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中国 闻串起的历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记忆中国 闻串起的历史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极速发货,假一罚十,可开电子发票,请放心购买。

56.74 5.8折 98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泓冰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0934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1999371

上书时间2024-10-12

果然是好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一个记者的大江大河卢新宁001

1988年

社科院推出改革思路和目标001

中国科学院部署基础研究改革003

失控的纸价与饥渴的课本

——关于中小学课本供应问题的调查006

1989年

李铁映就教育问题答记者问008

自找门路多作贡献

——上海代表团小组讨论侧记011

“代”的疑惑

——互相注视的四代人与第四代人013

1990年

数学奥林匹克中国队成绩卓著六选手得五枚金牌一枚银牌019

他们的未来不是梦

——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队速写021

人力不滋培栋梁安得具

——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采访札记024

长城捧起太阳

——九月二十二日:亚运会开幕式大写实029

1991年

逝者如斯夫风流独到今

——北京名人故居巡礼034

1992年

抢救!抢救!

——文物工作喜与忧037

1993年

三峡梦寻:不是为了告别

——海峡两岸“长江三峡文化资产维护考察团”纪行041

“玩”中痴情048

1994年

这一手也要硬

——从“两会”之声看精神文明建设051

龙飞在天

——《汉语大词典》编纂前前后后056

请记住他们

——敦煌研究院人物写意063

1995年

警惕麻原070

“热”侃“七不”073

看不懂的教育经费075

1996年

鲜花映冰心077

惊看黄河入海处079

1997年

“走入农家看文明”主持人手记082

1998年

苏雪林:老去还乡宁断肠091

世纪末的洪水099

恢复生产需思量102

江洲何去何从106

如果九江大堤投了保……109

救灾莫留“被遗忘角落”

——永修重灾区见闻113

警惕水后生态失衡115

谨防复萌滞后观念116

步鑫生,剪开企业改革帷幕118

借得东风张巨帆

——看苏州工业园区如何借鉴新加坡经验123

1999年

本报华东分社与网络版联袂创新“行走黄河”采访组开始“行走”127

背影(诗)129

“行走黄河”到源头首次网上直播大江大河全程采访结束131

黄河入海细如溪

——“行走黄河”日记之一133

今夏黄河安然否拭目大堤缚苍龙

——“行走黄河”日记之二136

郑州医治断流有药方

——“行走黄河”日记之三、四139

风陵渡黄河竟已成黑河141

河套有条“二黄河”

——“行走黄河”日记之五143

更有险境在源头

——“行走黄河”日记之六146

2000年

交河故城门票还能收多久

——“文物保护世纪行”采访札记149

警惕“西部大开挖”

——“文物保护世纪行”采访札记153

2001年

万载爆炸事件:痛定思痛谁之过156

捍卫高考:全国统一高考制度不能寿终正寝160

谁为古格解谜?162

2002年

锤炼,政以才治169

减少农民:甘甜与苦涩

——华东扶贫备忘录之二179

2003年

家长兜里的两千亿(华东时评)184

2004年

阜阳奶粉,还该问责谁(华东时评)187

请为平民的群体遇难下半旗(华东时评)189

2005年

十九吨垃圾之耻(人民时评)192

巴金何以使我们痛楚(人民时评)195

2006年

我们需要“鲁迅年”(人民时评)197

2007年

梦想·激情·原创

——细看陈国强“亮剑”199

走好全国一盘棋

——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任仲平文章)209

中共创建史重要发现

——一大“第十五人”揭开面纱220

2008年

北川县城,绝不是最后一瞥225

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229

五洲共阅中国画卷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侧记246

2009年

如何面对网络批评(人民时评)257

“一切始于世博会”

——写在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始一周年之际(任仲平文章)259

挺立,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

——献给新中国六十华诞268

唐福珍,会不会成为又一个孙志刚279

疾风知劲草务实破难关

——上海扎实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特殊精神应对特殊困难282

2010年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讲真话(人民时评)290

上海,与世博共同进步292

“如果有来生,我还做记者”297

2011年

有憾于故宫的接连“失守”(人民时评)300

高铁,仅有速度还不够(人民时评)302

让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制度(人民时评)304

2012年

直面“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人民时评)306

东望上海,转型发展快一拍308

有学校在,乡村的“灯”就亮着(人民时评)316

上海小囡同桌的“你”

——从古北路小学看随迁子女同享义务教育阳光318

城门洞开等于教育公平吗(人民时评)325

2013年

解析“死猪漂浮”疑团327

2014年

这枚“爆竹”究竟响不响335

志在四两拨千斤

——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面面观340

京津冀从一群城市到一个城市群348

京津双城欲破茧化蝶351

2015年

“洋大学”变的是啥356

“燃灯者”邹碧华366

端午,道一声“快乐”又何妨(人民时评)380

2016年

关了家馄饨铺,打翻了五味瓶382

重建医患信任媒体堪当桥梁(人民时评)392

2017年

老宅被拆,何以如此重罚(人民时评)394

上海:对标全球优选开放之风劲吹397

2018年

上海市委书记收“礼”,引出相隔15年改革“对话”405

无痛分娩为什么推广难412

传奇浦东:开放的先行者416

作别金庸,他的侠气不曾飘然远引424

“一眼千年”,与文化长谈(人民时评)427

2019年

为巴黎圣母院痛恻,是为人类文明损失痛恻429

且为共和国“扫地僧”轻轻鼓掌432

附录:以新闻推动社会进步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泓冰从业30年作品研讨会实录435

内容摘要
本书从一位人民日报从业30年的资深记者的数十篇新闻作品,滴水见日,管中窥豹,对中国的改革岁月作了微观回顾,也从央媒30年报道样式与传播手段的观察视角,反映80年代以来新闻语境的变迁和传播的与时俱进。作者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均有采写经历,报道样式覆盖消息、通讯、人物、报告文学,时评、政论以及融媒体写作,还曾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既选取了与大时代、大改革、大事件相关的如三峡工程、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题材,也有与民生及人文温度息息相关的文物抢救、随迁子女教育、代沟问题、路边小店的生存与城市治理等,亦有突发事件如万载爆炸、强制拆迁、阜阳毒奶粉、动车追尾事故等深度报道或评论。这是一个从铅字照排时代走到媒体融合时代的记者的社会实录,不管传播载体如何变迁,内容永远值得关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