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喜欢这样学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5.55
6.0折
¥
59
全新
库存81件
作者黄翔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68848
出版时间2024-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2194164
上书时间2024-11-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外科医生,畅销书《加油吧,大脑!》《最强大脑》作者,第三季健康脱口秀全国总冠军、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首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英才、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研究基金及牛顿基金获得者,主理自媒体视频号“小黄医生”。
目录
引言学习可以改造大脑,聪明可以被创造001
第一部分
认识大脑:学习中的脑科学
Chapter1
揭秘大脑: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一、学霸是长了“优秀的脑回路”吗?011
二、脑外科手术的发现013
三、藏在微观世界里的秘密014
四、智力不在于开发,而在于刺激021
Chapter2
学会学习:重构大脑的内部模型
一、天才、天赋背后的脑科学原理031
二、改造大脑的微观物质世界037
三、大脑认识及改造世界的运行程序044
四、怎样合理改造大脑,建立内部模型?059
0第二部分
提升学习力,让大脑高效运转
Chapter3
设定目标:让孩子主动学习的脑科学秘密
一、求知欲,大脑成长的原动力065
二、怎样让大脑自动实现目标?070
三、大脑的成长途径:从制定目标到实现目标074
四、顺应大脑的规律,让孩子主动学习079
II大脑喜欢这样学
Chapter4
训练专注:提升效率,训练大脑跟你一起做时间管理
一、分心不是你的错087
二、打开大脑专注之门的钥匙090
三、专注力训练:
短时间内将大脑能量推向极致的秘密099
四、“改造大脑”的专注力实践109
Chapter5
对抗遗忘:用建模式学习提升记忆力
一、建立内部模型,让知识属于你117
二、手把手教你快速建立知识的大脑内部模型118
三、别忘记巩固你的内部模型132
Chapter6
积极反馈:让错误成为学习的一部分
一、反馈是大脑学习进化的机制141
二、寻找错误,因为错误也是学习的一部分145
三、寻找奖励:
怎样夸奖学习者才能让他们欲罢不能?150
四、在主动输出中寻找反馈153
五、找个好导师,主动向导师寻求反馈155
Chapter7
高效休息:怎样呵护大脑,让孩子吃好睡好?
一、大脑累了,需要休息161
二、睡觉也是学习的一部分169
三、打造学习者的高质量睡眠172
四、健脑需要什么样的饮食?174
Chapter8
调节情绪:如何提高孩子的情绪韧性?
一、“高分低能”只是善意的谎言187
二、情商是怎样练成的?189
三、对抗压力,轻装上阵学起来196
四、抑郁症离你并不遥远204
IV大脑喜欢这样学
第三部分
超越竞争: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Chapter9
人脑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
一、AI时代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和挑战?220
二、AI的本质以及人脑对机器思维的超越225
三、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230
后记237
延伸阅读
内容摘要
培养科学高效的用脑策略,养成学习型大脑,充分释放孩子的潜力与能量,让大脑自动为你工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是分心怎么办? 孩子明明很刻苦,成绩为什么没有进步?
如何增加孩子的记忆力?
孩子靠前紧张、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准怎么办?
怎样呵护大脑健康,补充脑力?
