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9.67 4.5折 ¥ 88 全新
库存37件
作者吴宏岐, 郭声波主编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ISBN9787569532616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4298791
上书时间2024-12-17
从圈层结构理论看历代政治实体的性质
郭声波
(暨南大学历史学系暨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首先阐明历史政治地理圈层结构理论的基本点,即在多民族统一国家一般可分为中心区和边缘区,中心区又可分为直辖区、普通区两个类型的基本圈层,可以统视之为直接行政区;边缘区可分为自治区、统领区两个类型的基本圈层,可统视之为间接行政区。然后本文分析中国历代政治实体的性质,将其分别归入直辖都畿区、普通经制区、羁縻自治区、藩属统领区等子圈层,认为它们与《禹贡》反映的理想化的分封制和贡赋关系的五服圈层大体上是可以对应的。本文最后指出:具备一定的境域,以及多民族统一国家这两个要素,是圈层结构产生的必要条件,而多轨行政正是适应多民族统一国家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历代统治者经历几千年政治实践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历史政治地理;圈层结构理论;国家中心区;国家边缘区;直辖行政区;间接行政区
一、历史政治地理圈层结构理论的基本点
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疆域演变和政区建制无疑是历史政治地理的两大主要内容,历代中原王朝的史书对本部政区的记载都较为详细,于疆域演变却总有疏漏,因而对边疆民族地区的行政建制也语焉不详。大抵边疆民族地区多属人烟稀少、物产贫乏的不毛之地,中原王朝统治者出于封建正统思想影响,仅视之为声教所暨、德化所施的藩篱地带,在统治方式上强调华夷有别,人民不必编户,物产不必常征,故而文献记载难免荒忽。
19世纪中叶以来,边疆民族地区史地研究渐成显学,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史学界将中国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发展成历史地理学,试图通过近代地理学思想研究包括政治地理在内的人文地理现象,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取得一系列超越前人的卓越成果,以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和周振鹤主编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为代表,集中体现了目前历史地理学界的主流观点,然而对于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地理的地图显示和文字表达,仍然存在一些模糊、空白乃至可商榷之处。
疆域是国家政权的整体版图,而非狭义的“户部版图”政区。“户部版图”是国家内部的区域划分,与疆域版图有别,却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国家版图主要是由若干政区组成。如果国家边缘地带的政区划分不明确或有争议,也就无法判断国家政权的确切管辖范围,无法确定国家的边界。事实上,这种情况古今中外都是普遍存在的,它也就是目前世界各国许多边界历史遗留问题的症结所在。尽管近现代以来,解决国家边界纠纷已经出台了若干国际法或国际准则,但对于判断历史上的国家边界纠纷,未必完全适用。
……
本书是关于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一本论文集,主要分为“历史文化”“人文情怀”“空间区域”“物质文明”等若干板块,收入原创论文10余篇。此文集内容丰富,既有我国历史政治地理研究方面的理论创新,也涉及区域历史地理学、生态环境学、社会经济史等学术领域的若干问题。此文集史料运用丰富,除传世文献外还运用了大量新发现的碑刻、档案等珍稀文献,并对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和解读。总之,此书对世人了解和深入研究我国历史政治地理及区域历史地理等内容具有借鉴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