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工程方法与实践 978711154948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软件工程方法与实践 9787111549482

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26.46 5.9折 45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窦万峰 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9482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406125

上书时间2024-01-28

果然是好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部分软件工程基础
章软件工程概述2
1.1引言2
1.2什么是软件2
1.2.1软件的定义与特性2
1.2.2软件技术的演化3
1.3什么是软件工程4
1.3.1软件危机4
1.3.2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5
1.3.3软件工程的定义5
1.4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7
1.4.1基本原理7
1.4.2基本原则8
1.5软件工程开发方法学8
1.5.1结构化开发方法学9
1.5.2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学9
1.5.3重型软件工程与轻型软件工程10
1.6小结10
习题11
第2章软件过程12
2.1引言12
2.2什么是软件过程12
2.2.1软件过程的定义12
2.2.2软件过程框架13
2.3软件产品与过程15
2.4软件生存周期17
2.5软件工程活动18
2.6小结20
习题21
第3章软件过程模型22
3.1引言22
3.2什么是软件过程模型22
3.3传统的软件过程模型22
3.3.1瀑布模型22
3.3.2增量模型24
3.3.3螺旋模型25
3.4面向对象模型26
3.4.1构件集成模型26
3.4.2统一过程模型27
3.5小结29
习题29
第4章敏捷软件开发方法30
4.1引言30
4.2敏捷软件开发过程30
4.2.1敏捷过程30
4.2.2敏捷开发原则31
4.3Scrum开发过程31
4.3.1Scrum的特点31
4.3.2Scrum模型与过程32
4.4极限编程33
4.4.1什么是极限编程33
4.4.2极限编程的要素34
4.5结对编程35
4.5.1什么是结对编程36
4.5.2结对编程的优势分析37
4.5.3结对编程的分类39
4.5.4结对编程的方式39
4.6小结41
习题41
第二部分结构化分析、设计与测试
第5章软件需求分析44
5.1引言44
5.2什么是软件需求44
5.3需求分析过程45
5.4会谈技术49
5.4.1非正式会谈49
5.4.2正式会谈49
5.5调查技术50
5.5.1确定调查内容50
5.5.2可靠可信分析51
5.6场景分析技术51
5.7小结52
习题52
第6章结构化分析53
6.1引言53
6.2结构化分析模型53
6.3面向数据流的建模方法54
6.3.1数据流建模方法54
6.3.2实例分析57
6.4面向数据的建模方法58
6.4.1数据建模方法58
6.4.2实例分析59
6.5面向状态的建模方法60
6.5.1状态建模方法60
6.5.2实例分析61
6.6规格说明书编写示例62
6.7小结70
习题70
第7章结构化设计71
7.1引言71
7.2软件设计过程71
7.3软件模块化设计75
7.4软件结构78
7.5结构化概要设计79
7.5.1数据流模型79
7.5.2数据流设计方法80
7.5.3实例分析81
7.6概要设计文档编写示例83
7.7详细设计90
7.8结构化详细设计91
7.9详细设计文档编写示例98
7.10编码实现101
7.10.1编码语言101
7.10.2编码风格102
7.11小结103
习题103
第8章结构化软件测试106
8.1引言106
8.2软件测试的目的和原则106
8.3软件测试的基本过程108
8.3.1单元测试108
8.3.2集成测试110
8.3.3确认测试110
8.3.4系统测试111
8.4测试用例设计111
8.5黑盒测试技术112
8.5.1等价类划分112
8.5.2边界值分析113
8.5.3错误推测114
8.5.4因果图114
8.6白盒测试技术117
8.6.1逻辑覆盖117
8.6.2路径覆盖120
8.6.3循环路径测试策略122
8.7集成测试技术123
8.7.1集成策略123
8.7.2性能测试125
8.7.3实例分析127
8.8调试技术133
8.8.1调试过程133
8.8.2调试策略134
8.9软件测试文档135
8.9.1软件测试计划文档135
8.9.2集成测试文档137
8.10小结139
习题139
第9章高要求系统的分析与设计140
9.1引言140
9.2什么是高要求系统140
9.3高要求系统的需求分析142
9.3.1风险需求描述143
9.3.2安全性描述146
9.3.3信息安全描述146
9.3.4软件可靠性描述146
9.3.5胰岛素输送系统完整的需求描述147
9.4形式化描述方法149
9.4.1软件过程中的形式化描述149
9.4.2接口描述方法150
9.4.3行为描述153
9.5高要求系统的设计155
9.6高要求系统的开发156
9.7系统验证160
9.7.1可靠性验证160
9.7.2安全性保证161
9.7.3信息安全评估164
9.8小结165
习题166
第三部分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测试
0章面向对象分析168
10.1引言168
10.2面向对象模型168
10.3UML170
10.3.1UML的组成170
10.3.2UML的视图171
10.4面向对象分析过程172
10.5用例驱动分析173
10.5.1用例建模分析173
10.5.2开发活动图177
10.5.3开发泳道图178
