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德的大刀:《纯粹理性批判》导读 978710806540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康德的大刀:《纯粹理性批判》导读 9787108065407

全新正版 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

21.27 5.9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遐龄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5407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9610269

上书时间2024-07-01

果然是好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谢遐龄,浙江温州人,1945年出生于重庆市,民盟成员。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师从全增嘏、王玖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哲学、社会学博士生导师,任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理事长。著有《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文化:走向超逻辑的研究》《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等。

目录
?引 言
哲学要教人正确地说话
这本导读的路数和目标
哲学还要为人类探求安身立命之本
本书要讨论的四个问题
一、对 象
1.我们的研究对象是物还是概念?
2.物是物自体还是概念?
3.物存在吗?
4.心外有物吗?
5.小结:关于“纯粹的”
二、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1.实体是物自体还是纯粹概念?
2.因果律:先于经验还是归纳自经验?
3.经验的两个来源:感性和知性
4.何谓“自然界”?
5.关于“先验的”
三、物自体(本无)
1.“物自体”一词之由来
2.本无:独立于心外者
3.本无并非真如
4.本无与康德所论的无
四、物自体(意会体):自由
1.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吗?
2.关于自由与必然的二律背反
3.物的二重性
4.人的二重性:人是目的
5.砍掉造物主(物理的上帝)
结 语
附录一 论康德的“人的存在二重性”理论
附录二 中西交流中几个中国哲学概念的解释
附录三 直感判断力:理解儒学的心之能力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内容摘要
    哲学要教人正确地说话日常用语真是十分顽固的东西。人类一向说,“清晨,太阳在东方升起” 。这似乎已成了确定不移的真理,并为每一个人的经验反复证实。哥白尼出来了,指出事情的真相乃是地球带着我们向太阳转过去。早就确立的真理于是被推翻了,人们也终于都接受了哥白尼学说,但是却照旧说“太阳升起”,而不说“地球转过去”。直至今日,谁要是试图纠正日常说法,反会招引嘲笑。哥白尼算幸运的。人们虽然不按他的想法改正自己的说话方式,毕竟还承认他的思想正确。可悲的是,哲学家远没有科学家那样走运。尽管哲学和科学在这一点上是类似的:使人类的说话方式臻于完美,尽可能地消除那些引起歧义或矛盾的因素。但人们抵制哲学家往往甚于抵制科学家,常常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哲学家,对他们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在人们心目中,科学家使常识精密化;哲学家却以说出与常识大相径庭的话而自鸣得意。他们忘记了科学家也曾与常识冲突过,至今也常有冲突。哲学(以及哲学家)的厄运,是因为它(以及他们)直接对付语言。时下“反思”这个哲学名词很流行。所谓“反思”,实际上就是检查说话方式有没有毛病、某些基本概念到底指什么,若有不妥或不明确的地方应该怎样去纠正。语言和世界观本来就是一回事。我们的祖先若干万年反思的结果,积累为今日的语言,表现为一大堆日常用语及其相互关系(结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说话。每一个婴儿牙牙学语时,他的母亲及他的亲人教给他的都是日常用语,看起来平淡无奇,实际上,人类几十万年思考创造出来的文化中的精华,就这样悄悄地传授给他。这里所谓的精华,就是语言,即说这种语言的那个民族解释世界的基本框架——世界观。我们承认语言有过发展,就等于承认我们祖先纠正不完善的说话方式是正当的。因此,也应该承认今日及今后应该把这项事业继续下去。只是说起来容易实行起来难。真有人出来纠正时,所遭遇的多半是疑惧:你难道比列祖列宗和大家还高明吗?!实际的过程往往是这样,一个大哲学家的发现,即使是专门研究哲学的一小群人,也要用上几个世纪才能消化。至于为全人类所消化,则需经过几十个世纪。