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闲集
  • 三闲集
  • 三闲集
  • 三闲集
  • 三闲集
  • 三闲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闲集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8.38 4.8折 38 全新

库存30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迅|

出版社广西师大

ISBN9787559869791

出版时间2024-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2191481

上书时间2024-11-05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文学创作涵盖小说、文学评论、散文、诗歌和翻译等多个领域,留下六百多万字的文化遗产。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去世,享年56岁。

目录
导读
序言
无声的中国
怎么写
在钟楼上
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
匪笔三篇
某笔两篇
述香港恭祝圣诞
吊与贺
“醉眼”中的朦胧
看司徒乔君的画
在上海的鲁迅启事
文艺与革命



通信
太平歌诀
铲共大观
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革命咖啡店
文坛的掌故
文学的阶级性
“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皇汉医学”
“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
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柔石作《二月》小引
《小彼得》译本序
流氓的变迁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
书籍和财色
我和《语丝》的始终
鲁迅译著书目

内容摘要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三闲集》收录鲁迅先生在1927年至1929年间撰写的34篇杂文,文集结尾附《鲁迅译著书目》一篇。1927年,鲁迅从广州迁至上海后,遭遇了来自不同文学团体的围剿,他与这些团体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在这一时期,也有一些青年对鲁迅的立场和观点感到失望。《三闲集》集结了那时“所做的文字的错和至今还有可取之处的”。

主编推荐
※ 思路轰毁后找寻新出口的关键创作,拿自己开刀,为将来筑梦,献给真的声音——收录经典演讲《无声的中国》、名篇《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怎么写》《“醉眼”中的朦胧》,一字未删 讥诮名人、回应谣言,思想家鲁迅的爱与愁,怒目与低眉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真,自然是不容易的。——鲁迅 ※ 钱理群教授细致导读,讲述作为杂文家的鲁迅;全书详细注释,帮你扫除阅读障碍!——以许广平和“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合力编定的传世母本(1938年)为底,对文本中涉及的时代典故、事件人物、民俗文化等添加注释,深入浅出,手把手带你读鲁迅! 鲁迅的真正知音,是那些在地下、在暗中,默默拓荒、拾荒的人。鲁迅的杂文是为他们而写的,也因他们而获得了自己的真正价值和无尽的生命活力。——钱理群 ※ 知名青年设计师汐和联手波兰独立艺术家,为民国风注入活力,是致敬,也是新生——书架上必不可少的存在,收藏送礼两相宜,召唤你去翻阅,去感受! 整体视觉由设计师汐和操刀,简约的设计语言涌出生动的质感。封面是辩论的火花,也是有声的希望,采用有纤维感的棉玥纸,触感如棉的表面,凸显纯粹的阅读体验。内文选用微涂纸,底色淡雅,让阅读更加舒适。 ※ 首创民国风复古口袋本,更鲁迅,更中国!——裸脊锁线,可180度平摊×书脊刷色×内文黑红双色印刷×设计师精选字体细节完备,精致考究,从排版到字体散发生动的复古调性;95*148mm修长瘦版,通勤、旅途、度假阅读无负担,让读鲁迅成为生活的日常;黑与红的碰撞,是黑衣人磷火一般的眼光,是希望与绝望之间的张力。

精彩内容
序言
我的第四本杂感《而已集》的出版,算起来已在四年之前了。去年春天,就有朋友催我编集此后的杂感。看看近几年的出版界,创作和翻译,或大题目的长论文,是还不能说它寥落的,但短短的批评,纵意而谈,就是所谓“杂感”者,却确乎很少见。我一时也说不出这所以然的原因。
但粗粗一想,恐怕这“杂感”两个字,就使志趣高超的作者厌恶,避之惟恐不远了。有些人们,每当意在奚落我的时候,就往往称我为“杂感家”,以显出在高等文人的眼中的鄙视,便是一个证据。还有,我想,有名的作家虽然未必不改换姓名,写过这一类文字,但或者不过图报私怨,再提恐或玷其令名,或者别有深心,揭穿反有妨于战斗,因此就大抵任其消灭了。
“杂感”之于我,有些人固然看作“死症”,我自己确也因此很吃过一点苦,但编集是还想编集的。只因为翻阅刊物,剪帖成书,也是一件颇觉麻烦的事,因此拖延了大半年,终于没有动过手。一月二十八日之夜,上海打起仗来了,越打越凶,终于使我们只好单身出走,书报留在火线下,一任它烧得精光,我也可以靠这“火的洗礼”之灵,洗掉了“不满于现状”的“杂感家”这一个恶谥。殊不料三月底重回旧寓,书报却丝毫也没有损,于是就东翻西觅,开手编辑起来了,好象大病新愈的人,偏比平时更要照照自己的瘦削的脸,摩摩枯皱的皮肤似的。
我先编集一九二八至二九年的文字,篇数少得很,但除了五六回在北平、上海的讲演,原就没有记录外,别的也仿佛并无散失。我记得起来了,这两年正是我极少写稿,没处投稿的时期。我是在二七年被血吓得目瞪口呆,离开广东的,那些吞吞吐吐,没有胆子直说的话,都载在《而已集》里。但我到了上海,却遇见文豪们的笔尖的围剿了,创造社,“正人君子”们的新月社中人,都说我不好,连并不标榜文派的现在多升为作家或教授的先生们,那时的文字里,也得时常暗暗地奚落我几句,以表示他们的高明。我当初还不过是“有闲即是有钱”,“封建余孽”或“没落者”,后来竟被判为主张杀青年的棒喝主义者了。这时候,有一个从广东自云避祸逃来,而寄住在我的寓里的廖君,也终于忿忿的对我说道:“我的朋友都看不起我,不和我来往了,说我和这样的人住在一处。”那时候,我是成了“这样的人”的。自己编着的《语丝》,实乃无权,不单是有所顾忌(详见卷末《我和〈语丝〉的始终》),至于别处,则我的文章一向是被“挤”才有的,而目下正在“剿”,我投进去干什么呢。所以只写了很少的一点东西。
现在我将那时所做的文字的错的和至今还有可取之处的,都收纳在这一本里。至于对手的文字呢,《鲁迅论》和《中国文艺论战》中虽然也有一些,但那都是峨冠博带的礼堂上的阳面的大文,并不足以窥见全体,我想另外搜集也是“杂感”一流的作品,编成一本,谓之《围剿集》。如果和我的这一本对比起来,不但可以增加读者的趣味,也更能明白别一面的,即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这些方法一时恐怕不会失传,去年的“左翼作家都为了卢布”说,就是老谱里面的一着。自问和文艺有些关系的青年,仿照固然可以不必,但也不妨知道知道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