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系列丛书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4.88
6.0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刘云艳
出版社南京师大
ISBN9787565116193
出版时间201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2888451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刘云艳主编的这本《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在记录与整理了一线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许多困惑基础上,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视角出发,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目标编写。这三大目标是:面向全体幼儿实施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面向个别有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幼儿开展补偿性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使其尽快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识别出少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幼儿,密切配合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及时提出转介,尽早治愈心理疾病。全书一共五个部分,分别是:“基本理论篇”、“活动设计篇”、“全纳教育篇”、“心理评价篇”、“家园联系篇”。每个部分以问题与答疑的形式解答老师的困惑,并给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操作性的建议。全书力图科学性与实用性。
目录
总序 引领实践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基本理念篇
1.什么是心理健康
2.幼儿心理问题指什么
3.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哪些
5.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6.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7.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教学模式是什么
8.矫正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9.幼儿问题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0.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11.幼儿心理素质教育是什么
12.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13.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有哪些
14.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是什么
15.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6.幼儿心理素质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关系
17.幼儿认知心理品质的内容与培养策略是什么
18.幼儿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内容与方法是什么
19.幼儿社会性心理品质培养的内容与策略是什么
活动设计篇
20.我们不上当——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培养
21.神秘的礼物——小班幼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22.宝藏的秘密——小班幼儿记忆力的培养
23.不爱用手的小河马——小班幼儿独立性培养
24.兔宝宝——小班幼儿自信心培养
25.小白尿床了——小班入园适应能力培养
26.大家一起玩——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27.男孩女孩——小班幼儿性别角色意识
28.让故事充满奇思妙想——中班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9.乒乓球站稳了——中班幼儿操作能力训练
30.小公鸡的选择——中班幼儿抗拒诱惑的能力的培养
31.情绪脸谱——中班幼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培养
32.向他人借物时——中班幼儿交往礼仪能力的培养
33.哪组花生长得好——大班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34.绘本阅读:爱心树——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5.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米罗——大班幼儿创造能力培养
36.搬家——大班幼儿分类能力的训练
37.开锁——大班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8.小侦探——大班幼儿推理能力的培养
39.我长大了——大班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培养
40.愿意拥抱我吗——大班幼儿交往技巧的培养
41.遵守规则——大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
全纳教育篇
42.幼儿动不动就大发脾气该怎么办
43.如何应对幼儿学习困难
44.班里有个自闭症幼儿怎么办
45.如何帮助幼儿度过分离焦虑期
46.幼儿太自卑怎么办
47.如何面对爱尿床的幼儿
48.如何帮助身体有缺陷的幼儿
49.面对口吃的幼儿怎么办
50.如何给予留守幼儿爱
51.如何呵护离异家庭幼儿脆弱的心
52.如何正确对待退缩性行为
53.如何正确对待“顺手牵羊”的幼儿
54.要不要纠正“左撇子”
55.遇上“爱说谎”的幼儿怎么办
56.遇上喜欢“女扮男装”的幼儿怎么办
57.怎样对待幼儿群中的“小霸王”
58.怎样对待一个多动症的幼儿
心理评价篇
59.如何评价幼儿的观察力
60.如何评价幼儿的注意力
61.如何观察评价幼儿的动作发展
62.如何评价幼儿的分类和概括能力
63.如何评价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64.如何评价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65.如何筛查感统失调幼儿
66.如何筛查智力障碍幼儿
67.如何评价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68.如何评价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69.如何评价幼儿的分享行为
70.如何评价幼儿的合作行为
71.如何评价幼儿的助人行为
72.如何评价幼儿的责任心
73.如何评价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74.如何评价幼儿的社会退缩性行为
75.如何评价幼儿的情绪
76.怎么了解幼儿的气质类型
77.如何评价幼儿的自尊心
78.如何评价幼儿的自信心
79.如何评价幼儿的自制力和坚持性
家园共育篇
80.如何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81.如何培养幼儿观察兴趣
82.幼儿总习惯依赖别人,该怎么办
83.如何教幼儿礼貌待人
84.怎样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85.怎样帮助幼儿学会关爱
86.面对“输不起”的幼儿,该怎么做
87.怎样帮助幼儿顺利入园
