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语文名师教例评析/大夏书系 9787567583375
  • 中学语文名师教例评析/大夏书系 978756758337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学语文名师教例评析/大夏书系 9787567583375

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29 5.8折 49.8 全新

库存42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汲安庆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83375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1201789042

上书时间2024-01-29

果然是好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汲安庆,江苏洪泽人,文学博士,大理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点负责人,研究方向: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中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考官,云南省高校教师教育联盟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专家评委。《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审稿专家,《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封面人物,《教师博览》原创版签约作者,《中学语文》《福建教育》《海峡教育报》等刊物专栏作者。

目录
目录第一辑诗词类文本教例评析走向了形式审美的断桥——董一菲《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评析 / 3揭示形式秘妙,守住语文体性——陈治勇《星星变奏曲》教学实录评析 / 12诗词类文本极化情感的巧妙揭示——肖培东《菩萨蛮(其二)》教学实录评析 / 23有序性教学,从自发到自觉——邓彤《锦瑟》教学实录评析 / 37细读:追求适体与跨体的统一——李明哲《木兰诗》教学实录评析 / 49第二辑散文类文本教例评析让学生层面的课程知识轻舞飞扬——童志斌《项脊轩志》教学实录评析 / 65聚焦篇性特征的多方会通——黄玉峰《阿房宫赋》教学设计评析 / 77审智性散文,教学内容如何择定——张寰宇《那树》教学实录评析 / 89因势建构,层层揭秘——李李《陈情表》教学设计评析 / 102适体教学中的个性化创造——王君《苏州园林》教学实录评析 / 111第三辑小说类文本教例评析立足人物形象,拓展阅读空间——尤立增《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评析 / 125在借鉴中生长自家的教学智慧——刘春文《孔乙己》教学设计评析 / 137第四辑戏剧类文本教例评析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三种思维路径——谭轶斌《雷雨(节选)》教学实录评析 / 151在形意统一中实现“形”的高蹈——熊芳芳《长亭送别》教学简案评析 / 162第五辑寓言类文本教例评析寓言类文本,教学内容如何择定——黄厚江《黔之驴》教学实录评析 / 177教学意脉与文本意脉的合一或重构——余映潮《狼》教学实录评析 / 191返回童话,更好地在现实中诗意栖居——黄维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实录评析 / 203第六辑传记类文本教例评析翻转:重在思维的掘进与突破——王夫成《五人墓碑记》教学实录评析 / 219学法引领,应该着眼于何处——田玲《邓稼先》教学实录评析 / 231第七辑新闻类文本教例评析体知:不能有且只有于类性的揭示——宁鸿彬《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实录评析 / 245揭秘文体特征背后怒放的篇性——陈成龙《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评析 / 256后记 /269

内容摘要
本书以21位名师的21篇教例为分析对象,分为“诗词类”“散文类”“小说类”“戏剧类”“寓言类”等五类,教例经典,评析深入、有理有据,为语文学科教学研究架起了一座沟通高校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桥梁,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融通。

主编推荐
1.含金量高:这是一本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教例研究,拒绝泛泛而谈、空洞无物,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含金量高。2.可操作性强:本书对具体教例的评析,可操作性强,为从事语文教育的一线教师提供了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和路径。3.语言灵动:本书文思敏捷、文采飞扬,语言极富吸引力。