所以,人们至今不懂康德说了些什么,甚至专攻康德的哲学研究者也远远没有达到一致的见解(不一致=未消化=处于消化过程中),就不是一件值得奇怪的事了。因此,搞明白康德说的到底是什么,尽管是一种很初级的、属于“哲学普及”的工作,但也是重要的、有意义的事业,而且是实行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的事业。这本导读的路数和目标想懂康德,优选的办法是直接啃原著。但是啃原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部艰深的著作,里面阐述的思想同我们现有的思想距离过大,便令人望而生畏,不敢走近它。这样,读一些解释性的著作,就是必要的。然而,解释性的著作往往也很难读。例如我国哲学界老前辈郑昕先生写的《康德学述》,虽然阐发康德思想十分精详,学术水平相当高,超过许多洋非常不错的同类著作,但这本书就很难读。要读懂它,必须有一定的哲学素养,而这种哲学素养是大部分哲学爱好者所不具备的。看来,接近艰深的哲学著作要分几步走。高等学校的哲学系科,设计有某种程序来完成这种步骤。对大量非哲学系科的、业余的哲学爱好者,无疑很需要提供一种读物,帮助他们完成这种步骤。问题在于,这样的读物可能写出来吗?写出来能完成期待于它的任务吗?我一向认为,把大哲学家的哲学体系通俗化是不可能的。把一个哲学体系通俗化,意味着使体系简单化,以适应读者所具备的简单的思维框架。但是,人们之所以要读一本哲学著作,意图却是提高自己。所谓提高自己,在这里的含义是使自己原有的思维框架发展为较复杂、较精密的思维框架;而且还要循此前进,尽量接近大哲学家所具备的思维框架,直到有一天达到并超过它。可见,对体系做简单化的工作是不可取的,何况这样做实际上常常导致曲解。然而,观点通俗化却是可能的。通俗化某些哲学观点,在某些场合下,意味着通过实例或比喻帮助读者领悟,并提醒读者:实例或比喻不过是桥梁,绝不可用来代替哲学思辨;思辨才是哲学的正宗。在另外一些场合下,观点通俗化则意味着通过循循善诱的讨论引导读者看清自己习以为常的观点之鄙陋所在。前者很难,后者则更难。难就难在改变观点。常有人说:“你的说法我能理解,只是接受不了。”真的理解了吗?“接受不了”就说明在学习改换一种角度看问题上存在着障碍。如果真正理解了,只是不愿或不能接受,就一定能反驳。无法反驳说明并未理解。此时就要提醒读者,“设身处地,同情地倾听别人”,是读书的一条基本原则。不要急于反驳,先需努力体会。衡量一个人哲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便是他在接触一种新观点时有多少理解上的障碍。素养高者障碍少,素养低者障碍多。多读书、多反思,障碍会日益减少。轻率的反驳只表明缺乏哲学素养。哲学水平的提高,常表现为思维框架的改造,而思维框架之改变常常由几个基本观点的突破引起。这样看来,通俗化若干基本的哲学观点,是引导读者接近一个艰深的哲学体系的有效途径。我不敢说,我有能力写一本书帮助非哲学系科的大学生和其他的业余哲学爱好者接近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因为这是人类历目前很难懂的几本书之一,而我本人又是学力浅薄,刚入哲学之门,尚未登堂入室。不过,无论如何这是一项值得尝试的事业。每每看到一些爱好者争论终日而不得要领,反映出对一些基本观点缺乏深思,痛感人们忽视基础其后果就是浪费精力,因此不想呼吁注重基本问题之研究。我把自己读这本书的一些体会贡献出来,或许能起点作用,也算是一种帮助。那么,就试一试吧!这里要强调的是:谁想深入地了解哲学,他就必须懂康德;谁想真懂康德,他就必须亲自啃原著,优选啃德文原著。我这本小册子称作“导读”,当然不是读书指南之类。我没有资格写关于《纯粹理性批判》的读书指南。写这类东西对作者的要求太高,不仅要求很好地消化该书内容,还要求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读”,我只想提出下列两项目标:1.引起阅读康德原著的较强烈的愿望;2.消除对康德原著理解上的主要障碍。至于这本小册子另外还能起到哲学入门的作用,则是我不敢奢望的了。

主编推荐
     
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用*清楚的语言帮助我们读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精彩内容
      
伟大的德国浪漫诗人海涅评价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砍掉了自然神论头颅的大。本书选择康德哲学中*容易被中国读者误解的三个基本概念:对象、知性为自然界立法、物自体,作者运用其的“清洗语词”和“教人正确说话”的方法,对这些概念进行通俗的解说,理趣盎然。 
    此书初版以来颇得佳评,并长期用作教学参考和哲学入门书籍。此次新版附加三篇文章,进一步阐发原书的主体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康德哲学。

媒体评论
     
这本导读是80年代中国学界康德研究的力作之一。它妙悟契理,体会真切、要言不烦,颇具中国传统玄论的神韵。此书再版,对当世琐屑僵化的学风不无拨正之效。 
——丁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