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减振降噪概论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9.55
5.1折
¥
5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程果,余文晶
出版社国防工业
ISBN9787118133257
出版时间2024-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2213013
上书时间2024-11-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何琳,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潜艇降噪技术研究、应用与教学30多年,某减振降噪领军人才,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带头人。任两项降噪专项工程技术总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明专利9项,出版专著2部。
目录
目 录一、船舶减振降噪技术沿革1.1从达芬奇到韦迪根1.2于无声处听惊雷1.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4从军到民的降噪未来二、基本概念2.1振动、辐射噪声与自噪声2.2声学基本量、分贝与频率2.2.1声学基本量2.2.2分贝2.2.2.1分贝的定义2.2.2.1采用分贝的缘由2.2.2.3分贝的计算2.2.3频率2.3全频带、宽带、窄带与线谱噪声2.3.1全频带、宽带、窄带与线谱2.3.2总级、频带级与频谱级2.3.2.1频带声压级2.3.2.2总声级2.3.2.3声压谱级2.3.2.4声源级2.3.2.5其他衍生概念2.4稳态、瞬态与偶发噪声2.4.1稳态噪声2.4.2瞬态噪声2.4.3偶发噪声2.5船舶噪声模型2.5.1频谱模型2.5.2潜艇噪声的分级2.6三大噪声源三、机械噪声源及其治理3.1机械噪声源3.2机械噪声形成机理3.3典型低噪声设备技术3.4核反应堆自然循环冷却剂系统3.5三类声通道四、第一声通道控制技术(上)4.1单自由度振动与单层隔振4.1.1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4.1.2 共振4.1.3 单层隔振4.2减隔振的概念4.2.1 减隔振评价指标4.2.2 减隔振的概念4.3减隔振元器件4.3.1 隔振器的主要性能参数4.3.2 隔振器主要性能参数4.3.3 隔振器选用原则4.4减振基座五、第一声通道控制技术(下)5.1双自由度振动与双层隔振5.1.1 双自由度线性系统5.1.2 模态5.1.3 双层隔振5.2多自由度振动与浮筏5.2.1 多自由度线性系统5.2.2 连续系统的振动5.2.3 浮筏的概念5.2.4 浮筏隔振装置的应用六、第二、三声通道控制技术6.1第二三声通道传递形式6.1.1第二声通道传递形式6.1.2第三声通道传递形式6.2抗性消声理论6.2.1管路声学基础6.2.1.1均匀直管的声传递6.2.1.2变截面管的声传递6.2.2扩张管消声6.2.3旁支管消声6.3阻性消声理论6.3.1声波的吸收6.3.2声压计权6.4第二三声通道控制技术6.4.1第二声通道减振6.4.1.1减振软管6.4.1.2弹性支撑6.4.1.3阻尼包覆6.4.1.4其他措施6.4.2第二三声通道消声6.4.2.1抗性消声6.4.2.2阻性消声6.4.2.3阻抗复合消声6.4.2.4有源消声七、桨轴噪声控制技术7.1桨轴系统概述7.2螺旋桨噪声及控制方法7.2.1螺旋桨噪声分类7.2.1.1唱音7.2.1.2空化7.2.1.3其他噪声7.2.2螺旋桨噪声控制方法7.2.2.1外形及材料优化7.2.2.2泵喷推进技术7.3轴系噪声及控制方法7.3.1轴系噪声分类7.3.1.1轴承摩擦7.3.1.2轴系振动7.3.2轴系噪声控制方法7.3.3摩擦控制7.3.3.1设计改进7.3.3.2无轴推进7.3.4轴系减振7.3.4.1轴系减振器7.3.4.2轴系减振浮筏八、水动力噪声控制技术8.1水动力噪声的机理8.2典型的水动力噪声8.2.1直接辐射噪声8.2.2二次辐射噪声8.2.3流激空腔噪声8.3水动力噪声测量技术8.4水动力噪声控制技术8.4.1船体线型优化设计8.4.2附体结构优化设计8.4.2.1一体型围壳8.4.2.2薄翼型围壳8.4.2.3带填角围壳8.4.3空腔噪声控制8.4.4水声材料技术九、声呐平台自噪声与声目标强度控制技术9.1声纳和声纳方程9.1.1被动声纳方程9.1.2主动声纳方程9.2声呐平台自噪声9.2.1声呐平台自噪声的概念9.2.2声呐平台自噪声的控制方法9.3声目标强度9.3.1声目标强度的概念9.3.2声目标强度的控制方法9.3.2.1优化外形9.3.2.2消声瓦十、动态声学特征管理技术10.1潜艇动态声隐身10.2潜艇声学故障10.3 潜艇动态声学特征管理10.3.1螺旋桨空化噪声监测10.3.2潜艇声学故障诊断10.3.3辐射噪声在线预报10.3.4战场态势评估十一声学设计、建造与测试11.1船舶声学设计方法11.1.1减振降噪措施选用11.1.1.1制定顶层指标11.1.1.2指标分解和技术集成11.1.2舱室布置11.1.3船体基座优化11.2船舶声学质量管理11.2.1优化组织模式11.2.1.1用户主导设计11.2.1.2集成产品各方充分参与11.2.2施工工艺创新11.2.2.1模块化建造11.2.2.2计算机辅助建模11.2.2.3改善基础设施11.2.3加强全程监管11.2.3.1三方验收监督11.2.3.2人员声学培训11.3船舶声学测试技术11.3.1测试项目11.3.1.1航行状态声学测量11.3.1.2系泊状态声学测量11.3.2测试要求11.3.2.1对参试船舶要求11.3.2.2对试验海区要求11.3.2.3对测量船及测量系统要求11.3.3测试设备11.3.3.1测量水听器11.3.3.2加速度计11.3.3.3其他传感器11.3.4测试场
内容摘要
本书内容包括:减隔振的基本理论,包括单自由度振动、单层隔振、双自由度、双层隔振的机理、计算模型,多自由度振动与浮筏的原理,减隔振元器件、减振基座的基本情况;第二、第三声通道声学传递特性,包括第二、三声通道的典型控制技术;桨轴噪声形成机理,包括螺旋桨降噪技术、轴承减振技术;流激噪声形成机理,包括围壳等附体结构设计,复合材料技术;声纳平台自噪声控制技术,声目标强度理论与声学覆盖层技术;动态声学特征监测、评估技术,涉及船舶降噪组织、管理的一般方法;潜艇顶层声学设计技术、声学测试分析技术;声学质量的概念,低噪声建造技术等,以期帮助读者对各类典型减振降噪技术和装备有一定认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