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东京十二面相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0.59
4.3折
¥
4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日]《文艺春秋》编辑部 编 陈瑜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9696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31579605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月刊《文艺春秋》是由日本文学家菊池宽创刊于1923年的文学刊物,拥有数十万读者。“五十年后的《直击东京》”是为了迎接2020(2021)年东京奥运会、致敬作家开高健于1964年第一次东京奥运会之前撰写的经典纪实文学《直击东京》而特设的专栏,邀请含多位大宅壮一奖获得者在内的知名非虚构作家参与创作,从各个侧面捕捉东京这座城市从昭和到平成五十多年来的变化。2019年《文艺春秋》编辑部将专栏文章精选十二篇,汇集为本书出版。 译者 陈瑜 1993年出生于江苏常熟。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学士,九州大学经济地理学硕士。现居上海。译作有池田义博《记忆高手》等。 "
目录
\"【目录】
序言
哥斯拉和超高层公寓——在高楼林立的街道上,连哥斯拉都显得矮小(高山文彦)
强烈反对托儿所的人们——待收容儿童不断增加,居民们却不再宽容(森健)
直面儿童虐待问题,儿童咨询所面临的挑战——夹在父母和社会之间的职员们(稻泉连)
女生不愿上东京大学的原因——外地女性考生数量极低(松本博文)
离不开“深夜广播”的生活——东京的夜空下每晚收听广播的人们(樽谷哲也)
精英聚集的“小印度”——21世纪人数迅速增长的印度IT技术人员(佐佐木实)
不断进化的“鸽子巴士”——与时俱进创建新的热门路线(小林百合子)
八丈岛的渔夫和青梅的猎人——东京的南北两端残存的野性时空(服部文祥)
当下年轻女性热衷参拜神社——为什么寄希望于“不可见之物”呢?(野村进)
支持着新型3K职业(家政、护士和护理)的菲律宾人——老龄化社会中的新劳动力(西所正道)
浮沉于将棋圣地的男儿青春——今天这里也诞生了赢家和输家(北野新太)
JR货运“隅田川站”的当下——没有乘客的线路为何还能保留至今?(长田昭二)
\"
内容摘要
\"【内容简介】:2019年5月,日本结束了平成时代,进入了令和元年,此后,原先2020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因新冠疫情推迟到2021年。回溯历史,第一次东京奥运会的召开是在1964年,当时的日本借着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风,朝着世界强国的目标高歌猛进。然而,进入平成年代后,昭和的繁荣成为了过去,各类社会问题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而开始显现。但与此同时,在逐步放缓的城市节奏下,沉淀于时代底色中的人生百态却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浮出水面,让人重新认识这座大城市中充满温情的一面。
本书是从2016年至2019年于月刊《文艺春秋》上连载的“五十年后的《直击东京》”专栏文章中,精选反映了东京“人”的变化——居民生活状态和个人意识变转——的十二篇文章,由12名非虚构作家(其中多位曾获大宅壮一非虚构作品奖)各自选择不同的主题采访、撰写而成。从被高层建筑引发日常生活感觉失调的都市居民,到在远郊山野和海岛以传统方式营生的猎人、渔师;从因嫌噪音污染、反对建立幼儿园的老人,到为家暴儿童提供保护的公立事务所职员;从深夜广播连接起的播音员和听众,到因心灵孤独而重启神社参拜之旅的青年女性;从云集于西葛西站附近的拖家带口的印度IT精英,到为上班族和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的菲律宾佣工……十二篇有温度的深度报道,十二幅多彩的社会拼图,展现出当代东京光与影的不同侧面,深入解读这座亦新亦旧的国际化大都市多元复杂的真实面貌。
主编推荐
"【编辑推荐】: 十二位非虚构作家 十二幅光影交错的社会拼图 揭开东京繁华面具下暗流涌动的人生百态 解读国际化大都市多元复杂的真实面貌 "
精彩内容
\"【精彩书摘】:东京从昭和走向了平成,这种时代变迁的气息,贯穿本书始终。在有的地方,昭和的气息被一脉相承地保留下来,而在另一些地方,昭和的味道早已荡然无存。此刻,随着平成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我们怀着想要记录下东京是如何从昭和走向平成的心愿,编写了本书。——序追求高度便利性、高效化、安全和洁净的后果是,都市空间变成了极端人工化的机器。人们生活在这个冷冰冰、毫无人情味的空间里,看上去似乎乐在其中,但实际上,他们只是被“收纳”在这里。过去,人与天地的交融感仿佛足以晃动身体,人的本能可以在一瞬间被唤醒。人能直观地体验到自己只是隶属于宇宙和自然,终有一天将面临死亡的命运,因而保持谦逊,同时又饱含生的欢喜。然而,现代都市空间试图去除人类身上这些灵性,只给人类特殊待遇,不断追求人类自身的舒适,并以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这简直就是现代主义的极致展现。——《哥斯拉和超高层公寓》我不认为当下的女性热衷神社只是出于表面上的原因。应该是有什么更深层的冲动,只是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人一旦失去了什么之后,便不得不面对自己该如何活着的问题。比如说,‘死亡’。父母逐渐老去,离开人世。配偶,或是自己的孩子先于自己离开。又或者自己生了病,碰上了灾害。在这种时候,她们便会意识到,收集朱印并不会为自己带来好运。但也因此,对于该如何活着的问题,她们会追问得更深。——《当下年轻女性热衷参拜神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