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舰队:1906-1922年战舰设计与演变/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卷3) 9787559437457
  • 大舰队:1906-1922年战舰设计与演变/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卷3) 978755943745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舰队:1906-1922年战舰设计与演变/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卷3) 9787559437457

全新正版 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

59.07 3.7折 159.8 全新

库存6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大卫·K.布朗(DavidK.Brown)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37457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59.8元

货号1201905219

上书时间2024-05-10

果然是好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著者:[英] 大卫·K.布朗(David K.Brown)  大卫·K.布朗(1928—2008),1953年毕业于朴次茅斯战舰设计学院,同年作为助理设计师加入英国皇家海军造船部,20世纪80年代出任副总设计师。他先后参与并主持了多型作战舰艇的总体设计,其中包括23型护卫舰、“海洋”(Ocean)级直升机航空母舰。1988年布朗先生退休后,将精力放在了写作和出版上,题材以战舰设计为主。他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其中对欧美海洋军事文化影响深远的一套作品,当属他撰写的五卷本“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  译者:张宇翔  张宇翔,留学电子博士,主要兴趣为一战至二战期间的海军发展史和战史。著有记录日德兰海战的《巨人的对决》,译有《英国太平洋舰队》、《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卷4,从“纳尔逊”级到“前卫”级:战舰设计与演变,1923—1945年》。

目录
目录前言与致谢 译者序 部分  战前发展 引言 1 备战 2攻击与防御:战前试验 第二部分  战前设计 3战列舰 4巡洋舰 5驱逐舰及早期海军航空兵 6潜艇 第三部分  战时经验和设计 7大型舰只 8战时驱逐舰和航空兵相关舰只 9战时潜艇 10小型舰只和造船业 11战损和实战经验 12停战至《华盛顿条约》期间的舰船设计 13成就:正确的舰只与正确的舰队 附录 附录1:有关全重型火炮战列舰的观点 附录2:一战期间托尼克罗夫特公司(Thornycroft)       和雅罗公司(Yarrow)完成的“特殊设计”舰船 附录3:铆接 附录4:船只进水后的稳定性 附录5:截面惯性矩与惯性矩

内容摘要
《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 卷3, 大舰队 : 战舰设计与演变, 1906—1922年》上接“无畏”号战列舰的问世,下至《华盛顿条约》签订后“纳尔逊”级的设计,囊括英国皇家海军1906—1922年“大舰队”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舰船。“大舰队”时期的舰船设计汲取了一战期间的实战经验教训,本书以大量馆藏图片、模型特写、数据图表、设计图纸,忠实地记录了这一段造舰技术急剧变革时期的风貌。

主编推荐
本书由知名军舰作家大卫·K.布朗所著,所述“大舰队”在英国战舰设计历目前颇具研究意义。一战前各海军强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而将德国“公海舰队”视为其主要竞争对手的英国海军,通过一系列战前试验推动了战舰的设计和发展,同时一战时期的经验教训又给英国战舰设计带来了新成果。文中附有大量馆藏图片、模型特写、数据图表和设计图纸,是研究舰船发展史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

