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唐到底盛在哪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盛唐到底盛在哪儿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4.53 3.6折 39.9 全新

库存26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赓哲|责编:丁小卉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79174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9元

货号31833781

上书时间2024-11-18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于赓哲,武汉大学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现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隋唐史的教学、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荣获多项学术奖项。曾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
出版有《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唐朝人的日常生活》等。曾受邀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同时在B站持续更新历史文化科普,深受读者观众喜爱。

目录
第一章  大国气象:唐朝为何有开放包容的气质?/ 001
第二章  另类视角:日本、突厥、阿拉伯对唐朝看法各不相同?/ 013
第三章  兼容并包:唐朝的各民族关系如何达到动态平衡?/ 025
……
第九章 千古女帝:武则天的思想在当时是降维打击?/ 104
第十章 唐朝名媛:唐朝的女人如何活出自我?/ 114
第十一章 唐朝婚姻:唐人的婚姻观与贞操观 / 128
第十二章 科技发明:解密唐朝的那些黑科技 / 144
第十三章 唐朝之美:唐朝人的审美观 / 157
第十四章 人才选拔:唐人的科举制与文学 / 175

内容摘要
本书是解读盛唐时期历史科普类书籍,作者于赓哲从唐朝的性质、唐代的民族关系、唐人眼中的外部世界、外国人对唐朝的看法、丝绸之路对唐人日常生活的影响、唐代众多女性的风采、唐代的婚姻观和贞操观、唐代的黑科技、唐代的科举与文学几个方面介绍了盛唐时期的历史知识,分析盛唐到底盛在哪儿。
在网上流行的关于盛唐的诸多说法当中,有的是真知灼见,但有的则是毫无根据的传言。在本书中,作者旁征博引,文本中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选择网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言加以分析,如安史之乱、怛罗斯之战、武则天等,以帮助大家认知一个真正的唐朝。 翻开本书,读懂盛唐到底盛在哪儿!

精彩内容
 《盛唐到底盛在哪儿》(第八章节选,有删减)这个阶段的武则天还有一件大事,就是与太子李治相爱。他们的相爱是地下恋情,在那时是不能说出来的。那时太宗正病重,这事传出来的话,不仅李治的太子位不保,武则天更是性命难保。等到太宗去世之后,高宗顺利继位,又到感业寺私会武则天。宫中的王皇后得知消息后很高兴,怂恿自己的老公让武则天蓄发还俗,然后把她接回宫中,拜为昭仪。
王皇后之所以不吃醋,听说老公在外边有人还那么高兴,是因为她那时正在跟另外一个情敌萧淑妃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萧淑妃很受宠,王皇后不受宠,因为王皇后没有生育能力,而萧淑妃有儿有女,因此高宗喜欢萧淑妃。王皇后与萧淑妃正斗着,听说皇帝在外面又有新的相好了,于是赶紧接回来,用来分散皇帝对萧淑妃的爱。在王皇后看来,反正自己也不受宠,多一个女人对她来说无所谓。但她没有想到,将武则天引入这场后宫争斗的后果,会是自己和萧淑妃双双被废。
那武则天是怎么斗倒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呢?有一个盛传已久的故事,就是所谓的“武则天杀女”事件。《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记载,武则天当昭仪时生了个小女儿,王皇后去看望。
等王皇后走了以后,武则天悄悄潜入卧房,把小女儿掐死,再盖上被子。这时皇帝也来看望小公主,结果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惊问:“谁刚才来过?”因为左右的人没有看见武则天进来,于是汇报:“王皇后来过。
”高宗勃然大怒,说:“后杀吾女!”由此下定决心,废了王皇后和萧淑妃。
这个故事盛传已久,但我认为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首先,这个故事记载于《新唐书》,而不见于《旧唐书》。因为宋朝人对武则天特别反感,所以他们著书有着
强烈的立场性,《新唐书》的作者宋祁、欧阳修等人也
是如此,凡是不利于武则天的说法,他们一概采信。第二,这段记载本身逻辑不通。《新唐书》说武则天潜入卧房掐死女儿这件事没人看到,左右的宫女也都不知道,那么宋祁和欧阳修是怎么知道的?他俩难道在场?武则天也不可能自己去跟别人说,当年她女儿是她亲手掐死的。如果当事人武则天自己不说的话,还有谁会知道这件事?第三,也是我认为zui有力的证据,是《唐大诏令集》里还保留着当年唐高宗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的诏书,那里给王皇后、萧淑妃编造的罪名是“谋行鸩毒”,就是想毒死高宗和昭仪,根本没有提到所谓的“后杀吾女”。如果唐高宗真的相信“后杀吾女”的话,现成的罪名为什么不用?可见那时根本就没有这个段子。
武则天立后的过程很曲折。陈寅恪先生认为,武则天立后的过程中,主要的阻力不是王皇后、萧淑妃,她们本就已经逐渐失宠,否则高宗也不可能起废后的心思。真正的阻力来自元老执政集团,就是长孙无忌、褚遂
良、于志宁这些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唐太宗的托孤之臣。唐太宗认为自己的儿子李治性格
绵软,所以他留下了一个元老重臣集团,这里的核心人物就是长孙无忌。他手握太宗遗诏,又是李治的亲舅舅,管教起他来可以说是理直气壮。而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这个集团被陈寅恪认为是关陇集团zui后的残余,也就是关陇集团的zui后一批代表。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不要以为武则天一开始就是神通广大的。在武则天立后的过程中,武则天其实就是个“工具人”,是唐高宗的一枚棋子。通过武则天立后这件事,高宗要达到的目的,是昭示权力在自己这一边。
他要向元老重臣集团宣示独立性,而武则天只不过是他利用的一个工具而已。那时的武则天还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不能凭借一己之力扳倒像长孙无忌这样的重臣。说白了,这件事背后,是朝廷中的政治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现象。一个是庶族地主集团的崛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李义府、许敬宗、袁公瑜等。这些人都是中低级的官僚,他们看到高宗想立武则天为皇后,而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等元老重臣坚决反对,朝中无人敢出来支持皇帝,他们决定剑走偏锋,率先站出来表示支持,以此换取政治利益。这些人后来确实都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不过当时的他们人微而言轻,起不到关键的作用。
而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从元老重臣集团当中打开
的突破口。李勣,也就是徐世勣,《隋唐演义》当中的徐茂公,他可是元老中的元老,不仅是李唐建国的功臣,而且也是唐太宗的托孤四大臣之一。托孤四大臣中,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是一派,李勣是单独的一派。李勣是个政治现实主义者,他也不是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李勣心里明白,什么“太宗遗诏”,这些东西都是过眼烟云,自己现在服务的是新皇帝,新皇帝的利益才是自己的利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