特定财产登记在公司名下不构成出资

(三)中汽公司诉李某合同纠纷案

——减资后股东之间清算调股协议的性质界定

(四)东立公司诉梁某股东出资纠纷案

——起诉抽逃出资行为的请求权基础

五、股东知情权纠纷

(一)邹某诉国祥公司股东知情权纠纷案

——行使知情权是否损害公司利益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二)刘某诉蓝某等飞龙公司抽逃出资纠纷案

——股东无权向其他股东主张知情权

六、股东资格确认纠纷

季某诉艺杰公司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案

——出资行为属于一种意思表示行为

七、公司决议撤销纠纷

彭某等诉聚百惠公司撤销决议纠纷案

——可否在微信群里通知召集股东会

八、公司解散纠纷

强远公司诉朝华公司解散纠纷案

——股东会僵局不必然等于公司僵局

九、请求变更公司登记纠纷

股东诉宁明加德公司变更登记纠纷案

——公司内部管理事项不得诉请法院强制执行

十、发起人责任纠纷

钟某诉卢某等公司设立纠纷案

——发起人“对外”责任与发起人“内部”纠纷分属不同案由

第三章 裁判指引:关于审理有限责任公司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

一、公司资本制的效力

1.公司资本制原则及其地位

2.股东退股中的资本维持

3.股权转让中的资本维持

4.公司受损与股东受损的区辨

5.不同主体追索抽逃出资的请求权基础

二、公司章程的法律效力

6.分层次效力

7.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合同效力:双务合同关系

8.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合同效力:共同法律行为

9.侵权责任意义上的请求权基础

10.公司自治与司法介入的界限

三、公司治理的相关规则

11.股东会决议与司法介入的界限

12.股东与高管身份重叠时的责任认定

13.股东知情权的性质

14.股东知情权与公司利益冲突时实质性竞争关系的判定方法

15.股东协议与股权登记存在冲突的情形

16.在公司解散纠纷中如何判断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四、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

17.股权转让合同与股权变动的区别

18.股权变动时间点的判断

19.股权转让合同明确约定股权变动时间点的情形

20.股权变更登记的效力

21.外部转让时是否放弃优先购买权的效力影响

22.附条件的条款不得视为成就的情形

五、有限责任公司的增资

23.完成增资的推荐前提

24.完成增资的判断方法

25.完成增资的通常方式

26.向公司投资行为的性质判断

六、隐名出资(代持股)的适用规则

27.隐名出资关系的定性及其理由

28.隐名出资的一般性规则

29.隐转显的要件辨析

30.内部公开型隐名出资规则

31.实质股东型隐名出资

七、董事、高管违反勤勉义务的责任

32.责任主体的范围及实质判断标准

33.合谋主体的排除

34.侵害行为的特定性

35.勤勉义务的基本依据

36.交接中的勤勉义务

37.因果关系规则

38.利益损失的已然性

八、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

39.构成要件

40.法人人格否认的既判力范围

41.公司人格否认之诉与破产程序的衔接

九、对赌协议的效力审查

42.对赌协议的基本认识

43.回购条款的性质

44.名为对赌实为借贷的认定标准

第四章 风险指南:公司经营法律风险提示与防范指南

一、选择设立公司开展经营的风险

二、选择做小股东的风险

三、选择做大股东的风险

四、注册资本总额过低的风险

五、股东自己经营管理公司的风险

六、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效力风险

七、自由订立公司章程的风险

八、股权转让程序不规范的风险

九、法定代表人的签章规范与风险

十、隐名出资或代持股的风险

第五章 调研与建议: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纠纷的实证分析

一、广西法院近年来公司纠纷案件的数据分析

(一)分析范围说明

(二)公司纠纷案件的基本特点

(三)公司纠纷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启发

二、广西法院、律师对于公司法相关制度理解与观点的分析

(一)分析对象说明

(二)广西法院、律师对于公司法相关制度的理解与观点

(三)现有理解与观点中存在的问题与特点

(四)群体性差异的分析与启发

三、广西民营企业家对于公司法相关制度了解看法的分析

(一)分析对象说明

(二)广西民营企业家对于公司法相关制度的了解看法

(三)现有了解看法中的特点与启发

(四)企业家们主动提出的意见

四、对公司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建议

(一)统一认识:从全局高度重视公司纠纷案件

(二)理念提升:全面准确把握公司法的核心要义与主要理念

(三)机制完善:着重提升化解公司纠纷的司法能力

简称注释

致谢

内容摘要
本书聚焦公司纠纷案件,主要指涉《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二级案由“与公司有关的纠纷”之下的三级案由,例如股东资格确认纠纷、股东出资纠纷、股东知情权纠纷、股权转让纠纷、公司决议纠纷、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等。本书的特色在于,多角度、多路径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纠纷案件,致力于理论与实务之结合、教义与经验之融合,探索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的司法科研模式,较之于高校科研成果,更适应实务部门的实践性需求,也凸显了实务部门实证素材丰富的优势,切实对司法实务中公正妥善处理该类纠纷提供了有益参考,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积极因素。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