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37-1941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0.56
4.5折
¥
6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美)魏斐德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15114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1272079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Jr.1937-2006),美国有名中国研究专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美国“汉学三杰”之一。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哈斯基金教授,美国历史家协会会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院院长、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除已发表的百余篇学术论文外,其著作还包括《洪业:清朝开国史》《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歹土: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1937-1941)》《红星照耀上海城(1942-1952)》《历史与意志:思想的哲学透视》等。
目录
地图 中文版自序 致谢 缩略语表 序言 推论 第一章 孤岛上海 第一节 傀儡政府 第二节 日本特务机关 第三节 日本人对工部局警务处的压力 第二章 蓝衣社 第三章 救国 第一节 特务团 第二节 孙亚星的暗杀队 第三节 七月七日 第四节 对策 第五节 暗杀郑月波 第四章 报复:亲日的恐怖活动 第一节 复兴会与黄道会 第二节 1938年8月至1939年1月的恐怖浪潮 第三节 马育航之死 第五章 激怒:陈篆暗杀案 第一节 警察权 第二节 暗杀伪外交部长陈篆 第六章 投降:席时泰暗杀案 第一节 中国抗日分子的袭击与日本干涉的威胁 第二节 席时泰被刺案 第三节 绥靖 第七章 伪警察与极司非尔路76号 第一节 汪精卫政权与警权 第二节 极司非尔路76号 第三节 汪精卫暗杀行动 第八章 恐怖活动与犯罪 第一节 不分青红皂白的恐怖活动与颠覆警察 第二节 颠覆警察 第三节 陈公博执政 第四节 林雄吉事件 第九章 不正当行业 第一节 公共租界对赌博的打击 第二节 汪精卫的“蒙特卡洛政权” 第三节 吴世宝 第四节 爱国战争 第十章 恐怖战争 第一节 报纸之战 第二节 法院之战 第三节 银行之战 第四节 厌 倦 第十一章 黯淡前景 第一节 蓝衣社与频繁的恐怖活动 第二节 报 复 第三节 “孤岛上海” 的终结 结语 最终结局 日本投降之后的上海 共产党解放上海 共产党解放 9天之后的上海 参考书目 附录 译后记 中译本再版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魏斐德上海三部曲》的第二部,生动再现了1937年淞沪会战后至1941年年底“珍珠港事变”爆发前,上海作为“孤岛”期间的政局和社会状况,涉及国民党“蓝衣社”在上海的抗日活动、“军统”对亲日分子的暗杀、日伪的血腥报复、汪伪政权的恐怖统治、沪西“歹土”地区的丑恶社会现象等等。全书以独特视角和翔实材料,再现了上海“孤岛”时期各方势力的纠缠斗争和腥风血雨。
主编推荐
◇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遗作! ◇从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激荡风云,一窥近代中国政治跌宕和社会变迁! ◇参考了大量民国时期上海市政、警政档案,以及上海市档案馆、图书馆馆藏档案。 ◇上海是“远东第一大都市”,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和中国近代各种矛盾集聚之地。从上海地方史来反映中国现代史,角度新颖。 ◇本书是《魏斐德上海三部曲》的第二部,生动再现了1937年淞沪会战后至1941年年底“珍珠港事变”爆发前,上海作为“孤岛”期间的政局和社会状况,以及各方势力的纠缠斗争和腥风血雨。 ◇诸多史实:国民党“蓝衣社”在上海的抗日活动、“军统”对亲日分子的暗杀、日伪的血腥报复、汪伪政权的恐怖统治、沪西“歹土”地区的丑恶社会现象等等。 ◇战时上海,恐怖暗杀迭出,虽是城市犯罪和各方势力角逐的“歹土”,却也是国共两党敌后抗日的战场。
精彩内容
淞沪会战持续了3个月,是为1937-1945年规模最大、 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之一,在1937年8月13日上海爆发中日战事后的最初几天内,中国人面对着来自江中所泊海军舰艇上的毁灭性炮火,体现出了非凡的战斗热情,将日本人驱赶到黄浦江边。由于公共租界的中立,日本人在其远征军9月1日在北面的吴淞与浏河之间开辟第二战场之前?不可能从侧翼包围中国军队。即使到了那时候,蒋介石也仍继续将其最精锐的部队投入这次决战中。至10月,中国配置了,71个师以及几乎所有的炮兵,共计50万人。日军则6个师和6个独立旅,总共只有20万人,但是其飞机取得了制空权,炮火也占有优势,闸北遭受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火灾。但是,中国人仍然以沉着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英勇气概坚守着阵地,凡是目睹其牺牲的人都如此评价。11月5日,第三战场开辟,当时,柳川平助率领第十军(共计3万人的3个师)在杭州湾登陆,向内陆推进到中国军队右翼的后方,于11月9日击溃了沪宁铁路沿线的国军。那里的大部分桥梁早先已被日本的空军摧毁。松井石根将军的装甲纵队不再受阻于闸北的碎石,而是乘中国军队撤退之机展开屠戮,约30万中国军队死于淞沪会战,另有17万人死于12月12日南京陷落之时。 上海是二战中被摧毁的第一个世界大都会,其工业所受的损失达到5.6亿元,大片居民区遭到破坏,数十万人无家可归,900家工厂、 工场和作坊的设备被毁坏,另有1000个设施被日军摧毁或占领.若将华人区所受的损失都计算在内,则该城市丧失了70%的工业潜力。上海及其相邻工业区的60万人失去了工作,战争损失估计达到10亿、20亿乃至30多亿元,确切数字不得而知。中国损失了8亿多美元的国外投资.此前集中于上海,并在1937年初显示良好前景的中国的经济复苏,就这样被战争扼杀了,全国经济倒退了数十年。 难民大量涌入只有10平方英里的法租界和公共租界,致使数周之内租界人口从150万猛增到400万,每户的平均人数达到31个。175个难民营中的大部分人回到农村故乡,但仍有数万无家可归者流落街头,成千上万人睡在办公楼的走廊、 商品贮藏室、 庙宇、 同乡会、 娱乐场所以及仓库等地方。随着冬天的到来,疾病、 饥饿、 寒冷等诸般苦难也随之降临,岁末,街头或废墟上收到101000具尸体。 但是,难以置信的是,被日本占领军包围直至4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才结束的“孤岛”上海,却开始享受表面上的反常经济繁荣。公共租界内棉纺厂以英、 美公司的名义重新运行,利润达到两三倍,7家新厂建立起来。面粉厂每年的产量增加10%,美国控制的上海电力公司的规模扩展了10%,设备添置费达200万美元,公共租界内出现了400个小型企业,而大部分都来自日占区,生产化工产品、药用油、玻璃器皿、灯泡、手电、电扇、糖果以及香烟等。由于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只能依赖进口,故海运业和保险业也得以发展。 这种繁荣部分地源自移民(包括为逃避欧洲法西斯迫害的犹太难民)需求之增长所带来的刺激。另一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则来自经日占区交通线与内地“自由中国”的贸易。1940年,这类贸易额估计高达1.2亿美元.日本军官们依靠受贿而发了横财,他们极易接受中国商人的贿赂。出口贸易也得以改善,主要是因为上海的50家德国公司包揽了大量的海运业务——60%的茶叶、70%的芝麻、75%的菜油、40%的猪肠、25%的鸡蛋产品以及上海市场上所有可用的皮革制品,以在饮食、衣服和鞋子等方面支持第三帝国的战时经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