……面对这些难题,科学的习惯与策略比埋头苦读更有效。
医学博士、华山医院脑外科医生黄翔从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出发,告诉我们:从解剖学上讲,并不存在所谓的“聪明的脑回”或“笨的脑回”学习也不是一件痛苦的、“逆人性”的事。只要顺应大脑的运作规律,通过习惯强化神经连接和神经通路,建立内部模型,就可以充分开发大脑潜力,让大脑高效轻松地适应学习节奏。
他从建立目标、训练专注、建立模型、积极反馈、高效休息与情绪调节六大维度着手,讲述了如何建立起“内部模型”,养成学习型大脑,落位于解决孩子的学习习惯、睡眠与运动、情绪调节等问题,让孩子能精力充沛、活力满满地完成课业任务,准备充足、乐观积极地应对学业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主编推荐
1.健康用脑习惯+科学学习方法=高效与成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外科医生,从科学的角度揭开学习的内在逻辑。黄医生通过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和无数案例的积累,了解了大脑的运行规则。原来“学霸”们只是有意无意的踩中了大脑的节奏,顺应了大脑的规律,充分发挥了大脑的效能,才取得了学业的成功。
2.在重视教育+教育焦虑的当下,切中家长核心需求。关注了家长们既“望子成龙”又担心孩子学业压力过大、身心难以承受的矛盾点,给出一条高效,又无须死记硬背、熬夜刷题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孩子们减轻学习负担。
3.科普知识+科学方法+医学案例,解决孩子们学习中常见的多个关于大脑的问题,是适合普通人阅读的用脑指南。 针对大众对脑科学知识的缺乏,作者用简单、通俗的文字,写就了这本用脑指南,涉及提升脑力的许多方面,文章有温度,有趣,有血有肉,同时又有可参考性和实用性。书中将配有大脑结构说明性插图和趣味插图,帮助读者理解。
4.作者黄翔医生被称为脑外科医生里的段子手,创办“小黄医生说脑”短视频科普自媒体,总粉丝21万。曾经代表复旦参加大学生辩论赛,还打败过黄执中得了冠军。2019年受邀参加上海市科协主办“TELL+科学”科普讲堂,个人单次演讲视频上线后网络点击量累计破100万。
5.不仅是科学用脑指南,也是大脑养护书册。在学习策略之外,还提供了饮食、运动、情绪调节方面的建议和关怀,让学习者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取得理想进展。
6.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展望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场景,思考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精彩内容
引言
学习可以改造大脑,聪明可以被创造作为一名脑外科医生、一个脑科学工作者,和大脑打交道是我每天必须做的工作。我发现,大脑这个器官和身体别的器官(比如心脏、肺脏、肾脏等)有些不一样:它不仅管理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它还关乎人的智力、学习、事业和前途。
2022年8月,我的脑科学科普书《加油吧,大脑!》出版。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这本新书很受学生群体的欢迎。许多教育部门、学校及图书馆邀请我做讲座,共同探讨“学习中的脑科学”。在与同学们的接触中我了解到,对于用功读书的学生们来说,脑科学是刚需!
的确,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体、智力发育的关键期,如何做到健康用脑、科学学习,不仅对青少年影响深远,也是他们的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对大脑的运行规律有误解。
比如:早上起来后,是先吃饱再背书,还是先读书再吃早饭?怎样做能够记住更多内容?
许多同学会认为应该先吃饱,血糖上升,大脑工作效率会更高。
其实,应该先读书,再吃早饭。因为大脑分管记忆的海马回在适度饥饿、低温的条件下会被激活长时程增强(LTP)作用,提升记忆的效引言学习可以改造大脑,聪明可以被创造。所以中国人的老祖宗真的好聪明,他们不了解脑科学知识,却发现早晨起床读书效率更高,故而创造了“晨读”的方法,并在一代代学生中流传下来。可惜有一句配套的话并没有像“晨读”那样普及,那就是:先读书,再吃早饭,才能把你肚子里的学问和食物一起消化了。
凌晨3点,别的孩子尚在睡梦中时,6岁的玄烨已经起床,坐着轿椅赶往蒙馆读书。他摸摸自己的肚子,表示饿了。太监告诉他:“先生说了,咱们得先读书,再吃饭,这样才能把学问消化喽。”——摘自央视电视剧《康熙王朝》再比如:许多同学学习时会戴着耳机听音乐,这到底是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是降低了学习效率?
这要看你听的是哪种类型的音乐。最好是不带歌词的音乐。为什么?
