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4.33 2.0折 ¥ 73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孙伟科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05995758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3元
货号4358234
上书时间2024-12-20
孙伟科,1965年生,河南人巩义人,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年鉴》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等,获文学学士、硕士、艺术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涉及:红楼梦研究、美学艺术学、中国现代文学等。在多种报纸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四十余篇百余万字,多次荣获各种科研奖励。著作有《艺术与审美——艺术美学论集》《艺术美学导论》《<红楼梦>美学阐释》《审美:艺术的向度》《红楼梦与诗性智慧》,合著有《□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话说红楼梦梦中人》等。
艺术批评的当代课题
一、批评与危机
人们似乎有这样一种共识,就是我们今天的艺术批评遇到了危机。什么是危机?以我的粗浅理解,就是其处于危险难以自拔的境地,换言之,就是陷入了自我价值遭到怀疑、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的困境。艺术批评出现了病象,在当今时期,突出的表现是艺术批评被炒作和商业利益控制,艺术批评不再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艺术批评。当艺术批评不能承担艺术批评的任务时,即艺术批评不能矫正偏颇的创作观念、实现与接受者的对话时,艺术批评发生危机也就在所难免了。说起来,艺术批评的危机根源也许更深,它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一旧有的理论被我们认为是过时的、不科学的,因此是应当摒弃的。但是我们依然没有找到甚至无望找到可以依凭的、稳固的新理论,对于理论前景的绝望情绪使批评家们陷入深深的悲观之中。这样我们就不仅丧失了批评的根基——批评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无法预言自己的命运,“拔剑四顾心茫然”正是在当下多重话语环境中彷徨、失落心态的反映。二在引进西方理论时,更是陷入无法选择、不能选择的境地,陷入穷于应付、疲于跟班、“跟着翻译走”的境地。除了将自己变成是西方理论新说的传译者之外,似乎无法从西方理论中汲取营养从而丰富自我,独创新说,铸成新碑。至于堆砌概念,追求时尚,耍弄文句,炫耀时髦的批评概念,其实是没有现实根基、没有文本对象的文化殖民主义倾向。脱离批评对象之后对西方叙述文句的蹩脚模仿,不仅遭致国人的冷眼——被讥为挟洋人以自重,患了“失语症”,而且还被西方人视为文化移植,缺乏原创性与独立价值,因而也丧失了国际交流的话语权与平等地位。三是既对中国传统批评智慧心仪不已,又无法在现实批评中将它转化为批评资源和批评武器。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时陷入无法创造性转化的问题,凸现了综合创新能力的匮乏。对于复古的恐惧时时刻刻在困扰着广大学人,尽管创造性转化的任务已经提了出来,但是,这个艰难的行程似乎还在起步阶段,与二十年前提出这个问题时的情况相比并没有多少改观。创造性转化的艰难,反映出来的是我们批评家的知识准备严重不足,知识结构的严重不合理。要么食洋不化,要么食古不化。四是批评在现代转型社会中的严重异化。批评家的良知与职责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但是,受利益驱动,不仅只是好处说好,甚至还要坏处说好。这种根本颠倒了美丑、颠倒了价值判断的批评充斥于各种媒体,有人将此类批评称之为“媒体批评”。媒体批评使批评的形象在受众中严重扭曲,批评的价值受到怀疑。
二、批评的权力与对话主义原则
批评的权力是从何而来的?批评的权力并不来自于批评家身份的虚假命名。批评并不因为你曾经是一个批评家而赢得批评的权威。批评的权力来自于批评实践以及在批评中的洞见力和透视力,以及由此建立的批评的公正性。这是因为,批评家是这样的人,他比一般读者有更多的审美经验,他比一般读者有更多的历史知识、对创作规律的体悟、对创作甘苦的体验、对艺术传统的独特理解。更为重要的是批评家的现实感,即批评家是对现实有全面把握、深入分析、价值评判、理想追求的人,只有在此基础上,批评才确立了话语分析的坐标系。理解这一点并不难,从理论上讲,如果艺术是对现实的掌握,那么批评则是对现实的再掌握。历史的经验证明,伟大的批评家往往是现实感很强的人,他对时代的需要、时代的弊端、未来的趋势有敏锐的感知与悟解,更能够从生活的细微变化中发现涌动着的潜流,从而通过自己的理论活动影响现实的发展。艺术和批评的交汇点在现实上,那么,共同感受现实则成了他们的对话基础、对话前提。面对当今转型的复杂现实,我们难以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分析它、掌握它,正说明了我们理论准备的不足和分析能力的缺乏与不敏感。而与其说我们缺少批评,毋宁说我们缺少对于现实有深刻理解、完整把握的理……
本书分为四辑,主要内容包括:艺术批评的当代课题、审美评价的现代意义、艺术创作中的民族化问题、“文学是人学”的理论循环、感官化还是感性化?文学,失去的不仅仅是轰动、从形式走向内容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