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现实总是一地鸡毛,我们整日劳碌奔波,为了生存麻木度日。
日渐丧失热情,与真正的生活背道而驰。
如果能选择全身而退,另辟蹊径,人生会不会更轻盈一些?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逃离内卷,
转身来到大理,决定成为一个普通人,过一种普通生活。
十二个故事,十二种可能。无关躺平,是依旧热爱,是另一种勇敢与清醒。
作者简介
祁十一
前媒体人,85后,四川人,毕业于复旦新闻系。
曾在财经日报、彭博商业周刊工作。
如今成为自由职业者,供稿三联生活周刊、谷雨实验室、好好虚度时光等知名媒体。
在成都和大理过着双城生活。热爱闲逛、阅读和写作。
理想生活是写作之余当一名小店店员,看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人与生活。
经营着一个女性公众号:她途。
目录
现实总是一地鸡毛, 我们整日劳碌奔波, 为了生存麻木度日。日渐丧失热情, 与真正的生活背道而驰。如果能选择全身而退, 另辟蹊径, 人生会不会更轻盈一些?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逃离内卷, 转身来到大理, 决定成为一个普通人, 过一种普通生活。十二个故事, 十二种可能。无关躺平, 是依旧热爱, 是另一种勇敢与清醒。
内容摘要
现实总是一地鸡毛,我们整日劳碌奔波,为了生存麻木度日。
日渐丧失热情,与真正的生活背道而驰。
如果能选择全身而退,另辟蹊径,人生会不会更轻盈一些?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逃离内卷,转身来到大理,决定成为一个普通人,过一种普通生活。
十二个故事,十二种可能。无关躺平,是依旧热爱,是另一种勇敢与清醒。
主编推荐
内卷时代的多元生活方式探索指南。
内卷时代,困在系统里的人们,日渐丧失热情,与真正的生活背道而驰。
如果能选择全身而退,另辟蹊径,人生会不会更轻盈一些?
十二个故事,十二种可能。无关躺平,是依旧热爱,是另一种勇敢与清醒。
我们毕生努力,要完成的,不过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普通人。
假如我们注定是普通人,要如何过一生?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逃离内卷,转身来到大理,决定成为一个普通人。
他们创作、营生、修身、养性……过着身心灵和谐,具体又普通的生活。
豆瓣人气写作者,女性公众号“她途”主理人,前媒体人祁十一散文短篇集结首作。
供稿三联生活周刊、财经日报、谷雨实验室等多家媒体,女性公众号“她途”主理人,如今成为自由写作者,在大理和成都过着双城生活,亲身实践着逃离主流叙事的非常规人生。用自己的经历,以及多年媒体从业经验下对世界的理解,去抒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讲述爱、自由、责任、希望和等待,面对困境,我们能做的一些选择。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去沙溪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避世的场所,让人可以偶尔逃离,或者在心底深处寄托田园诗一般安静美好的桃花源之梦?
它不一定要在遥远的他乡,可以只是都市里属于自己的一个房间,深夜亮起一盏灯,伴灯小酌夜读,隔绝吵闹与纷扰。它也可以是深山里的一个小镇,需要穿过群山之间的盘山公路才能抵达。山谷里的镇子古老,镇上有苍老的木头房子、戏台、寺庙,镇子边缘是流淌的河。安静,阳光甚好。
这是我始终喜欢沙溪,隔一段时间就想过来的原因。它藏在山里,有拙朴的气质,冬天的阳光有种彻底的光亮与静谧,炽烈却又不灼伤人。阳光透过树枝打在墙上、桌上,光影鲜明,散发出极其安静无声的透明与淡然之味。它是心底深处的静谧所在,是散发出时间魅力的老灵魂。
它吸引的是所有喜欢怀旧的人,是喜爱寂静、有隐世倾向的人。我曾数次前往沙溪。曾经,那里有要好的朋友,她独自在沙溪经营一家旅馆。翻山越岭,前方有想要奔赴的地方、想去看望的朋友,是一件幸福的事。
1在高速路彻底打通之前,从大理开车去沙溪有两条路可走。在邓川入口上高速公路,从甸南或者牛街出口下来,再翻越一座山,走过弯曲如蛇的山路,从日落苍山走到繁星初上,也就到了。
旅馆常年大门紧锁,蔷薇缀满枝头,覆盖了一整面黄色的墙。每到五月,满院满墙都是盛开的蔷薇花,繁盛之美惊心动魄。朋友总是带着浅淡真诚的笑容打开院门,迎接我的到来。放下行李,我们在客厅里对坐喝茶、聊天。
