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978720013887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9787200138870

全新正版 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

16.9 4.4折 38 全新

库存13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菽 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

ISBN9787200138870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1201715112

上书时间2024-05-12

果然是好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潘菽(1897-1988),原名潘淑、潘有年,字永叔。江苏宜兴人。中国有名心理学家,首任南京大学校长,自1955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期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是新中国心理学工作的主要,也是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和理论心理学的开拓者,晚年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心理学的战略目标和主要途径,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心理学的纲领。潘菽教授主要致力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我国心理学界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挖掘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这个丰富的矿床,首先要明确的两个问题
二、关于系统发掘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工作步骤、正确指导思想与方法论
三、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刍议
第二章人贵论
一、人贵论
二、比较集中地研究“人的所以为贵”的心理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三、《尚书·泰誓》等古籍中提出的人贵论,是我国古代最独特最根本的心理学思想
四、荀况强调人和动物有本质区别:有辨、有义、能群,是“最为天下贵”的
第三章形神论
一、科学的形神论是中国古代延续未绝的另一个根本性的心理学思想
二、列举从战国至明代学者尤其是东汉王充对唯物论认识论心理学思想的杰出贡献
三、评王充关于心身关系的朴素唯物论看法及其两个缺陷
四、评述范缜对心身关系问题较系统的唯物论科学论断及其不性
五、《荀子·天论》篇中有关心理学的十分光辉的唯物论论断
第四章天人论
一、刘禹锡的“天与人交相胜”比柳宗元《天说》具有较深刻的朴素辩证观点
二、从刘禹锡的《天论》中正确对待“天定胜人”和“人定胜天”问题
三、对刘禹锡关于天人关系的光辉见解,心理学所应注意到的三个要点
四、王安石的短文《老子》中所阐明的关于人和大自然的关系的光辉思想
第五章性习论
一、习与性成
二、性习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讨论得最多有待发扬光大的科学原理
三、“习与性成”是一个我国古代思想家一个十分光辉的、可贵的科学论断
四、对两千年来争论的性恶性善问题的辩证分析与评释
五、评两千年唯心论学者的先验论的性善论的发展及后期李翱的性善情恶论
六、《孔丛子》中值得注意的有关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见解
七、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的唯物观点及孟轲主观唯心论的强辩
八、评西汉贾谊关于“人性不甚相远”“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等光辉理论
九、评王充关于人性善恶问题的见解
十、王充对善恶问题有创新贡献,但未跳出前人的两个基本点161
十一、王充思想的优选缺点及其突出的五点贡献
十二、韩愈关于儒家人性理论的一种大体的综合
十三、柳宗元的《天爵论》中关于人性的论述,是接近于科学的杰出见解
十四、欧阳修未忘“习与性成”的古代宝贵论断,但未能批判唯心论的人性论
十五、明代王廷相对人性问题提出了生成和习成两种智能的正确看法
十六、龚自珍的《阐告子》抓住了“善恶皆后起者”学说的核心,但申述不无问题
十七、荀况的性恶论对批驳先验论的性善论有重要进步意义
十八、对荀况性恶论的主要根据的分析考察
十九、对荀况性恶论提出几点问难
第六章知行论
一、知行说这个可贵的传统思想的实质在于对行,即实践的重视
二、对从古到今论知行的先后、轻重、难易、并列等八个问题,予以辩证科学的阐释
三、中外古代哲学中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看法都基本上是二分法
四、对李贽论“才与胆皆因识见而后充”的评释
五、荀况关于人的认识问题的见解十分辉煌
六、荀况强调学习,认为人非天生,无非积习而成,这种说法是符合唯物论的
七、荀况关于思想和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的合乎科学的论断,也是罕见而突出的
八、荀况对“知”的许多看法在我国思想目前是难得而光辉夺目的
第七章情二端论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情绪理论的重要贡献
二、《韩非子·解老》中的“慈故能勇”的评释
三、我国古代另一个相当一贯的重要心理学思想是关于情的分类理论
四、荀况对情的独特说法,并把情分为两“大端”的一种重要贡献
五、关于感知觉,荀况也有值得称道的论述
六、荀况的《正名》等篇对“欲”“情”等的光辉论述,远超其他思想家259
第八章主客论
一、由惠施的“万物毕同毕异”、荀况的“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可推导出“类则类之”这一规律
二、“同则同之,异则异之”或“类则类之”这种规律的适用性及易犯的错误
三、物质不生不灭说
四、评孔穿和公孙龙对“白马非马”和“臧三耳”的辩论
五、荀况以唯物论观点正确分析错觉产生的原因及条件,确实难能可贵
六、荀况关于“心者形之君也”“形具而神生”等光辉诊断
七、对荀况的命名总规律“同则同之,异则异之”的评释
编者跋

内容摘要
潘菽著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精)》着重作者在挖掘、整理、鉴别、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方面的内容的同时,着重提出了研究这一学科的科学方法论,即认为中国古代心理思想必须是符合科学特点或具有科学倾向的的心理思想,并倾向于其中唯物论倾向的思想内容。具体在中国古代心理学方面,作者提出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七大范畴。
本书编排旨在能体现作者所提出的这七大范畴,并以此为依据将其作品分门别类地加以划分,有益于读者深入认识作者的思想观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