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978751157575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9787511575753

全新正版 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

33.3 5.9折 56 全新

库存30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英杰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75753

出版时间2023-09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13882146

上书时间2024-06-26

果然是好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英杰,经济学博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修一部副主任、教授。著有《金融发展中的中国货币需求活动》《改革为什么这么难》,主编《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旨归——学习习大国治理思想》《中国政治制度为什么行?》《中共反腐为什么能》《初心之源——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基因》等,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课题。



目录

上篇 理论逻辑: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

第一章 “现代化”概念及其理论

第一节 “现代化”的概念

第二节 “现代化”的起源

第三节 现代化理论的两个流派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现代化与文明

第一节 文明的果实:基于科技创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 制度创新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

中篇 历史逻辑:工业革命引致东西方“大分流”

第一章 “大分流”的出现

第一节 何谓“大分流”

第二节 为什么是英国:思想进化催生“工业革命”

第三节 制度演化护佑“工业革命”

第二章 明末以后我国科技落伍的原因

第一节 思想的封闭僵化

第二节 制度的衰败异化

第三节 “李约瑟”之谜探解

第三章 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

第一节 西方学者眼中的“经济决定论”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

第三节 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

下篇 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内蕴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和制度创新

第一节 思想大解放

第二节 制度大创新

第三节 战略大转变

第二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第二节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第三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第四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五节 走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第三章 中国式现代化内蕴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一节 “倒逼”出来的现代化

第二节 “两创”“两结合”内蕴新的文明形态

第三节 中华文明的“大责任”与“大贡献”

附图:中国式现代化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现代化”概念及其理论

第一节“现代化”的概念

关于“现代化”语词的出现和概念及其在中国的最早出现与最初流行,有学者做了初步的梳理①,兹不赘言。费正清对如何定义“现代化”一词表示担忧,认为:“这个术语有可能成为一只方便的篮子,像‘生活’这个字眼那样拿来盛放许许多多基本上不知其为何物的东西,未经诠释的信息和没有解答的玄理。”②在英文里(法文、西班牙文、德文、俄文等也同样),“现代”(modern)一词至少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作为时间尺度,它泛指中世纪结束以来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一个“长时程”(une longue duree,借用“年鉴学派”术语);一层是作为价值尺度,它指区别于中世纪的新时代精神与特征。③

亨廷顿认为,“现代”和“传统”这两个范畴是在二战以后被具体化了,并且认为,大多数现代化理论家主张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的主要区别在于现代人对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而这种控制能力又建立在科学和技术知识扩大的基础之上。①亨廷顿认为,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识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社会动员程度的提高和更复杂而多样化的职业结构。它是始于18世纪科学知识和工程知识惊人扩张的产物,这一扩张使人类可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控制和营造他们的环境。仅以人类的生活水平为例,1820年,地球上94%的人陷于极端贫困之中,即根据通货膨胀和当地购买力调整后,每天生活费不足1.90美元。这一比例在1981年下降到44.3%,1999年下降到29.1%,2015年下降到9.6%,不能不说是人类发展的奇迹,这正是现代化的结果之一。②现代化是一个革命进程,唯一能与之相比的是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转变,即文明本身的出现,它发端于大约公元前5000年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现代社会中人的态度、价值、知识和文化极大地不同于传统社会。

“文明”是中文对英语civilization 的译词。它源于拉丁语的civis(市民)和 civitas(城市),原意是城邦组成的社会,后引申为先进复杂、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在18一19世纪,文明作为新生概念与“野蛮”一词相对。文明指有语言文字、政治组织、艺术哲学、文化习俗、科技发展等具有现代性特征的高级社会,而野蛮则是没有上述元素、原始蛮荒的社会。在当时进化论思潮的影响下,人类社会的发展被理解为具有从初级变成高级的演变过程,即从混沌野蛮状态开始,不断推进到文明的境界。

……



精彩内容

本书包括“‘现代化’概念及其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现代化与文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等八章内容,紧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基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基本原理,充分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并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论证其所内蕴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乃至文明自信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