大脑可以同时听到两个声音吗?可以,两侧大脑半球都有听觉中枢的存在。
大脑可以同时理解两个声音吗?不能,大脑的语言功能区只在单侧大脑半球中:要么在左边,要么在右边。
所以,就算你同时听到两个语言信号,你也只能理解其中的一个,另一个会被自动屏蔽。就像你一边打电话一边看电视剧时,会觉得“内存不足”:听清电话里说了什么就看不懂电视剧里在演什么了,反之亦然。
学习时,就算你是默读,大脑中也已经存在一个语言信号了。如果再听带歌词的歌曲,势必加入另一个语言信号,会造成干扰。因此,学习时,音乐可以作为背景,但尽量不要听带歌词的音乐。除非这首歌你已经听了千百遍,歌词对你而言是白噪声。
还有些同学,考试的时候觉得题目很熟悉,明明以前见到过,但就是想不起来答案。为什么?
是的,你考试时总是想不起来,但只要我一提醒你,你就会拍拍大腿激动地说:“对对对,就是这个!我当时怎么没想起来?!”比如李世民的弟弟叫什么名字?你想不起来。我说“李媛媛”,你说“不对”。我说“李方方”,你说“不对”。我说“李元春”,你说“也不对”。我说“李元吉”,你激动地说“对了”!奇怪,如果你不知道答案,那为什么能判断我说得对不对?这说明你脑中已经有一个答案,只是你提取不出来而已。
记忆分成“记”和“忆”两个部分。“记”是输入,“忆”是提取和输出。
我们把许多知识点储存在大脑里,就像把它们放在大脑知识仓库的某一个抽屉里。但是使用的时候,如果你找不到那个抽屉,知识点就提取不出来,所以考试时总是想不起来。你不是没记住,而是提取不出来。怎样能快速地找到这个抽屉呢?就是要不断地去打开这个抽屉。
我们想要记住一个知识点,大脑就要为其创造专门的神经连接;我们要快速地提取一个知识点,大脑也要设立专门的神经连接。要想考试的时候能立刻想起来,在学习的时候就要在“记”(输入)和“忆”(输出)上同时下功夫。
比如,背书不能只是一遍遍地看,而是要在看过一两遍后,把书合上,开始回忆书上讲了什么内容,此时就是提取的过程,也是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过程。复述书中内容时一定会有缺漏,而这恰恰就是你薄弱的环节,接下来你可以重点击破。
输出是最好的输入。好学生有一个特征,就是“好为人师”。学会一项本领之后,一定要应用出来。在教学和使用的过程中,你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顺应大脑规律的学习方式会让你事半功倍。大脑对于学生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一直觉得,它就像你养的一个宠物,可以帮你学习,帮你记忆,帮考试。你要好好养它,把它的毛撸顺了,踩中它的规律去学习。如果你逆着毛撸,把它整成一个杀马特造型,那它不仅不会帮你,反过来还要咬你一口。违背大脑规律的学习不仅不能提升学习效率,还有可能令人陷入“越学越差”的怪圈,使人丧失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这块料。其实你并非不适合学习,你只是没有与大脑合拍。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与大脑相处,少走弯路,我结合自己长期在国家脑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及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工作积累,写了这本书。
书的第一部分阐释了:学习在大脑中是怎么发生的?天才和天赋又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有“天生就适合读书的大脑”?智力要怎样“开发”出来?
我想告诉你:学习并非发生在精神世界,而是大脑中一种明确的物质活动。如同造房子,学习并不是画张设计图就可以,而是要在大脑中真砖实瓦地搭建。所以,学习的目的并非简单地记住知识点,而是改造大脑在微观世界里的物质结构!通过在大脑中建立一个个内部模型,让它变成一个“学习型”的大脑。
在书的第二部分,围绕着“建模式学习”,我提出了建立大脑内部模型的五个要素——设定目标、训练专注、对抗遗忘、积极反馈、高效休息,还提出了学习过程中的辅助性要点:如何在高强度的学习中调节情绪。
在书的第三部分,结合当下热点和自身专业,我阐释了AI(Art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本质以及人脑对AI的超越,讨论了如何培养面对未来的孩子。
这是一本关于脑科学原理和学习方法的书。希望大家能够打开视野,结合自身的学习条件等具体情况,利用书中的方法,顺应大脑的规律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并真切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