10.6领域与业务建模179
10.6.1识别业务类和领域类179
10.6.2业务类图180
10.6.3识别属性和操作181
10.6.4开发协作图182
10.6.5开发包图182
10.6.6逻辑架构183
10.7系统行为建模185
10.7.1系统顺序图185
10.7.2建立操作契约186
10.7.3建立顺序图187
10.7.4系统状态图188
10.8POS机系统案例分析188
10.9分布式结对编程系统分析191
10.9.1项目概述191
10.9.2功能描述192
10.9.3逻辑分析与建模200
10.10小结204
习题205
1章面向对象设计206
11.1引言206
11.2面向对象设计模型206
11.3构件设计207
11.3.1构件设计的步骤207
11.3.2构件设计的原则208
11.4并发性设计209
11.5设计模式211
11.5.1基于职责的设计211
11.5.2常见的设计模式212
11.6面向对象详细设计215
11.6.1模型精化216
11.6.2逻辑架构精化设计219
11.6.3分层设计221
11.6.4类操作设计223
11.7方法设计229
11.8精化设计234
11.9数据存储与持久性设计238
11.10部署设计与构件图243
11.11小结244
习题245
2章面向对象实现与测试246
12.1引言246
12.2面向对象实现246
12.3POS机系统实现247
12.4分布式结对编程系统实现253
12.5面向对象测试256
12.6面向对象测试策略258
12.7测试驱动开发261
12.7.1什么是测试驱动开发261
12.7.2测试驱动开发的步骤264
12.7.3编写测试程序266
12.7.4代码重构270
12.8小结271
习题271
第四部分软件维护与项目管理
3章软件维护274
13.1引言274
13.2软件的可维护性275
13.3软件维护的类型275
13.4软件维护方法277
13.5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279
13.5.1结构化维护与非结构化维护279
13.5.2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技术途径280
13.6小结281
习题281
4章软件项目管理283
14.1引言283
14.2软件项目组织285
14.3软件过程管理287
14.3.1软件过程度量287
14.3.2软件过程改进288
14.3.3软件项目度量289
14.4软件项目风险管理289
14.4.1风险识别289
14.4.2风险预测290
14.4.3风险管理290
14.5软件配置管理291
14.5.1基本概念291
14.5.2软件配置管理过程292
14.6软件项目估算293
14.6.1软件项目资源293
14.6.2软件规模度量294
14.6.3估算管理296
14.7分解技术296
14.7.1基于问题分解的估算296
14.7.2基于过程分解的估算298
14.8经验估算技术299
14.8.1专家类比推断299
14.8.2中级COCOMO估算模型300
14.9软件质量管理303
14.9.1软件质量保证303
14.9.2软件质量度量305
14.10项目进度管理308
14.10.1项目进度管理计划308
14.10.2进度安排309
14.10.3进度跟踪管理311
14.11小结311
习题312
参考文献314

内容摘要
本书分别从传统的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学和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学两个方面介绍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并将其融入实践,通过丰富的案例介绍软件分析与设计方法及其模型,深入讲解软件开发各个阶段的技术、方法和管理过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基础,结构化分析、设计与测试,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测试,软件维护与项目管理。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软件开发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精彩内容
前    言软件工程包含一系列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经验,用来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强调从工程化的原理出发,按照标准化规程和软件开发实践来引导软件开发人员进行软件开发和实践活动,并进行过程改进,促进软件企业向标准化和成熟化的方向发展。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更注重通过实践来理解原理和方法。为此,我们结合多年的软件工程教学和项目开发经验,通过5个项目实例,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学来循序渐进地介绍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从问题的角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讨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进而理解软件工程的概念和原理,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实践经验。
    编写思想本书强调以问题为引导的软件工程所涉及的概念和方法,进而讨论具体的过程及其优缺点,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解析,让学生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新方法的提出有更深入的理解,还支持学生进行深入阅读。
