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的底气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8.86
4.9折
¥
59
全新
库存245件
作者口述:南怀瑾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9673350
出版时间2024-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2148930
上书时间2024-1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生于温州乐清的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青年时代立下接续中华文化断层的志业,躬身践行七十年。以“经史合参”的方式讲授各家典籍,不限教派门户,纵横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生动幽默,深受海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
\"
目录
\"第一章 家庭是教养的起点 4
一切教育从家庭开始 4
了解孩子的性情 6
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 9
教育最高的目的是培养人性 12
身心修养是中国教育的基本 13
用启发教育找回赤子之心 15
爱的教育与孝的教育 18
认识中国人的大家庭 20
做好家长比做好皇帝还要难 22
第二章 认清父母师长的责任 25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寄托给孩子 25
教育是引而不发,不是填鸭 28
父子之间不责善 32
曾国藩的教子经验 36
诸葛亮的诫子心法 41
修身齐家要注意五个心理问题 43
德行教育的四个重点 48
师道尊严与人格修养 51
尊师重道精神的沦丧 54
第三章 好教育要有好方法 58
做人好,做事对,才是学问 58
先有求知欲和质疑心,才能激发智慧 60
专注与持续是学习的关键 62
真正的学问是无知 63
道理都懂,怎么做到才是关键 64
越是受压制,孩子的反抗心越大 65
明白了道理,要不要马上去做? 67
读书是为了谁 68
天赋、志向不同,学习方法就不同 70
没有缺点的人就没有个性 71
好人格在生活中养成 73
真正的学以致用 75
第四章 君子:人格教育的目标 77
什么样的人才算君子? 77
君子不是书呆子,要才学识三者兼备81
君子不会盲目乐观,小人心中永远有事 84
不经历艰难困苦,难成真君子 86
无所畏惧的人实在很危险 87
学会尊重自己,懂得尊重别人 89
富贵应当怎么求 91
君子要时刻反省自己的个性 92
君子要成人之美,可怎样才是美? 94
第五章 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96
讲条件算利益,交不到好朋友96
别人给你送礼,收还是不收?100
不合理的钱,一毛也不要? 104
可以出卖劳力,但不能出卖节操 108
学会分辨他人的尊敬与侮辱 111
用生命守护道义、理想和人格 114
第六章 读书有什么用?
修身就是修正孩子的思想和心理
读书是为了做官还是为了赚钱?
成绩越不好的孩子越应该上名校
读书人要以范仲淹为榜样
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并不是孔孟之道
八股文也能养成好人格吗?
上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那就大错特错
发展教育是为了救亡图存
教育行业越发达,教育水平越低下
反省中国教育的错误观念\"
内容摘要
\"别让孩子生在一流的家庭,却只能接受末等的教养。教育的目的是学会做人,从身心修养开始,培养人性,走向自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从儿童到青少年,再到长大成人,南师在本书中,为广大父母师长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成长之路,也是一条传承千年的君子之路!?
第一章·家庭是教养的起点古往今来,好家庭一定有个好妈妈,所以讲教育必先讲母教。
第二章·认清父母师长的责任父母老师的行为、思想、情绪和动作,无形中都在塑造孩子,耳濡目染,这就是教育。
第三章·好教育要有好方法提炼孔子的教育思想,给家长老师一套好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第四章·君子是人格教育的目标提炼九条君子之道,助青少年养成高贵人格
第五章·做一个有尊严的人面临重大抉择和诱惑,君子如何守护道义、理想与人格,这是关乎一生的课题。
第六章·读书有什么用回归历史,串联历代教育的重点与得失,反思中国教育的过去和未来。
◎教育不是教知识,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论生活教孩子学做人,重点在于生活,先教怎么穿衣服、洗脸、端碗、吃饭。洒扫、应对、进退,这六个字包括了生活和人格的教育,是中国文化三千年来一贯的传统。
☆论父母古今中外的父母大都犯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一生做不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只会害了他们。父母只是把子女教育成人,使他们能站得起来,有自己的前途,至于子女以后怎样报答,能否出人头地,不必存什么希望。
☆论学习考试成绩好的便可入名校,不好的只能入差等学校,这岂不是教育体制自暴其短,掩耳盗铃?教育就是要教导无用者,使他变成有用,使愚者变成聪明人,我们应该反省深思,不能单以一法而埋没具有聪明才智的人才。