精彩内容
序言汲安庆老师的名师教例研究文章集结成书,嘱我作序。他特地强调:有一说一,保持学术的严谨态度,不必一味说好话。这还真给我出了个难题。和汲老师相识,是通过微信群——一个由高校语文教育研究者和一线语文教师共同组成的学术交流平台。几乎每隔一周,汲老师就会把他的研究成果发到群里。每当群里老师就其文章提出疑问、意见或大加称赞时,他必定及时中肯地予以一一解答、回复或致谢。在这个数字化交往越来越频繁的时代,微信交流也逐渐成为学术交流的一种常见方式。微信群里的学术交流,除了伴随轻松活泼的图文表情,偶尔也夹带着任性随意的牢骚言辞。然而汲老师的形象却始终简单明晰:专注地交流学术,几乎从不“跑题”。他的勤奋多产,以及独特的研究视角、灵动的表述方式,引来了群里广大同仁的大力褒赞。其实很多时候,在认同他学术才华的同时,我更欣赏的是他对待学术的专注与执着,尤其是那种谦逊甚至虔诚的态度。碰巧他研究的内容——名师教例,也正是我关注的话题,因此交流渐多。因关注而有交流,因交流而生共鸣,因共鸣而互相欣赏,就这样,我们成了学术朋友。受嘱作序,也就欣然应答。名师教例研究是近些年来颇受关注的一类研究。关注度的涨溢,与教例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对教师综合实践素养提升的价值指向密切相关。教例研究为语文学科教学研究架起了一座沟通高校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桥梁,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融通,在备受一线教师欢迎的同时,也逐渐成为高校学者乐于尝试的研究形式。其一,教例既是研究的内容,也是研究的方法。作为内容,教例研究的核心是以教例为案例。具体而言,教例是以课时为单位的教育事实,是相对独立与完整的案例。而就语文学科的教例而言,以课时为单位的教育事实,背后常常对应着某一文本,是依据文本所承载教学内容的原点而生成的教育事实,为此,教例中的文本评析和学情评析是语文学科教例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两项内容。其二,教例是自然真实、未经加工的教育事实,具有综合性和原型性。一个完整的教例是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包括教材、教学、教师等各个层面的要素与过程的全态体现,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集合性样本,由此出发,几乎可以就教材、教学和教师等要素展开多方面的语文教学研究,研究空间巨大。其三,名师教例是具有一定示范性的典型教例,从一定意义上看,这类集合性样本大多也是“范本”,对此展开研究,对一线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综合实践素养的启发与提升,意义重大。教例研究作为一种方法,显然更倾向于实证性研究。对真实的研究样本——教例展开评析,可以获得纯理论研究难以得到的实践性知识。以今天的教师教育研究成果来看,具有“恰当的选择与定位素养”,可能是一个语文教师最核心的教学素养,而这一素养的获得与教师教育中的实践知识有关。依据今天对知识的分类,教师的实践知识主要分为“为了实践的知识”“实践中的知识”“实践性知识”三大类别。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超越结论与过程、静态与动态、理论和实践、内部和外部等二元对立,对前两种知识进行整合所形成的知识。这类知识具有整合性、情境性、行动性和生成性,最利于养成教师的“恰当的选择与定位素养”。就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素养包括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生成等所有要素的“恰当的选择与定位”。事实上,这一素养的获得很难通过理论学习来获得。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才是驱动、促进、最终生成教师“恰当的选择与定位素养”的很好路径。而教例研究,无疑为语文教师的这一核心素养的获得,既提供了研究范本,也提供了研究的路径与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教例研究的方法是综合的,不仅涉及量的研究,更是指向质性的研究。它关注教育事实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对教例这一研究范畴,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并以各种观察点为视角,得出不同视角下的整体性探究。通过教例,特别是具有示范性与典型性的名师教例,教师可以将其所提供的教育事实,与自我的教育事实不断地进行比对、揣摩,展开“为何如此”的追问,在真实的问题解决的情境中,获得解决自我问题的启发,最终生成解决自我问题的策略。并在这样的整体性研究中,提高对自我和世界的觉知,着眼于从事语文教学的元知识、元能力和元素养,逐步成长为具备“恰当的选择与定位素养”的反思型教师。仅从这个意义上说,名师教例研究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探索。而在众多的名师教例研究中,汲安庆老师的《中学语文名师教例评析》无疑是颇有质量的一本。细读此书,至少可以发现下述特色与亮点:首先,这是一本具有较高理论水准的教例研究。汲安庆老师的《中学语文名师教例评析》不是个人经验视域下的随性评价与判断,而是一本有理论支持的评析,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其教例评析既基于实证的描写,又立足于理论解释,具有较高的理论含金量。具体来说,汲老师抓住了语文学科的根本——言语形式与言语意义,以“言语性”为核心,以弗洛姆的“存在式”学习为追求,建构了以三大范畴(体性、类性和篇性)为核心的语文阅读教学评析框架。