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研究 978703057172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研究 9787030571724

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47.51 6.8折 70 全新

仅1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诗言,王西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71724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0元

货号1201719869

上书时间2024-02-20

果然是好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5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6
1.2.1 相关概念的解读 6
1.2.2 相关研究述评 12
第2章 低碳取向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18
2.1 企业竞争力理论 18
2.1.1 成本优势理论 18
2.1.2 技术创新理论 20
2.1.3 竞争优势理论 21
2.1.4 制度创新优势理论 21
2.2 循环经济理论 22
2.2.1 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 22
2.2.2 资源经济学的相关论述 24
2.2.3 环境经济学的相关论述 24
2.2.4 生态经济学的相关论述 25
2.2.5 产业生态学的相关论述 26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7
2.3.1 资源稀缺论 27
2.3.2 效率利用论 28
2.3.3 生态承载力理论 29
2.3.4 其他学者的观点 29
2.4 低碳经济理论 30
2.4.1 碳足迹理论 30
2.4.2 碳排放脱钩理论 31
2.4.3 “隧道效应”理论 31
2.5 小结 32
第3章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3.1 国际竞争规则变化的贸易影响 33
3.1.1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驱动 33
3.1.2 碳关税政策的驱动 34
3.1.3 碳足迹与碳信息披露制度的驱动 35
3.2 政府环境监管趋严的制度影响 37
3.2.1 政府环境监管的理论基础 37
3.2.2 国外政府在制造业领域环境监管的制度推动 38
3.2.3 中国政府在制造业方面环境监管的制度推动 39
3.3 市场消费观念转变的需求影响 40
3.3.1 消费者低碳意识逐渐提高 41
3.3.2 消费者低碳消费能力逐渐增强 41
3.3.3 低碳消费增长可以加快低碳生产方式的转变 42
3.4 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影响 42
3.4.1 提升企业成长力的需要 43
3.4.2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43
3.5 行业低碳取向发展的资源因素影响 44
3.5.1 资源因素构成分析 44
3.5.2 自然资源日渐枯竭趋势对制造企业发展的影响 45
3.5.3 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下降对制造企业发展的影响 48
3.5.4 经济资源劣势凸显对制造企业发展的影响 51
3.5.5 社会资源约束力加强对制造企业发展的影响 54
3.6 小结 57
第4章 德国、美国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比较分析 59
4.1 低碳经济背景下德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59
4.1.1 德国的低碳经济战略 59
4.1.2 德国工业 4.0发展战略 60
4.2 低碳经济背景下美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61
4.2.1 美国的低碳经济战略 61
4.2.2 美国制造业复兴战略 62
4.3 德国、美国制造业的比较分析 63
4.3.1 德国、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共同点 63
4.3.2 德国、美国重振制造业的不同点 65
4.4 对中国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启示 67
4.4.1 以智能化、服务化和低碳化作为制造业转型的基本方向 67
4.4.2 以技术创新作为制造业转型的源动力 68
4.4.3 以产业联盟作为制造业转型的基本路径 68
4.4.4 以定制化生产作为制造业转型的基本生产方式 69
4.5 小结 69
第5章 中国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实践分析 71
5.1 家电制造企业的低碳发展实践 71
5.1.1 家电制造企业构建低碳竞争力的必要性 72
5.1.2 海尔集团的低碳转型实践 72
5.1.3 家电制造企业的低碳未来 73
5.2 计算机、通信企业的低碳发展实践 74
5.2.1 计算机、通信企业构建低碳竞争力的必要性 74
5.2.2 联想集团的低碳转型实践 75
5.2.3 计算机、通信企业的低碳未来 76
5.3 汽车制造企业的低碳发展实践 76
5.3.1 汽车制造企业构建低碳竞争力的必要性 77
5.3.2 上海通用汽车的低碳转型实践 77
5.3.3 汽车制造企业的低碳未来 78
5.4 啤酒酿造企业的低碳发展实践 79
5.4.1 啤酒酿造企业构建低碳竞争力的必要性 79
5.4.2 青岛啤酒的低碳转型实践 80
5.4.3 啤酒酿造企业的低碳未来 81
5.5 小结 82
第6章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 83
6.1 低碳取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83
6.1.1 国外相关指数体系研究 83
6.1.2 国内相关指数体系研究 85
6.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 90
6.2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原则 90
6.2.1 立足前瞻性和动态性原则 91
6.2.2 遵循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 91
6.2.3 兼顾整体性和导向性原则 91
6.2.4 注重可操作性和普遍性原则 92
6.3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92
6.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 93
6.3.2 指标解释 94
6.3.3 各指标权重计算 98
6.4 小结 99
第7章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培育路径 101
7.1 培育价值优选化的低碳企业文化 101
7.1.1 塑造反映低碳价值观的物质文化 102
7.1.2 建立支撑低碳价值观的制度文化 103
7.1.3 规范体现低碳价值观的行为文化 104
7.1.4 培育以低碳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 105
7.2 培育创新驱动的低碳技术体系 106
7.2.1 低碳产品设计 107
7.2.2 低碳生产 108
7.2.3 低碳营销 110
7.2.4 低碳回收 111
7.3 培育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管理体系 112
7.3.1 适应低碳管理的组织再造 112
7.3.2 促进低碳管理的制度调整 114
7.3.3 保障低碳管理的成本管理构建 115
7.3.4 保障低碳管理的低碳预警机制构建 116
7.4 培育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低碳供应链 117
7.4.1 低碳采购战略 118
7.4.2 低碳营销战略 119
7.4.3 低碳物流战略 121
7.5 小结 121
第8章 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外部保障 123
8.1 促进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制度保障 123
8.1.1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123
8.1.2 实施政策激励制度创新 127
8.2 促进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技术保障 129
8.2.1 搭建低碳技术创新平台 130
8.2.2 参与国际低碳技术合作 131
8.3 促进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人才保障 132
8.3.1 培养高素质的低碳技能型人才 132
8.3.2 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力度 133
8.3.3 广泛培养低碳管理人才 133
8.4 促进制造业低碳取向发展的信息保障 133
8.4.1 规范制造企业信息的数据化标准 134
8.4.2 加强信息平台的安全保护 134
8.5 小结 135
参考文献 136

内容摘要
本书以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着重构建了中国制造业低碳发展取向的评价体系,以此为基础,探析中国制造业低碳取向的发展路径。本书的内容是作者在制造业低碳发展领域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集中反映了作者近期的研究积累。全书共分八部分。从靠前外经济低碳发展背景入手,对低碳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的系统梳理,通过对德美制造业低碳发展取向的比较分析和中国制造业低碳发展取向的实践分析,建立了中国制造业低碳发展取向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识别中国制造业低碳发展取向的培育路径,并相应地提出制造业低碳发展取向的外部保障。本书围绕低碳发展取向这一核心问题,逐层展开,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力求使研究成果深入、透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