    我们将传统的结构化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分开介绍,这有利于学生理解二者的本质区别,厘清其分析与设计模型的不同特点,从而针对不同的项目来选择不同的开发方法学和过程。从结构化到面向对象的路线也便于学生逐步接受软件开发的思想和本质。
    结构化方法学。重点讨论开发过程、原理和方法,这些都可以推广到面向对象的开发范型中。最后通过胰岛素输送这一高要求系统案例介绍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面向对象方法学。重点讨论面向对象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的构建,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抓住面向对象模型开发的要点,通过UML建模语言来描述分析和设计模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向对象模型本质的理解,同时也清楚其适用的情况。最后通过POS机这一复杂系统案例帮助学生掌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主要思想。
    本书还注重本科生研究性教学实践,针对现代软件开发方法—敏捷方法,重点介绍结对编程,在帮助学生理解结对编程思想的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结合系统需求进行设计、实现与测试。通过这一过程可达到研究性教学的目的,也可将结对编程作为学期项目。
    组织结构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共14章内容。部分“软件工程基础”(~4章)主要从软件危机引出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介绍软件开发的工程化思想和开发过程等。第二部分“结构化分析、设计与测试”(第5~9章)针对传统结构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学,主要介绍其基本概念、分析与设计过程、分析与设计模型、软件测试原理和技术、高要求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等。第三部分“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测试”(0~12章)将介绍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基本概念、用例分析模型及其设计过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模型、面向对象的实现以及测试技术。第四部分“软件维护与项目管理”(3、14章)主要介绍软件维护策略与方法、软件项目管理概念与原理、软件成本估算以及项目计划与管理。
    案例由于本书分别介绍了传统的结构化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两大体系,因此专门选择了适合不同方法学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研究,以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其各自的优势。这些案例中既有简单常见的应用系统,如面对面结对编程系统和ATM系统;也有比较实用的系统,如POS机系统;还有一些稍微复杂的系统,如分布式结对编程系统和胰岛素输送系统。这些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系统的开发过程和关键问题。
    面对面结对编程系统是一个辅助学生进行结对编程和学习的系统,该系统支持角色交换、信息统计和相容性分析等功能,克服了编程过程中的一些不便,如交换位置、相互干扰等。同时,该系统采用一台主机支持结对,还具有节约实验室建设费用等优点。
    POS机系统是电子收款机系统的简称,通过计算机来处理销售和支付信息。该系统包括计算机终端、条码扫描仪、现金抽屉、票据打印机等硬件以及支持系统运转的软件,能够为不同服务的应用程序提供接口。收银员通过条码扫描仪读取的或键盘输入的商品条码号来记录商品信息,系统自动计算销售总价。收银员通过系统能够处理支付,包括现金支付、信用卡支付和支票支付。经理通过系统能够处理顾客退货。
    ATM系统即自动柜员机系统,能够自动处理银行储户的各种业务,如取款、存款、转账、查询、修改密码等。ATM软件系统使客户能够直接访问银行计算机完成交易,无需银行工作人员的介入。
    分布式结对编程系统支持跨地域的结对编程或学习。为了支持异地结对者像在本地一样方便地工作,系统通过文本、音频和视频进行交流。系统与集成开发环境进行集成,包括VC++、Eclipse等开发环境。系统支持角色交换,但通常不严格遵循“驱动者”和“领航者”的角色,所以分布结对编程的工具应该允许合作者很容易地访问控制键盘。
    胰岛素输送系统是关于人体胰腺操作(一种体内组织)的仿真,其目标是帮助那些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该系统用于监控血糖浓度,根据需要输送正确剂量的胰岛素,对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
    意见与反馈本书~4章由窦万峰编写,第5~9章由窦万峰和林燕平编写,0~13章由窦万峰和李亚楠编写,4章由窦万峰和潘媛媛编写。全书由窦万峰统稿、校对。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因此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指正,意见可发至邮箱douwf-fly@163.com。尤其是关于书中所选案例的详细程度和多样性,请读者多提意见,以便以后进行改进和完善。
    作者2016年9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