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奖大师谈博弈论
  • 诺奖大师谈博弈论
  • 诺奖大师谈博弈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诺奖大师谈博弈论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67.85 6.9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约翰·纳什 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329062

出版时间2024-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32146904

上书时间2024-11-24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约翰?F.纳什(JohnF.Nash):继冯?诺依曼之后最伟大的博弈论大师之一,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他提出的著名的“纳什均衡”概念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
约翰?海萨尼(JohnHarsanyi):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其杰出贡献是对塞局博弈的高度创新分析,以及博弈论与经济推理在政治和道德哲学上的应用。
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Selten):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法兰克福大学数学博士,德国波恩大学教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创立者。
罗伯特?奥曼(RobertAumann):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博弈论学会首任主席。
劳埃德?沙普利(LloydShapley):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和经济学名誉教授,对数理经济学,特别是博弈论理论做出过杰出贡献。
哈罗德?W.库恩(HaroldW.Kuhn):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数理经济学荣誉教授。其因与阿尔伯特?塔克共同开创的“非线性程序设计”理论而享誉全球。

目录
第1章  n人博弈的均衡点/约翰?F.纳什
第2章  讨价还价问题/约翰?F.纳什
第3章  非合作博弈/约翰?F.纳什
第4章  求解博弈的迭代算法/朱莉娅?鲁滨逊
第5章  扩展型博弈的等价性/F.B.汤普森
第6章扩展型博弈和信息问题/哈罗德?W.库恩
第7章  n人博弈的值/劳埃德?S.沙普利
第8章  随机博弈/劳埃德?S.沙普利
第9章  递归博弈/休?埃弗里特
第10章  没有附加支付的合作博弈的冯?诺依曼摩根斯坦解/罗伯特?J.奥曼  B.皮莱格
第11章  关于经济的核的极限定理/杰拉德?德布鲁  赫伯特?E.斯卡夫
第12章  合作博弈的谈判集/罗伯特?J.奥曼  迈克尔?马施勒
第13章  具有连续交易者市场的竞争均衡存在性/罗伯特?J.奥曼
第14章  n人博弈的核/赫伯特?E.斯卡夫
第15章  由“贝叶斯”参与人进行的不完全信息博弈/约翰?C.海萨尼
第16章  重大比赛/戴维?布莱克维尔  托马斯?S.弗格森
第17章  市场博弈/劳埃德?S.沙普利  马丁?舒比克
第18章  扩展型博弈均衡点完美概念的再检验/莱因哈德?泽尔腾

内容摘要
20世纪后半叶,博弈论领域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群星璀璨,创新迭起。本书精选14位享誉全球的博弈论泰斗所撰写的18篇里程碑式论文,是一部汇聚现代博弈论精髓的经典文集。
本书开篇即以约翰?纳什的博士论文为引,凸显了纳什对博弈论乃至整个经济学领域的深远影响和贡献。此外,书中还广泛收录了诸如约翰?海萨尼、莱因哈德?泽尔腾、罗伯特?奥曼、劳埃德?沙普利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经典力作。这些作品不仅构建了博弈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策略制定、均衡状态分析、信息架构等关键要素,还深刻剖析了合作与非合作博弈中的复杂动态与精巧机制设计。
本书是深入理解现代博弈论核心思想、原理、方法论,并把握其理论发展脉络、学术价值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必读宝典。

