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卜林 978751250486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吉卜林 9787512504868

全新正版 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

2.8 1.8折 15.2 全新

库存8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ISBN9787512504868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5.2元

货号8077698

上书时间2024-06-30

果然是好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编著的《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涉及了中小学生课本中所接触的各个时期、各个学科的名人。人物多从名人的出生讲起,记述他们成长中所遭受的社会或家庭变故,还有他们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着重于探讨人物的平凡生活,研究人物个性的形成和人物走向伟大和成功的历程。
《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吉卜林》记录了吉卜林由少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详细记述了他的生活经历,并对人物的成长和性格进行了透彻分析,尽可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讲述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让读者捧起一本书,打开华丽的封面,读一段动人的故事,悟万千个深奥哲理。

目录
在印度
  出生在孟买的英国小孩
  第一次英国之行
  寄人篱下
  阴霾中的一线光明
学生时代
  寄宿学校
  良师益友
  大丈夫气概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家团聚
  《军民报》
  北方之行
  与士兵的交往
  关于小说的尝试
  旅行与暂居伦敦
  失败的爱情
声名鹊起
  沙维尔俱乐部
  在意大利的疗养
  朋友与妻子
  邮船诗人
  结婚
  横滨之难
  有女万事足
  新居
  《丛林故事》
  逃离美国
巅峰
  《第四度空间中的一个错误》
  《勇敢的大尉》与《七海》
  家务事
  各币中各祥的故事
  写给女王的诗
  南非与美国
  痛失爱女
  南非战争
  重回记者岗位
  《基姆》
  诺贝尔文学奖
凄清晚景
  政治冲突
  关于战争的故事
  天人永隔
  奇特的政治地位
  郁郁而终

