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传播研究:媒介学的视角 978752015334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华夏传播研究:媒介学的视角 9787520153348

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56.92 6.4折 89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清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53348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1202008109

上书时间2024-04-12

果然是好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  一
邵培仁
邵培仁,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华莱坞学会会长,美国中国传媒研究会主席,中国传播学研究会副会长,华夏传播研究会顾问。

 


近日收到厦门大学谢清果教授的新作《华夏传播研究:媒介学的视角》清样,感慨颇多。谢清果教授是近年来冉冉升起的一颗学术新星,在华夏传播领域潜心钻研,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他担任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广泛联络海内外专家学者,硬是将一个原本比较冷清的研究领域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成为显学!
我在20个世纪90年代,受香港中文大学余也鲁教授感召介入本土传播和华夏传播研究,并在余先生指导和关心下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学界专家也发表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略论邵培仁同志的传播学研究实绩》《整体互动论:独树一帜的传播模式——略论邵培仁的传播学研究》等多篇评论给予鼓励和肯定。《论中国古代受众的信息接受特色》和《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是这一时期引用率*、影响较大的两篇论文。
进入21世纪,我对本土传播研究进行了重新界定,拓展了原有的边界。一方面在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学术的元素与营养,另一方面在传播学交叉研究和亚洲传播研究中尽力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中追根溯源,寻找理论依据,《媒介生态学》《媒介地理学》《亚洲传播理论》等书及相关系列论文就反映了这种理念,具有这样的特点。同时,主办“和谐平衡:华夏传播理论的生态学视野”、“亚洲主张:国际传播研究的新视界”和“国际传播视野中的华莱坞电影”等学术研讨会积极推动和配合传播学本土化研究。
从2013年开始,我主持的华夏传播理论研究先后得到浙江省社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我和弟子特别是博士生弟子姚锦云(现在是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合作撰写、发表了近30篇学术论文,与锦云合著的《华夏传播理论》一书,一拖再拖,现在已接近尾声,......



 
 
 
 

商品简介

本书从媒介学的视角关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着重探讨作为中国人传统生活中交往的媒介,比如路、门、桥、礼物、家庭、长江、瓷器、扇子等,深入阐发这些嵌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媒介是如何建构社会关系,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又是如何型塑了人们的生活样态和传播样态,从而为深入地理解与把握中华文明传播的机制与方法,提供一个着力点。



作者简介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传播学系访问学者。已出版著作《华夏传播学引论》《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等24部,发表论文1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课题10项。



目录

绪论001
*章 万古流芳:华夏古牌坊的媒介特征012
  *节 牌坊的起源与发展013
  第二节 作为传播媒介的牌坊016
  第三节 牌坊的传播特征017
  第四节 牌坊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021
第二章 家国天下:华夏家庭传播的媒介域考察025
  *节 家的内涵和独特媒介形态表现025
  第二节 中国家媒介的功能及文化阐释033
  第三节 中国家庭传播的华夏文明特色041
第三章 沟通生死:华夏墓葬石刻的媒介意蕴049
  *节 作为生死交流媒介的墓葬石刻049
  第二节 墓葬石刻的媒介特征052
  第三节 墓葬石刻的传播效果058
第四章 光耀门楣:华夏门户文化的媒介社会学分析063
  *节 作为传播介质的门064
  第二节 门的社会表征功能068
  第三节 门的精神意义074
第五章 祠堂千秋:华夏家族传播的媒介空间078
  *节 从祠堂研究说起079
  第二节 祠堂的盛衰与中国社会传播的变迁081
  第三节 祠堂作为家族交往独特的物态媒介083
  第四节 祠堂作为家族交往独特的仪式媒介086
第六章 路通天下:华夏道路媒介的多模态诠释090
  *节 从道路研究说起090
  第二节 “路”何以为媒介095
  第三节 内向传播与“路”的媒介象征097
  第四节 人际传播与“路”的沟通想象100
  第五节 群体传播与“路”的媒介赋权102
  第六节 跨文化传播与“华夏之路”的国际延伸106
第七章 周而复始:华夏生肖文化的符号学解读110
  *节 生肖文化与中华文化传播111
  第二节 生肖文化的历史溯源与传播途径112
  第三节 生肖文化的传播途径119
第八章 见信如面:华夏书信文化的媒介功能探析125
  *节 书信硬载体的媒介功能126
  第二节 书信软载体的媒介功能129
  第三节 书信现代意义的延续135
第九章 天堑通途:华夏桥梁的媒介意象透析141
  *节 沟通自然的媒介143
  第二节 连接生死的媒介145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媒介148
  第四节 民族记忆的媒介151
第十章 地理媒介:华夏长江的传承载体153
  *节 物质实体层面的空间154
  第二节 精神建构层面的空间161
  第三节 地方的空间:一方水土一方媒介165
第十一章 羽扇纶巾:华夏扇子的交往功能167
  *节 扇子作为一种沟通介质168
  第二节 扇子文化的本土化传播173
  第三节 扇子文化的当代传播177
第十二章 冰瓷莹玉:华夏瓷器的传播功能182
  *节 瓷器的政治传播功能184
  第二节 瓷器的经济传播功能187
  第三节 瓷器的文化传播功能189
  第四节 瓷器的社会传播功能195
  第五节 瓷器的生态传播功能197
第十三章 冰心玉壶:华夏茶文化传播的媒介功能201
  *节 作为媒介的茶202
  第二节 私人领域茶作为媒介的情感表达204
  第三节 公共领域茶的政治经济功能呈现208
第十四章 以礼为媒:华夏婚俗礼物的媒介意义215
  *节 婚俗礼制下中华“礼”文化传播217
  第二节 婚俗礼的媒介功能221
  第三节 当代婚俗礼物性质的嬗变与回归224
附录 媒介学视野下的老子之门探析226
参考文献253
后记264


【前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