精彩内容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整个社会科学最大的变化或许就是博弈论的引入。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博弈论首先改变了经济学,继而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科学。博弈论的主要开创者是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Nash),博弈论最重要的概念和分析工具是纳什均衡。以纳什为界,经济学可以划分为纳什之前的经济学和纳什之后的经济学。当然,这个转变持续了数十年,大约到20世纪末才基本完成。
经济学是亚当?斯密创立的。在纳什之前,经济学基本上可以被定义为有关资源配置的理论,主要研究物质财富如何生产、如何交换、如何分配,它的核心是价格理论。我们过去说,懂不懂经济学就看你懂不懂价格理论。社会关系本来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中,每个人做决策时面临的是非人格化的参数,不是其他同样做决策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价格来间接体现。给定价格参数,每个消费者均做出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选择,于是就形成了需求函数;每个生产者均做出使自己利润最大化的选择,于是就形成了供给函数。这种思维进一步简化就变成了成本收益分析,或者叫供求分析。在市场当中,似乎总有一只“无形之手”来使需求和供给相等,从而达到所谓的均衡。这种思维应用于宏观经济学,就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这就是传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所以,保罗?萨缪尔森在他的教科书里有一句隐喻:“你可以让鹦鹉变成经济学家,只要它会说需求和供给。”新古典经济学家在发展出这套非常成熟的价格理论之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确实逻辑严谨、形式优美。但当我们用这样的理论去分析社会问题时,就会面临很多困难。其中一个困难就是大量的行为其实是没有价格的。最简单的例子是,政治谈判和竞选就没有价格,这里的没有价格是指没有用货币表示的价格。另外,人们在实际决策中不仅关心物质利益,还关心非物质利益。比如,我找工作的时候并不只关心工资,我还关心其他方面,如工作环境、影响未来职业发展的因素、这个职业的社会声誉等等。有些职业的工资可能不高,但是它使从业者有成就感。比如媒体记者的工资不算高,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从事这一行呢?因为它有着很高的成就感。经济学家其实也是这样。这是价格理论难以分析的。
更为重要的是,人在做决策时面临的不一定只是非人格化的参数,还面临其他人的决策。这时候,他做还是不做某件事,依赖于其他人做还是不做;或者他的选择,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地只面临价格或收入等非人格化的参数。比如,两个人讨价还价时,一个人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价码是多少,依赖于他认为对方的价码是多少,而不是在给定的价格参数下机械地选择。即便应用于最简单的例子——去地摊上买东西,传统价格理论的局限也很大。
传统经济学假定,一个生产者在做决策时,要素价格给定、产品价格给定、生产技术给定,然后最小化成本,选择最优要素投入组合,再选择最优产量。但在现实竞争中并非如此。比如寡头企业做决策时,价格不是给定的,它不仅取决于己方,还取决于对方。这时就没有办法用传统价格理论进行分析。
当然,传统经济学的这些局限性并没有阻碍经济学家试图把传统价格理论应用于非经济问题的研究,这方面的典型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GaryBecker)。他试图用经济学方法去分析所有的人类行为。另外我们知道,法经济学也试图用成本收益方法来阐述法律制度。
现在来看,这些研究总体上并不令人满意,这时就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更为一般化的分析方法来克服前面所讲的价格理论的缺陷:它可以用于分析非价格、非物质的东西,可以用于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直接互动的情况。这种方法就是博弈论。
在约翰?纳什于1950年发表他的经典论文之前,也有其他学者提出过博弈论思维,比较有名的是19世纪法国数学家安东尼?古诺和约瑟?伯特兰,以及20世纪计算机的发明人冯?诺依曼及其合作者奥斯卡?摩根斯坦。但博弈论真正成型还要归功于纳什。所以我们一般认为,博弈论的创始人就是纳什。纳什对博弈论的贡献,在某种意义上就像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贡献。在斯密之前也有很多经济学理论,但他是第一个把它们整合成系统理论的经济学家。
博弈论是分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决策的一般理论。所谓“互动”,是指一个人的所得(如效用、利润等)不仅依赖于自己做什么,也依赖于其他人做什么。因此,他做什么选择依赖于他预测别人会做什么选择。纳什对博弈论的最大贡献是定义了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概念。它是博弈论最重要的分析工具,其他均衡概念都是它的变种或修正版。假定每个人独立做决策,什么样的结果最可能出现?纳什均衡就是理性人博弈中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或者说最可能出现的一种策略或策略组合。如果博弈的不同参与人的策略(选择)组合构成纳什均衡,这就意味着给定别人的选择,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单方面改变自己的选择。比如,如果一个制度是纳什均衡,这就意味着给定别人遵守它的条件,每个人都愿意遵守它。反之,如果一个制度不是纳什均衡,这就意味着至少有一部分人不会遵守它,也可能所有人都不会遵守它。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RobertAumann)和博弈论专家塞尔久?哈特(SergiuHart)在一篇文章里说,博弈论可以被视为社会科学中理性一脉的罩伞,或者说为其提供了一个“统一场”理论。