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巴蜀学术研究 978756904975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巴蜀学术研究 9787569049756

全新正版 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

40.94 4.7折 88 全新

库存73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华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9049756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338760

上书时间2024-06-30

果然是好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彭华,字印川,四川丹棱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史、近现代学术史以及中国儒学、巴蜀文化研究。发表学术文章160余篇,出版著作12部,参编著作5部,主编著作3部。 著有《燕国八百年》《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中国文化探秘·先秦篇:“北京人”的头盖骨去了哪里?》《印川集:蜀学散论》等,编有《王国维儒学论集》,参编《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等。

目录
引言
 一、关于近代四川的基本情况
 二、影响民国巴蜀学术的因素
 三、关于本书的交代与说明
 章 旧学与新知:由近代转型到走向繁荣
 一、新学与教育
 二、学会与学刊
 三、报刊与出版
 四、学科与成果
 第二章 由地方而走向全国:以四川大学为例
 一、由地方逐渐走向全国
 二、机构与学刊
 三、学科与学人
 第三章 由西化到融汇:以华西协合大学为例
 一、由西化到融汇的历程与特色
 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第四章 战时高校内迁:助力巴蜀教育与学术
 一、战时高校内迁四川综览
 二、战时内迁四川著名高校
 三、对高校内迁的几点评价
 第五章 李庄:抗战时期的重要文化中心
 一、中央研究院
 二、中央博物院
 三、中国营造学社
 四、同济大学
 五、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
 六、其他机构
 第六章 莲花重光:近代佛教的复兴
 一、佛教院校的创建
 二、佛教社团的组建
 三、佛教报刊的创办
 四、文化交流的进行
 五、重要人物与著述
 第七章 蜀学人物论:以宋育仁、谢无量等人为例
 一、宋育仁的经世之功与蜀学情怀
 二、谢无量的学术成就与蜀学情缘
 结语近代巴蜀学术的特色
 一、经史为基,国学为本
 二、熔铸古今,会通中西
 三、但开风气,经世致用
 附录一 巴蜀学术编年(1911—1950)
 附录二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所考察、所论述的主题与范围,是民国时期(时间)、巴蜀之地(空间)的学术,以及与“巴蜀之学”有关的学术,包括学校与机构、学科与学会、学刊与出版、旧学与新学、国学与西学、学人与学术、本土与外来等。所涉及的学科,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语文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少量文字旁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本书对“民国时期的巴蜀学术”的面向与面貌做了梳理与勾勒,揭示了近代巴蜀学术的内涵与特色。本书所做的工作带有基础性与系统性、全面性与综合性,是了解和认识民国巴蜀学术的一部学术专著。

精彩内容
本书为学术著作,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巴蜀学术研究”的最终成果。书稿正文共分七章,从旧学与新知、地方到全国、西化到融汇等方面分析了近代四川地方文化的发展演变;同时,书稿对民国时期巴蜀地区的学者群体进行了系统考察,对巴蜀学术的传承、流变进行了全面梳理,尤其对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巴蜀学者与南迁学者、教会学者间的学术互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书稿体例合理,文笔流畅,写作水平较高,可读性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