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京:权力的逻辑/(德国)胡贝特.塞佩尔 9787544779579
  • 普京:权力的逻辑/(德国)胡贝特.塞佩尔 9787544779579
  • 普京:权力的逻辑/(德国)胡贝特.塞佩尔 9787544779579
  • 普京:权力的逻辑/(德国)胡贝特.塞佩尔 978754477957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普京:权力的逻辑/(德国)胡贝特.塞佩尔 9787544779579

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22.65 4.7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国]胡贝特·塞佩尔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9579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201945379

上书时间2024-01-29

果然是好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胡贝特·塞佩尔,1950年出生于德国阿尔策瑙,曾任《明星周刊》《明镜周刊》编辑、驻外记者,于1990年代转入电视行业。2012年,为德国电视一台拍摄了纪录片《我,普京:肖像》;2014年初,对斯诺登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第yi次电视采访;2014年11月,就乌克兰冲突问题采访了普京。曾获赫尔穆特·施密特记者奖,其拍摄的纪录片获阿道夫·格里默电视奖,并两次获得德国电视奖。塞佩尔自2010年以来多次采访普京、陪同普京出访,同时还对普京的政治伙伴,如梅德韦杰夫等,以及竞争对手,如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等进行了大量采访。《明镜周刊》评论说:“没有第二个西方记者能像胡贝特·塞佩尔一样接近普京。”

目录
序  言 邪恶的帝国与善良的人们
第一章 嫌疑惯犯
谁应为击落MH17 客机负责
第二章 起源与发展
历史如何决定普京和默克尔的关系
第三章 新规则抑或无规则
普京与美国的世界霸权主张
第四章 借方与贷方——一份临时账目
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
第五章 愿望与现实
新任前总统和2012年的抗议行动
第六章 权力及其代价,或教会与国家
俄罗斯东正教会作为政治力量的复兴
第七章 “上帝之国”的俄罗斯版,或寻找自己的历史
历史应如何促进集体自信
第八章 间谍,还是公民社会的代理人?
普京与外国援助机构在俄罗斯的角色
第九章 道德作为政治武器
同性恋与“暴动小猫”
第十章 别列佐夫斯基的信,或从过去发来的问候
普京的圣彼得堡岁月
第十一章 克里姆林宫,或俄罗斯轮盘赌
俄罗斯在1990年代是如何被洗劫一空的
第十二章 将失败作为机遇和形势
普京从圣彼得堡来到莫斯科
第十三章 抵达克里姆林宫
崛起,或边做边学
第十四章 作战区域扩大
车臣战争与反击寡头
第十五章 权力与媒体
 “库尔斯克号”的沉没及其后果?
第十六章 过去的阴影
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案 
第十七章 试运行
北约与格鲁吉亚战争 
第十八章 索契与软实力
叙利亚与斯诺登如何激化了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十九章 无奈与自由
围绕乌克兰的艰难博弈 
第二十章 协议与信任
基辅政变与普京对克里米亚问题的答复 
第二十一章 战争与和平
数千死者促成的明斯克谈判 
后 记 冰冷的和平 
附 录 年表

内容摘要
2018年,普京在大选中以76.69%的得票率获胜,第四次就任俄罗斯总统。这是他创造的诸多奇迹之一。在当代政坛,普京无疑是叱咤风云的神秘人物。本书作者多年来同普京密切接触,得以近距离观察普京的执政风格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还深入采访了普京的政坛敌友,收纳各方声音。凭借信实宝贵的第yi手资料,作者力争还原一个真实而丰满的普京形象,揭示其在国际、国内政治决策中的权力逻辑。他如何在三年内从初入克里姆林宫的无名之辈,成为身负复兴俄罗斯众望的总统?他如何清理操纵国家命脉的七寡头,拯救因休克疗法奄奄一息的经济?他如何一反叶利钦时代的软弱,以淌血的代价,坚决打赢车臣战争,捍卫国家的统一?他如何突破西方世界的围追堵截,制衡不断东扩的北约,维护俄罗斯的超级大国地位?硬汉普京在多个场合为他所深爱的俄罗斯流下热泪,他以铁腕的领导与用之不尽的精力,实践着自己的信念:“我从未痴迷权力……如果上苍让我能有机会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工作,那就是对我*大的奖赏。”

主编推荐
本书具有特有的价值。作者自2010年起多次采访普京、陪同普京出访,《明镜周刊》评论说“没有第二个西方记者能像胡贝特·塞佩尔一样接近普京”。本书因其信实性得到了俄罗斯总统办公厅的认可,以及俄罗斯出版与大众传媒署的推荐。普京还亲自出席了本书俄文版的首发式。这是对本书内容信实的有力证明。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普京的成长经历,理解普京在应对重大政治事件时的权力逻辑,认识一个更加真实可信的普京。