这里的“社会”,可以做宽泛的理解,既包括由人类个人组成的社会,也包括由各种参与人组成的群体,如国家、公司、动物、植物、计算机等。博弈论不像经济学或政治学等学科的分析工具那样,采用不同的、就事论事的框架来对各种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如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国际贸易、税收、选举、遏制、动物行为等等。相反,博弈论先提出在原理上适用于一切互动情形的方法,然后考察这些方法在具体应用上会产生何种结果。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杰?迈尔森(RogerMyerson)教授曾说,发现纳什均衡的意义可以和生命科学中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意义相媲美,纳什构造了经济分析新语言的基本词汇。博弈论语言越来越多地变成了经济学语言。现在讲的社会科学的纯理论就是指博弈论,这种评价并非言过其实。
有了博弈论,经济分析就从传统的资源配置理论转变成了研究人类合作或者说激励机制的理论。经博弈论改造后的经济学不再是简单的价格理论,而是可以用于分析各种各样制度的理论。传统经济学只可以用于分析市场制度(也不尽如人意),而博弈论不仅可以用于分析市场制度,也可以用于分析非市场制度;传统经济学只可以用于分析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而博弈论不仅可以用于分析物质问题,也可以用于分析非物质问题;传统经济学只可以用于分析经济问题,而博弈论不仅可以用于分析经济问题,也可以用于分析社会、政治、文化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博弈论还可以用于分析物种和制度的演化。有了博弈论之后,演进分析变得更透彻了。
所以说,博弈论使经济学发生了根本性转型,也正在使其他社会科学发生这种转型,包括政治学、社会学、法律学、国际关系研究、军事学,甚至最基础的心理学、动物学都开始运用博弈论发展出的分析方法。
当然,作为一种方法论,博弈论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特别是来自实验心理学家的批评。最大的批评是针对理性人假设的。博弈论继承了经济学的传统,假设人是理性的,每个人的决策都基于理性计算。不仅每个人自己是理性的,而且每个人都知道他人是理性的,也知道他人知道自己知道他人是理性的,如此等等。现实中的人当然不可能像博弈论假设的那么理性。一个人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我们有情绪,我们的认知有限,我们的毅力有限,我们也不是完全自利的动物,我们不可能对社会规范不管不顾。既然自己不可能完全理性,也就不能假定他人一定理性,这使得纳什均衡并不总是能给出合理的预测。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game)。设想两个人分一块蛋糕,A提出分配方案,B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如果B接受,则两人按照A的方案分配;如果B拒绝,则蛋糕被拿走,两人均一无所获。在理性人假设下,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是A把整块蛋糕留给自己,B什么也得不到,因为在拒绝的情况下B也只能得到0。但无数的实验证明,A分给B的份额远大于0,甚至可能接近蛋糕的一半。但到目前为止,对博弈论的批评与其说是动摇了博弈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不如说是推动了博弈论的发展,使博弈分析变得更为完善。在可预见的未来,博弈论一定会在社会科学中大放异彩!当然,如何将非理性行为纳入博弈分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约翰?纳什、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Selten)和约翰?海萨尼(JohnHarsanyi),以表彰他们三人对博弈论的开创性贡献。之后的大部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获奖的理由都与他们对博弈论(包括信息经济学)的贡献有关,这标志着博弈论进入了经济学的主流。
也正是在纳什等人获奖的1994年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我开始在北京大学给经济学博士生开设博弈论课程。应该说,这是博弈论首次进入中国大学的经济学课程。我于1996年出版了《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教材,对在中国推广博弈论做了一定贡献。2004年我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全校通选课“博弈与社会”,该课程受到了来自不同院系的本科生的欢迎。2013年,我出版了面向整个社会科学读者群体的《博弈与社会》(2014年出版了教材版《博弈与社会讲义》),得到了读者的积极反馈。
除了我的上述两本书外,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先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外文版博弈论教材和专著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也有其他中国学者出版了与博弈论有关的图书,从而使博弈论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但与学术市场对博弈论图书的潜在需求相比,供给远远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细说博弈”丛书的出版正逢其时。这套丛书既有入门级的,也有专业级的。作者都是全球博弈论领域的顶级学者,其中不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包括约翰?纳什、约翰?海萨尼、莱因哈德?泽尔腾、罗伯特?奥曼、托马斯?谢林、罗杰?迈尔森、阿尔文?罗斯和劳埃德?沙普利等。我相信,这套丛书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在中国经济学界和社会科学界产生积极影响,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