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思维与方法(第二版) 978711328159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创新思维与方法(第二版) 9787113281595

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35.34 7.7折 46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苏,余强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113281595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6元

货号1202459767

上书时间2024-01-29

果然是好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国家科学技术部认证的创新工程师,创新培训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专业教育经验丰富,是浙江省创新方法推广教师团队的核心成员。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教育以及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教育、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教育。近期在多家出版社连续出版《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高校教材多部。正在积极探索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计算机教育的结合。主讲课程:《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大数据导论》、《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以及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多门课程。

目录
第1章  打开创新之门
  1.1  发明与创新
    1.1.1  发现和发明
    1.1.2  创造与创新
    1.1.3  典型问题和非典型问题
    1.1.4  科技创新体系
  1.2  知识创新
    1.2.1  知识创新的特性
    1.2.2  形式与能力
    1.2.3  提升竞争力的源泉
  1.3  技术创新
  1.4  管理创新
    1.4.1  核心内容
    1.4.2  四个阶段
    1.4.3  基本条件
    1.4.4  创新文化与环境
  1.5  国家标准:创新方法应用能力等级规范
  【习题】
  【实验与思考】
第2章  创新驱动与互联网思维
  2.1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2.1.1  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
    2.1.2  党的十五大提出“三步走”战略
    2.1.3  党的十九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2  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
    2.2.1  创新驱动发展的靠前经验
    2.2.2  创新驱动发展架构顶层设计
    2.2.3  “三步走”战略与现代化建设相呼应
  2.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
  2.4  互联网思维的由来
    2.4.1  工业化思维
    2.4.2  商业民主化的思维
    2.4.3  用户至上的思维
    2.4.4  互联网+思维
  2.5  关于互联网的再认识
  2.6  经济新常态
  【习题】
  【实验与思考】
第3章  大数据思维
  3.1  什么是大数据
    3.1.1  天文学——信息爆炸的起源
    3.1.2  大数据的定义
    3.1.3  用3V描述大数据特征
    3.1.4  大数据的结构类型
  3.2  思维变革之一:样本=总体
    3.2.1  小数据时代的随机采样
    3.2.2  大数据与乔布斯的癌症治疗
    3.2.3  全数据模式:样本=总体
  3.3  思维变革之二:接受数据的混杂性
    3.3.1  允许不准确
    3.3.2  大数据优于算法
    3.3.3  纷繁的数据越多越好
  3.4  思维变革之三:数据的相关关系
    3.4.1  关联物,预测的关键
    3.4.2  “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
    3.4.3  通过相关关系了解世界
  【习题】
  【实验与思考】
第4章  传统创新方法
  4.1  克服思维定势
  4.2  试错法
  4.3  头脑风暴法
    4.3.1  头脑风暴会议的组织
    4.3.2  头脑风暴法基本规则
    4.3.3  头脑风暴小组成员
    4.3.4  头脑风暴法的技巧
  4.4  形态分析法
  4.5  和田十二法
  【习题】
  【实验与思考】
第5章  创新思维与技法
  5.1  创造性思维方式
    5.1.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5.1.2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5.1.3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5.1.4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5.2  创造性思维技法
    5.2.1  整体思考法
    5.2.2  多屏幕法
    5.2.3  金鱼法
  5.3  因果分析法
    5.3.1  五个“为什么”
    5.3.2  鱼骨图分析
  5.4  资源分析法
  【习题】
  【实验与思考】
第6章  TRIZ创新方法基础
  6.1  TRIZ起源与发展
    6.1.1  理论体系
    6.1.2  发展历程
  6.2  发明的五个级别
    6.2.1  发明的创新水平
    6.2.2  发明级别的划分
    6.2.3  发明级别的意义
  6.3  TRIZ重要概念
    6.3.1  技术系统
    6.3.2  功能
    6.3.3  矛盾与冲突
    6.3.4  理想度、理想系统与最终理想解
  6.4  TRIZ核心思想
  【习题】
  【实验与思考】
第7章  提高系统协调性的发明原理
  7.1  分割原理(1)
  7.2  局部质量原理(3)
  7.3  增加不对称性原理(4)
  7.4  组合(合并)原理(5)
  7.5  多功能性原理(6)
  7.6  嵌套原理(7)
  7.7  重量补偿原理(8)
  7.8  柔性壳体或薄膜原理(30)
  7.9  多孔材料原理(31)
  【习题】
  【实验与思考】
第8章  消除有害作用的发明原理
  8.1  抽取原理(2)
  8.2  预先反作用原理(9)
  8.3  预补偿原理(11)
  8.4  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原理(21)
  8.5  变害为利原理(22)
  8.6  颜色改变原理(32)
  8.7  同质性原理(33)
  8.8  抛弃和再生原理(34)
  8.9  强氧化剂原理(38)
  8.10  惰性环境原理(39)
  【习题】
  【实验与思考】
第9章  改进操作和控制的发明原理
  9.1  等势原理(12)
  9.2  反向作用原理(13)
  9.3  未达到或过度作用原理(16)
  9.4  反馈原理(23)
  9.5  中介物原理(24)
  9.6  自服务原理(25)
  9.7  复制原理(26)
  9.8  廉价替代品原理(27)
  【习题】
  【实验与思考】
第10章  提高系统效率的发明原理
  10.1  预先作用原理(10)
  10.2  曲率增加原理(14)
  10.3  动态特性原理(15)
  10.4  空间维数变化原理(17)
  10.5  机械振动原理(18)
  10.6  周期性作用原理(19)
  10.7  有益作用的连续性原理(20)
  10.8  机械系统替代原理(28)
  10.9  气动与液压结构原理(29)
  10.10  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35)
  10.11  相变原理(36)
  10.12  热膨胀原理(37)
  10.13  复合材料原理(40)
  【习题】
  【实验与思考

内容摘要
    本书是有关科技创新、创新思维、TRIZ创新方法的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很好教材。全书各章都精心安排了课前阅读“创新引领”和课后“实验与思考”环节,实操性强,把创新方法理论和技术知识融入实践中,帮助读者加深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书后附录提供了习题和部分实验与思考的参考答案。
    本书内容涉及打开创新之门、创新驱动与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传统创新方法、创新思维与技法、TRIZ创新方法基础、提高系统协调性的发明原理、消除有害作用的发明原理、改进操作和控制的发明原理、提高系统效率的发明原理、用矛盾矩阵求解技术矛盾、用分离方法解决物理矛盾、S曲线和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用TRIZ解决发明问题等方面,知识面广,编排系统又充分地考虑了教学特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个专业学习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TRIZ创新方法的应用型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