精彩内容
前言本书首先回顾了一战前及战争期间英国战舰及其动力系统在设计与制造过程方面的演变,随后讨论了战争刚刚结束时期的战舰设计,这一时期的设计汲取了一战期间的实战经验教训。最后本书以《华盛顿条约》(The Washington Treaty)结尾。火炮、火控以及鱼雷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并非本书的关注对象,笔者仅计划对其进行简述,并由此引出其对舰船整体设计的影响。在回顾舰船设计演变的过程中,笔者将概述一些早已耳熟能详的内容,较大篇幅则将用于描述大量鲜为人知的内容。对于仅停留在纸面上而并未付诸实现的设计,鉴于其通常扮演着两个著名设计之间过渡项的角色,笔者也力求尽可能详细地对其进行描述。此外,考虑到一战前战列舰和巡洋舰设计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本书还将重点描述这一时期上述舰种的设计演变。至设计“无畏”号(Dreadnought)时,舰船架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其大部分分支都已经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而对于一些无法直接计算或推导的数据,则可借鉴经验公式,这些公式通常已经反复经受过实践检验。设计师们对“船只稳定性”这一课题已经有了相当透彻的理解,不过稳定性与船只横摇幅度之间的关系仍未能建立。另一方面,十九世纪中晚期,傅汝德父子(the two Froudes)建立了利用模型模拟船体和推进器的设计步骤,并在试验中得到验证。这一技术不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得到与实际拟合的良好结果,而且使皇家海军在舰船设计技术方面获得重要领先。此外,由兰金(Rankine)和里德(Reed)发起,由怀特(White)付诸实践的结构设计方法,通过拜尔斯(Biles)等人组成的委员会在“狼”号(Wolf)的试验过程中得以验证。尽管如此,舰船设计工作仍远非自动化流程,不同设计风格仍各有其侧重点,这一点在装甲的布置方式上或许体现得最为明显。虽然这一时期各国的重型装甲均采用久经考验的克虏伯表面硬化钢(Krupp Cemented),但较薄装甲板所使用的材料各不相同,且其布置方式之间的区别也较为明显,同时各国的布置方式通常也在试验中得以验证。笔者以年轻助理设计师身份从事设计工作期间,设计方式与笔者学生生涯所学几乎相同。直至计算机的引入,舰船设计方式的重大改变才成为可能。自问世以来,潜艇设计发展一日千里。至1914年,皇家海军拥有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潜艇舰队,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远洋潜艇。自1913年起,在海上携带和运作飞机的很多问题被逐一解决,最终使皇家海军在1918年拥有了一战期间唯一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Argus)。对皇家海军舰只而言,战前和战时舰船设计通常相应归功于·沃茨(Phillip Watts)和尤斯塔斯·坦尼森·达因科特爵士(Sir Eustace Tennyson d’Eyncourt)。应该说,这种论断大致不错。两人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绅士,同时也是伟大的设计师。这一时期也是属于船用主机设计师的年代。此时船用涡轮引擎(透平)尚属新鲜事物,自美国寇蒂斯公司(Curtis)的设计方案由约翰·布朗公司(John Brown)以许可证生产的方式进入英国后,英国帕森斯公司(Parsons)的设计方案便与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战争爆发前夕,齿轮减速装置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涡轮机的应用和螺旋桨效率的优化。另一方面,采用燃油技术所引发的一系列困难也被逐一克服。虽然这一时期英国工程师在诸多方面均保持技术优势,但即使在小管径锅炉的优势日益显著后,英国舰船设计师仍坚持使用大管径锅炉。这一令人惊讶的执念导致皇家海军舰船在重量和空间两方面付出一定代价。总工程师海军轮机中将约翰·德斯顿爵士(Sir John Durston)       任期1903—1907年海军轮机中将亨利·奥拉姆爵士(Sir Henry Oram)    任期1907—1917年海军轮机中将乔治·古德温爵士(Sir George Goodwin)   任期1917—1922年海军轮机中将罗伯特·迪克逊爵士(Sir Robert Dixon)       任期1922—1928年“战争前夕海军得到了几乎无限的资金”这一观点虽然曾广为流传,但并不公正。实际上,战前历届政府都试图控制海军预算,或将预算投入其他部门。因此,海军部的工作重点之一便是利用有限的资金打造一支平衡的舰队。虽然本书并非一部造船工业史,但是笔者仍希望对当年大量的造船厂及相关大小工业部门致以敬意,正是他们打造了次世界大战期间皇家海军的庞大舰队。执行扫雷和反潜任务需要大量的小型舰只,其建造工作主要由那些此前从未有过战舰建造经验的船厂完成。笔者从国家海事博物馆(National Maritime Museum)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摘取了部分造船计划,并列入本书。由于小型舰只更不为人所知,也更易重现,因此笔者在本书中更多地展现了有关小型舰只的资料。有观点认为在一个世纪内,英制舰船和动力系统设计师交出的作品均能在它们所参加的首次大规模战争中表现良好。尽管在一战前英国海军合理地将德国海军视为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然而在这一时代结束时,美国最终凭借其工业技术实力,得以执世界海军舰船设计制造水平之牛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