88.怎样让幼儿学会合作
89.如何让幼儿学会分享
90.幼儿老爱动手打人怎么办
91.幼儿不愿与人交往怎么办
92.如何疏导“小气鬼”
93.如何让幼儿变得自信
94.如何引导“马大哈”
95.如何应对幼儿说谎
96.怎样帮助幼儿改正骂脏话的坏毛病
97.幼儿做事拖拉,要怎么做
98.幼儿不睡午觉,怎么办
99.幼儿吮吸手指、咬指甲,该如何矫正
100.如何预防和消退幼儿的习得性无助感
101.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后记
内容摘要
刘云艳主编的这本《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基本理念篇”、“活动设计篇”、“全纳教育篇”、“心理评价篇”、“家园共育篇”。每个部分以问题与答疑的形式解答教师的困惑,并给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操作性的建议。全书力求科学性与实用性兼具。参加本书编写的作者绝大部分来自一线幼儿园教师以及与我一起参与研究的研究生,他们从自己的角度诠释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以及教师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适用于幼儿园教师,同时可以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研究人员学习与开展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参考资料。
精彩内容
矫正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因为父母工作忙,鑫鑫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只是每个月抽空来看一下,他们每次离开,鑫鑫都有些不舍,却不哭不闹。但是细心的教师观察发现鑫鑫情绪极不稳定,拒绝老师、同伴接近。经测查,发现鑫鑫属于不安全型依恋幼儿。教师采取了许多方法,如设法亲近他,鼓励他与同伴玩,委托他完成简单的任务,但是收效甚微……幼儿园里,总会有一些心理问题达到中度及以上的幼儿。对于这些幼
儿,采取通常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无济于事的,需要在心理医生或者专业人士的引导下采取特殊的干预,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以下几种。
一、游戏疗法游戏疗法,又称为“非言语治疗”,是治疗者以游戏为手段,帮助幼儿治疗心理问题、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游戏治疗包括积木游戏、箱庭疗法、角色扮演、玩黏土、戏水等。游戏治疗具有两个特点:首先,治疗者以游戏为手段,与幼儿建立起相互尊重、
相互信任的关系,消除幼
儿的陌生感和顾虑,为幼儿自由放松地游戏做好准备;其次,幼儿在自由而愉悦的游戏中将一些心理障碍投射其中,如把平时不敢发泄的紧张、焦虑、
不满等不良情绪在游戏中充分地表现出来,便于治疗者观察、诊断并提出应对策略。
现在流行且使用较多的游戏疗法是沙盘游戏疗法,一般用于治疗不安全型依恋的幼儿、攻击性幼儿,甚至是一些特殊幼儿,如自闭症幼儿、孤独症幼儿等等。沙盘游戏疗法,是指在一个安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幼儿在沙盘里通过自由摆弄沙、水、人和物的缩微模型,逐渐将内心的体验和想法投射到游戏中,治疗师在观察和做记录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
征得鑫鑫妈妈的同意,幼儿园的心理医生决定对鑫鑫的行为采取沙盘游戏的方式进行治疗。下面以此为例,说明治疗过程。第一是熟悉环境、自由玩耍阶段。鑫鑫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治疗室(一般分为沙区、水区和模型区),老师鼓励他自由玩耍。鑫鑫抚摸沙子,把各种模型玩具拿出来摆弄着,还不时地看看妈妈。第二是体验并重构沙盘阶段。鑫鑫把一个男孩(玩具)摆在一座房子的里面,外面用栅栏把房子围得严严实实的。老师在一旁认真地观察,并不做评价,只是告诉他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做一些调整。第三是治疗阶段。请幼儿讲述他的沙盘世界,询问幼儿他叙述过的事情的相关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鑫鑫:“外面天黑了,男孩在家里玩。”老师指着
栅栏问:“那如果男孩想出去玩了,他怎么出去呀?
”“一个人出去玩会遇上坏人的。”鑫鑫说。这时老师建议妈妈也加入游戏中,妈妈拿了个人说要陪小男孩玩,鑫鑫立马把栅栏移开了一些,把男孩和妈妈拿的人放在一起,开心地笑了。鑫鑫和妈妈又玩了好一会儿,都很开心。第四阶段,拆除沙盘世界。即在幼儿离开之后,拆除并清理沙盘世界,并把物件放回架子的适当位置,回想幼儿建构沙盘世界的过程并完成笔记,为下一次治疗做准备。
二、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就是以减轻或改善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
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主要用于改善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攻击、欺负弱小,不守纪律,做小动作,乱发脾气等。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可运用行为疗法塑造并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抑制和消除幼儿的不良行为。以下主要介绍两种较常用的行为疗法,即代币制和厌恶疗法。
代币制又称标记奖酬法,是使用象征性的标记物来强化期待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即当期待的良好行为(如某个平时爱打架的幼儿今天没有打架)出现时,教师给予幼儿象征性的物品,如五角星、花朵、
笑脸等作为奖励的手段,幼儿在攒到一定数量的这些物品以后,就可以兑换成自己喜爱的东西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教师与幼儿事先约定,在攒到5个五角星后就可以得到一块饼干,攒到10个五角星后就可以兑换一个自己喜欢的小汽车。而当幼儿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或不能按照要求做出良好行为时,就不予奖励,使不良行为因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地消退。因每个幼
儿的个性、喜好、兴趣都不同,因此选取兑现的强化物或活动也应该因人而异。
厌恶疗法,即将不良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使幼儿形成厌恶的条件反射,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目的的一种行为疗法。例如,5岁的佳佳有咬指甲的习惯,父母或教师看到了都说:“不要咬了,指甲里面有好多细菌。”佳佳虽然答应不咬了,但还是控制不住,这时教师可以在佳佳的指甲上面涂上辣椒水,当佳佳又咬指甲的时候就会感到难受,多强化几次,佳佳就不愿意再咬指甲了。
三、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寄教于乐的方式,运用一系列活动及游戏来弥补幼儿在身体运动、感觉体验、结构和空间、知觉、听觉及触觉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适应个体需要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具体的训练项目如下:前庭平衡失调采用跳床、秋千、爬地推球、平衡台、独脚椅、羊角球、袋鼠跳、滑梯等进行训练;触觉失调采用大笼球压身、触觉球、
泥沙等进行训练;手眼协调运动采用走迷宫、拼插组装等训练项目。据有关研究表明,0~6岁是幼
儿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此阶段有意识、
有计划地对其加以训练,能够促进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现在,感觉统合训练被广泛地运用在感觉统合失调、多动症、学习困难、
孤独症、情绪障碍等的治疗中。
P21-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