精彩内容
【序言】
2015年3月初,全世界的媒体整天只关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只有五个字:普京在哪里?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已经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好几天了。他取消了短期访问哈萨克斯坦的原定计划。还有更反常的:他甚至未出席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那周在莫斯科举行的年度庆典。按照舆论推断的思路,这只能有一种解释。这位总统在几十年前是以间谍身份开始职业生涯的,如果他缺席了这样一场家族庆典,显然应当是发生了一些很不寻常的事情。问题只是:发生了什么呢?
首先流行的是谣言的善意版本。据说,普京伤风了,或感染了此时肆虐莫斯科的流感。但他的新闻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一天到晚到处宣称,因为乌克兰危机,总统忙于处理各种要务,因此没时间整天上电视。从此时开始,谣言进入了*活跃的阶段。弗拉基米尔·普京不上电视?克里姆林宫可从来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展现国家*高领导人正面形象的机会。
佩斯科夫还说,普京握手的力气跟从前一样大,甚至能握断对方的手指。那么到这个时候,发生过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了。这种措辞是自叶利钦时代传下来的广为人知的套话,当这位前总统因身体不适或体内酒精含量过高而无法公开露面时,就给出这番言论。陈词滥调,代表的不是什么好消息。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中风?政变?造反?普京是被关进了克里姆林宫的哪间地下室吗?还是说整件事情都只是一次聪明的炒作,以转移公众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的关注?
总统的一名前任顾问在博客中称,总统是被强硬派推翻并软禁起来了。幕后主使是俄罗斯的东正教会。电视上不久就会发表声明——*好的“克里姆林宫之声”——称为了从上一年缠身的政务中恢复过来,普京要去休养一段时间,这本就是他应得的。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明显的迹象,说明关于接班人的斗争尚未决出胜负。
甚至有记者向白宫发言人提问,华盛顿是否知道普京藏身何处,或者贝拉克·奥巴马是否获悉了普京的失踪事件,以免做出不可预知的反应。而恼火的发言人只给出了一个不能让人满意的答复:紧跟美国总统的*新行踪已经够他忙的了,俄罗斯总统的事应该去问俄罗斯当局。
无论是在脸书、推特或其他什么社交媒体上,阴谋论都在迅速滋长。也有一些本质上很单纯的猜测。《新苏黎世报》报道说,他的新任女友或妻子在瑞士生了个孩子,因此普京休了几天假。我们在2015年春天所感受到的兴奋是很典型的,一旦涉及普京就会如此。我们没有一天不在报纸上读到关于他的什么消息,通常都不是好消息。如果很例外地不是什么坏消息,那么这位总统肯定又一次对自己评价过高或举止不当了。他显然不是这个时代的救世主,但无论如何他又是如此重要的人物,因此我们不得不写他,而我们的政治家与他谈话时无不气得咬牙切齿。没有任何其他外国政要会像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这样频繁地得到报道。然而,就像在苏联曾经发生过的:太多的捕风捉影。研究克里姆林宫的学究们每天推出崭新的理论,自己却根本接触不到权力圈。不得不说,这也挺不容易的。
对于自己在2015年3月的这次突然失踪,弗拉基米尔·普京只给出了一份乏味的声明。“我得了重感冒,还发烧。因此才回避了几天。”几周后,他在接受采访时,针对他令人吃惊的失踪问题如此回答道。“我明显低估了人们对我个人的兴趣。”他甚至显然愉快地嘲讽道,“在所有关于我的猜测中,我*喜欢在瑞士生孩子的那个——对于一个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来说,这绝不是*糟糕的。”他清楚自己的影响力。他也很乐于利用它。对在有生之年再次改变自己在国外的形象,他早就不抱希望了。
普京是那种外国政治家,他们会比本国的政治领导层更多地出现在记者的镜头里,而且绝不仅仅在德国是这样。他在西方受到普遍的怀疑,被认为只策划一些邪恶的事情。德国媒体界的领军者们多年来致力于研究普京,以便随时揭示出,他或他的继任者可能会变得更加恶劣。总而言之,从世界的这个角落里传不出什么好消息。他们通常都忘了,普京可是被大多数俄罗斯人多次选上总统之位的。就算他们没有忘记这一点,也经常会附加一句:俄罗斯的选举结果普遍都是伪造的。俄罗斯的民意调查展现了另外一番景象:普京目前的国内支持率创下了超80%的纪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