从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内容、风貌、本质、文类的属性、文本的个性等几个方面展开名师教例研究,综合考察名师教例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展开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显然,这样的理论构建抓住了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支点——文本,以诗词类、散文类、小说类、戏剧类、寓言类、传记类、新闻类等七种不同的文本类型进行教例的分类,进而展开评析。抓住了对语文教学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文本,关注了文本对语文教学内容确立的重要作用,这样的理论支点可以解决教例评析中的关键问题,显然由此出发选择的理论支点是适切的。在建构了以体性、类性和篇性为核心的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通过“适体”“跨体”等理论论述,不断拓展、夯实阅读教学评析的理论框架,扩大理论解释的范畴,在不断趋近体系化的探索中,提升理论的解释力。构建这样适切的、体系化的理论框架,不仅需要拥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更需要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细读汲老师的评析,不难发现,这一宏阔而又精微的理论构建并非仅仅源于一门学科的营养。它涉及文学、美学、文艺学、教育学乃至哲学等众多理论学科的视域融合,涉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民国语文教育、当代语文教育等不同阶段学术发展的立体审视。这样的融合与审视使其具备了历史视野、靠前视野、现实视野、课程视野、美学视野等几大视野的跨界与综合,并在博学勤思的学术态度和学术执着之下,化为高屋建瓴的理论建构力,清晰晓畅的理论描写力,富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力,加之规范的、翔实的资料引证,无一不显示出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厚的学术素养。开阔的学术视野、深厚的理论积淀和扎实的分析阐释能力,使包蕴在一篇篇具体教例评析之中的理论构建更具说服力,这样的理论构建显然是稳健而科学的。其次,本书的理论研究对具体的教例评析,具有较强的解释性和可操作性,对具体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包括还在师范大学接受教育的师范生们提供了很好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从本书21篇教例的具体评析来看,每一篇教例评析都随其文本的特色,依照一定的章法和评析标准而展开。受王荣生教授“适宜的教学内容是一节语文课的大力度优惠标准”的影响,语文教学内容的确立,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要素。聚焦在语文教学内容——文本评析上的评价标准,其解释力必须放到教例的具体评析中才可能被证明。具体来说,《中学语文名师教例评析》在描述“教了什么”“怎么教的”等语文教育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解释“教得如何”与“为什么这样教”的缘由,并针对具体的教例给出优化的策略,而每一步都紧紧围绕着“文本评析”这一支点来展开。一方面,这样的评析让我们看到了理论是如何影响和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的,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示范中,强化了理论学习的重要;另一方面,这样的评析也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以“三性”为核心所建构的语文阅读教学评析框架对教例评析是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的,如果我们认真学习,同样可以以此效法,解决我们在具体教学中的困惑与疑难。这样的评析,显然可以有效地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优选化地实现名师教例研究的价值。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可能得以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最终获得解释的力量。无疑,本书的表述也是一大特色。《聚焦篇性特征的多方会通——黄玉峰〈阿房宫赋〉教学设计评析》《审智性散文,教学内容如何择定——张寰宇〈那树〉教学实录评析》《体知:不能有且只有于类性的揭示——宁鸿彬〈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实录评析》,仅从教例评析的题目来看,就充满了理论的厚度和语用的精彩。而仔细阅读,则会进一步发现,严谨的科学研究中文思敏捷,文采飞扬,用语丰富,不乏灵气、才气及审美之气。或许汲安庆老师的潜意识中存有这样的固执:一个很好的语文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个语用高手,锦绣文章,信手拈来,因为语文老师的所有言行都具有语用的示范性。同理,一个很好的语文教育研究者,不也理所应当地追求成为一个语用高手吗?用灵动精彩、富有吸引力的语言表达严谨的思考,为读者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语文教育研究者的言行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将恣肆般横溢而来的灵气,凝结为理性的思考和严谨的表达,应该是一个很好学者的存在方式。在这一点上,我颇为认同汲安庆老师。拉拉杂杂写下这些文字,一为交差,二为自勉。谭晓云2018年8月21日于昆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