内容摘要
第一次英国之行
  1868,艾丽斯带着两岁大的吉卜林回到英国。在伦敦,吉卜林的妹妹翠丝出生了,吉卜林则被送到他的外祖父母家里小住。
  吉卜林对于他祖国的第一印象有点不好,他后来描写道:
  一块阴暗的土地,房间暗且冷,一位身着白色衣服的妇人在生火。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壁炉的铁栏,因此怕得大声哭起来。
  吉卜林对英国气候的敌视,一直延续到成年以后。
  外祖父母一家似乎不太欢迎吉卜林的到来,当时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包括吉卜林的外祖父母,以及他的两个还没有嫁人的姨妈。他们的房子很小,卧房不够,吉卜林不得不跟他的艾迪丝姨妈睡同一张床。吉卜林睡觉会乱踢,而且他习惯有印度仆人听他的支使召唤,夜里会不时要水喝。在英国,小孩睡觉时是不可以随便说话的,因此他被人看作被宠坏的、讨人厌的小家伙。
  他的露意莎姨妈下了很大工夫才能继续容忍他,保持那种出于家族关系的慈爱。等到吉卜林离开之后,露意莎对艾迪丝抱怨道:“艾丽斯的孩子太吵闹了,把家里搞得一团乱。吉卜林动不动就乱叫,爸爸对此很不舒服。他终于走了,真是谢天谢地。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能制造多少混乱,我算是见识到了。”
  吉卜林尽管常发脾气,但就像大多数给宠坏了的孩子一样,很能自得其乐。他在街上就曾经表演了一番。据说吉卜林踏着大步往前走,一边走一边高声叫道:“让开!让开!会发脾气的吉卜林来了!”吉卜林当时最崇拜的人是他外祖父的马夫,他常常用粗哑的声音模仿马夫说话。当吉卜林和他只有一岁大的表弟在一起时,他原本的好脾气显露出来了,他非常温和。其实,吉卜林只有在大人的世界里才表现出专制作风罢了。
  回到孟买后,吉卜林与他的仆人成了亲密的朋友,印度语成为他的第一语言。约翰和艾丽斯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还是很舒适的。通常上午孩子们不会来打扰他们,下午仆人把孩子们收拾得干干净净地来见他们。这时候他们会说:“现在跟爸爸妈妈说英语。”接着艾丽斯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给孩子们听。到了晚上,孩子们又交给仆人照顾,约翰和艾丽斯则外出应酬。
  因为没有太多约束,吉卜林和翠丝常常在家附近乱跑。他们玩黏土,或缠着女佣给他们讲印度民间传奇故事,有时也让仆人唱印度儿歌给他们听,这些儿歌深深地刻在了吉卜林的脑海中。
  晚上父母都出去时,吉卜林和翠丝就跟女佣到海边棕榈林中散步,常有风把棕榈果吹落下来,三个人一块儿逃到空地上,呵呵地笑。“我一直感觉热带黄昏时的黑暗会令人产生一种胁迫感,”吉卜林后来回忆说,“但我也喜欢夜风吹过棕榈和香蕉叶子的声音和树蛙的歌唱。”
  那是一段简单而美妙的童年生活。1871年,吉卜林六岁时,全家回英国度假,吉卜林和翠丝没有想到他们即将要与这种生活永别了。
  寄人篱下
  1871年,吉卜林一家回英国度假。这次回国,除了度假,约翰还有另一个目的,他希望找一所满意的学校,送吉卜林去就读。
  那时候,住在印度的英国家庭都要考虑是否把孩子送回英国接受教育,在印度没有令人满意的学校,更没有著名的学校,因此,如果在印度接受教育,孩子们长大之后是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地位的。
  从大多数19世纪英国人的观点来看,印度再好也比不上英国。尽管大多数真正有能力的将军早期都在印度服役,从与当地敌对势力的战斗中学到了军事战术,但人们仍然认为印度的陆军水平赶不上英国本土的陆军。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在印度受教育的孩子如果想回英国发展,就势必被本土英国人看不起。所以很多为孩子前途着想的父母,必然得想办法把孩子送回英国接受教育。
  1871年夏末,约翰和艾丽斯结束度假返回印度,吉卜林和翠丝没想到自己会被留在英国。他们的父母回到孟买那幢漂亮的房子里去了,他们却必须住在海边一个不熟悉的市镇里的一幢又小又冷、不太舒服的房子里,由两位不认识的大人来照顾他们。约翰和艾丽斯事先没跟孩子们提过要把他们留在英国,离开时又是不告而别,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们不难想象。从好的方面来讲,他们的做法是想避免孩子们事先知道后不开心、不接受,但与此同时所造成的破灭、伤心与不知所措,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吉卜林和翠丝觉得被抛弃了。
  我们可能会觉得疑惑,约翰和艾丽斯为什么让吉卜林和翠丝去跟陌生人住在一起?跟外祖父母住在一起不是更好吗?还有,为什么在他们还那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回英国?吉卜林一定想在印度的阳光中多待一两年,翠丝还那么小,只有三岁。这些问题很重要,不过,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因为这个行为,约翰和艾丽斯被称为极为理想的父母。
  ……