无论冬夏,沙溪的夜晚都带着凉意,冬夜更是寒气逼人。她时常在冬天穿着暗蓝棉袄,围淡蓝围巾。在热茶的烟雾缭绕之中,我们漫无边际地闲聊,询问彼此的近况,谈论周围小世界的世事变迁,说近在眼前的未来与看似遥远的衰老与死亡。早年的沙溪,几乎每一个前来这里工作生活的人,身后都拖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小世界。少有人是抱着做生意、挣大钱的念头到来的,他们往往都被这个深山小镇迷住,在这里寻求自由与平静,过一种与城市里不同的生活。
朋友在沙溪生活了八年,独自一人经营旅馆。这是一种想象中很有意思的事,却也是劳神耗力的工作—它首先是一种实务,与这个世界有经济往来,赚取柴米油盐所必需的金钱收入,然后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大多数涉及现实性收入的事情,都有其劳累、苦楚、烦琐之处。接待南来北往的旅人,承担很多性情与要求,包括无理取闹、蛮横任性……她以一种温柔包容的方式化解并负担下来。可以在喜欢的地方、以喜欢的方式活着,自我雇用,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经营一家旅馆,看书,养花,对她来说已是一种幸运。她不过是将幸运和它所附带的代价一并承担起来。
我们常常坐在客厅里长聊。有时聊到日暮黄昏,四周几无声响,她点亮院子里的灯,暖黄色的壁灯在暮蓝的傍晚中闪耀,满院的花草在暮色中发出草木气息。那样的温暖时刻,是我一生的美好回忆。
有时聊至深夜,聊天气氛一片祥和,或者伴随着观点分歧和争论。但每当聊天结束,我回到房间之后,总会升起一种感觉:无论如何,她都会以坚韧之心面对一切,我总是可以相信她、相信这份友情。或许是因为她走过的路,她独自奔赴沙溪,在这里一砖一瓦地建设旅馆、数年如一日地守着它,赋予她某种厚重的心性,让她能够担待世事变迁、人情变幻。
2我第一次在同行朋友的带领下,走进她的旅馆院子时,天已经黑透了。黑暗中,她打开木门,我们穿过花草簇拥下显得挤挤挨挨的小径,走到了客厅。冬天的沙溪干燥,她的院子里却充盈着湿润的水汽,想必是她侍弄的满院植物,改良了一小片环境。
我内心震惊。在前往旅馆的路上,那位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个女孩子一个人经营这家旅馆,已经有五年了。那时我便觉不可思议,断定她是一位厉害之人。在一个深山小镇,一个外来的女孩子独力撑起一家旅馆,是需要强韧的心力与性格的。在走进院子之后,面对满院花草,在黑暗中都能感受到那丰盛的生命力。
暖白与温黄的灯光之下,我看清了她的面容。清秀,发丝细软光亮,皮肤光洁细腻,甚至能看清上面的血丝。眼神温柔却又有种隐隐的倔强,正是那份倔强让她走过了这么远的路吧。我无论如何不敢相信,彼时她已三十五岁以上,岁月似乎未曾在她的面容上刻下刀斧之功,只是轻轻地滑走了,不留痕迹。
我在那个夜晚询问了她的漫漫过往,了解了她从湖南到沙溪的整个经历,对她很是感佩,彼此的距离也变得亲近。当初,她在镇子边缘找到了这个院子,它在镇的北边,安静、古旧,她带着工人改造了整体结构,做了八间客房出来,再把猪圈改成客厅和阅读空间,客栈才基本成形。房间里所有的床,都是她买来老木板,请木匠师父现场做的,为此不惜错过当年暑假旺季的开业。房间里的木窗、新娘柜、书桌、古陶,都是她从村子里收罗来的。她喜欢古旧之物。“旧的东西有温度,经过时间淬炼,是有内容的,而不像新东西是空空的,是死板的。”她说。
原本光秃秃的院子,她种满了玛格丽特、天竺葵、荷兰菊、木茼蒿、多肉植物……种类多到她自己也难以数清。一棵石榴树拔地而起,每到秋冬,金黄熟透的石榴便坠在枝头。溢到墙外的野蔷薇,是她当初爬山时在山林深处发现的,它们在无人处开得肆意妄为。她折了一根枝丫,插在院子的土里,野性十足、生命力旺盛的蔷薇便自己爬满了院墙。
她好像天生了解植物的习性,知道该如何对待它们。她请来打扫院子的村里小妹阿媛总是惊叹于此,“有时候我打理一些植物,没多久它们就快死了。但她一接手,它们就又活过来了”,阿媛曾向我如此感叹。她在一旁接话说:“你手重,植物还是要轻柔些对待。”当一切按照自己的心意准备好后,她才在那年国庆挂上招牌营业。正值黄金周,旅馆每天全部住满,她忙上忙下,接待、做早餐、换洗床单、打扫房间,硬是一个人撑了下来。客人们看着她辛苦、周到、体贴,回去后都在网上写好评,旅馆的经营就此开了一个好头。
开业第一年,她没有请人,所有事情自己动手,卫生也是自己做,就因为想知道“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得最好”。每天刷马桶,换洗床单,给花花草草浇水,骑着电动三轮车去汽车站接客人、拉行李……有时候客人都看不下去,说“让你们的服务员小妹来做吧”,她也只是笑笑。直到后来体力不支,心里的声音也说“可以了”,她才请来村里的姑娘帮忙,将卫生与清洁工作交到了小妹的手里,自己承担前台、接送、沙溪旅行指导的工作。那一年,她明白了什么叫作“经营旅馆”,它几乎与风花雪月、浪漫情怀没有关系,而是一种彻底的务实与照料。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