精彩内容
 第一次英国之行1868,艾丽斯带着两岁大的吉卜林回到英国。在伦敦,吉卜林的妹妹翠丝出生了,吉卜林则被送到他的外祖父母家里小住。
吉卜林对于他祖国的第一印象有点不好,他后来描写道:一块阴暗的土地,房间暗且冷,一位身着白色衣服的妇人在生火。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壁炉的铁栏,因此怕得大声哭起来。
吉卜林对英国气候的敌视,一直延续到成年以后。
外祖父母一家似乎不太欢迎吉卜林的到来,当时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包括吉卜林的外祖父母,以及他的两个还没有嫁
人的姨妈。他们的房子很小,卧房不够,吉卜林不得不跟他的艾迪丝姨妈睡同一张床。吉卜林睡觉会乱踢,而且他习惯有印度仆人听他的支使召唤,夜里会不时要水喝。在英国,小孩睡觉时是不可以随便说话的,因此他被人看作被宠坏的、
讨人厌的小家伙。
他的露意莎姨妈下了很大工夫才能继续容忍他,保持那种出于家族关系的慈爱。等到吉卜林离开之后,露意莎对艾迪丝抱怨道:“艾丽斯的孩子太吵闹了,把家里搞得一团乱。
吉卜林动不动就乱叫,爸爸对此很不舒服。他终于走了,真
是谢天谢地。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能制造多少混乱,我算是见识到了。”吉卜林尽管常发脾气,但就像大多数给宠坏了的孩子一
样,很能自得其乐。他在街上就曾经表演了一番。据说吉卜林踏着大步往前走,一边走一边高声叫道:“让开!
让开!
会发脾气的吉卜林来了!”吉卜林当时最崇拜的人是他外祖父的马夫,他常常用粗哑的声音模仿马夫说话。当吉卜林和他只有一岁大的表弟在一起时,他原本的好脾气显露出来了,他非常温和。其实,吉卜林只有在大人的世界里才表现出专制作风罢了。
回到孟买后,吉卜林与他的仆人成了亲密的朋友,印度语成为他的第一语言。约翰和艾丽斯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还是很舒适的。通常上午孩子们不会来打扰他们,下午仆人把孩子们收拾得干干净净地来见他们。这时候他们会说:“现在跟爸爸妈妈说英语。”接着艾丽斯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给孩子们听。到了晚上,孩子们又交给仆人照顾,约翰和艾丽斯则外出应酬。
因为没有太多约束,吉卜林和翠丝常常在家附近乱跑。
他们玩黏土,或缠着女佣给他们讲印度民间传奇故事,有时也让仆人唱印度儿歌给他们听,这些儿歌深深地刻在了吉卜林的脑海中。
晚上父母都出去时,吉卜林和翠丝就跟女佣到海边棕榈林中散步,常有风把棕榈果吹落下来,三个人一块儿逃到空地上,呵呵地笑。“我一直感觉热带黄昏时的黑暗会令人产生一种胁迫感,”吉卜林后来回忆说,“但我也喜欢夜风吹过棕榈和香蕉叶子的声音和树蛙的歌唱。”那是一段简单而美妙的童年生活。1871年,吉卜林六岁时,全家回英国度假,吉卜林和翠丝没有想到他们即将要
与这种生活永别了。
寄人篱下1871年,吉卜林一家回英国度假。这次回国,除了度假,约翰还有另一个目的,他希望找一所满意的学校,送
吉卜林去就读。
那时候,住在印度的英国家庭都要考虑是否把孩子送回英国接受教育,在印度没有令人满意的学校,更没有著名的学校,因此,如果在印度接受教育,孩子们长大之后是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地位的。
从大多数19世纪英国人的观点来看,印度再好也
比不上英国。尽管大多数真正有能力的将军早期都在印度服役,从与当地敌对势力的战斗中学到了军事战术,但人们仍然认为印度的陆军水平赶不上英国本土的陆军。在这种观
念的指导下,在印度受教育的孩子如果想回英国发展,就势必被本土英国人看不起。所以很多为孩子前途着想的父母,必然得想办法把孩子送回英国接受教育。
1871年夏末,约翰和艾丽斯结束度假返回印度,吉卜林和翠丝没想到自己会被留在英国。他们的父母回到孟买那幢漂亮的房子里去了,他们却必须住在海边一个不熟
悉的市
镇里的一幢又小又冷、不太舒服的房子里,由两位不认识的大人来照顾他们。约翰和艾丽斯事先没跟孩子们提过要把他们留在英国,离开时又是不告而别,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们不难想象。从好的方面来讲,他们的做法是想避免孩子们事先知道后不开心、不接受,但与此同时所造成的破灭、
伤心与不知所措,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吉卜林和翠丝觉得被抛弃了。
我们可能会觉得疑惑,约翰和艾丽斯为什么让吉卜林和翠丝去跟陌生人住在一起?跟外祖父母住在一起不是更好吗?还有,为什么在他们还那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送
回英国?吉卜林一定想在印度的阳光中多待一两年,翠丝还那么小,只有三岁。这些问题很重要,不过,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因为这个行为,约翰和艾丽斯被称为极为理想的父母。
P11-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