☆论家庭教育不是教知识,而是转化孩子天生不好的个性。真正的教育不是只靠学校,而重在家庭教育。父母怎样培养孩子呢?把自己的孩子看成别人的孩子,把别人的孩子看成自己的孩子。
☆论孩子的反叛人性是堵不得的。你说不可以,他就非做不可,尤其是对小孩。表面上你是父母、老师,听你的,但心里非常反感。就只这一点反感,慢慢积累起来,到最后他对一切事物都有了反抗的习惯。
☆论天才的教育如果子女聪明过度,父母便不能使他做超越年龄的进步,宁可培养他的厚重,向下扎根基深厚一点,培养健壮的身体,否则把他当天才教育,反会把孩子弄到岔路上,进步得太快,退步得更快。\"
精彩内容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寄托给孩子老实讲,上至大学、博士、博士后,下至幼稚园、小学,我对现在整个教育都不满意。别人不可以这样讲,我可以这样讲。这二十多年以来,有三十几所大学每年都发放“光华奖学金”,没有停过。“光华奖学金”是一九八九年成立的,钱是尹衍梁同学出的,但是他硬把我推为董事长,所以我很清楚教育的变化。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男的就是家里的太子,女的就是公主,父母和两边的祖父母及所有长辈,大家捧在掌心疼爱,太过分关心宠爱。这下坏了,未来这些人怎么教育?国家民族怎么办?这是大问题。
我也是独生子,原来家里环境很不错,但是我十二岁起就晓得什么是困难。当时家里被海贼抢光,从此以后没有钱读书,我就立定志愿,不靠家里出钱。当时在战乱中,可我还是要读书,还要起来救这个国家。我的父母没有像诸位做父母的那么关爱子女,难道是他们不关心我吗?他们当然很关心我,但是教育方法不一样,由我自由发展。我十九岁出来做事带兵打仗,因为太年轻了,就留个胡子冒充四十几岁。后来我的家乡也被日本人占领,音讯隔绝,家里人生死如何都不知道,有国破家亡之痛,我就靠自己站起来。这些人生的经历,统统与教育密切相关。
我认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一个错误,父母往往把自己一生做不到的愿望,下意识地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却忘记了自己子女的性向与本质。做父母的应当思考,如何正确地培养与辅导孩子,让他们成人立业。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读书、考试、上进,希望出人头地,是极大的错误观念。这样爱孩子,其实只会害了他们。
我简单明了告诉大家,《大学》上说“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父母对儿女有偏爱,所以只看到他的优点,而不晓得他的缺点。我们做父母的,要注意这两句古圣先贤的告诫。但是古人有另一面的说法,叫做“知子莫若父”,指出很重要的教育重点,是父母需要懂得自己子女的禀赋性向,因为老师和别人不见得真正全盘了解每一个学生。现在父母对孩子们的教育,只是过分宠爱关心,反而对子女的禀赋性向都没有深切关注。
我个人的经验,看了古今中外,全人类几乎都一样,都会犯这个错误,不过外国人好一点,中国现在这一代太过分了。“知子莫若父”,实际上,对儿女的禀赋性向,做父母的不一定看得清楚,因为有偏见,有偏爱。刚才讲这两个观点,看起来相反,但不尽然。
我没有兄弟姊妹,一辈子靠自己站起来,而今孙子也有孩子,已经四代了,我一概不管。为什么不管?天下儿女都是我们的儿女,为什么我家里的孩子一定要好?那别人家里怎么过?所以我对天下人的子女,都是平等看待。我只吩咐孩子们,不要一定想升官发财,一定想做什么大事业,一定想读什么名大学,只要好好学个谋生技术,可以生活糊口,一辈子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就好了。发财做官,都是过眼云烟的事。我对孩子的教育是这样,一切要他们自立发展,这就是古人所说“人贵自立”的道理。
举一个小例子给你们听。中国商业历史上有名的大商人群体,一个是晋商,山西的票号很有名,第二个是安徽的徽商,扬州是徽商的天下。中国有十大商帮。讲到做生意,徽商第一,晋商第二。宁波是近代的,江南有龙游商帮,广东有广东商帮等,这十大商帮大大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安徽人不只对经济财经的发展有贡献,对中国文化也有贡献,尤其是安徽妇女。我常讲中国文化能维系五千年,是靠家里有一个好太太,有个贤妻良母,不是靠男人,家中的妇女为中国文化挑起了担子。
安徽人很辛苦,对自己出身很感慨。注意,重点在这里,“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古代孩子是这样,父母对孩子用心培养,忍心把十二三岁的孩子送出来当学徒,绝没有像现在父母对孩子这样溺爱。我们当年也是这样。像我十九岁离家,十年后抗战胜利才短期回家,以后再没有回去过!也没有靠兄弟父母朋友的帮忙,都是自己站起来的。一个孩子要自立,只要希望他有一口饭吃,不要做坏事,出来做什么事业是他的本事与命运。
小孩子十二三岁就去做学徒,跟着学商,到外地发展;长到十七八岁或二十岁回来,家里给他订婚。旧时订婚,男女不必见面。讨了老婆,过个一两年又出来了,出来七八年,甚至十来年才回去一趟。所以安徽的男人对这些好太太都非常感激,老了为她们修个贞节牌坊。
你看那些伟人们都是自己站起来的,没有什么教育,都是自学出来的。我再一次跟你们讲,不要只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在讲爱的教育,中国古文有一句话,“恩里生害”,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恩情,可是爱孩子爱得太多,反过来是害他不能自立,站不起来。
清朝才子郑板桥(郑燮)有一句名言,叫做“难得糊涂”。他是江苏人,出身也很贫寒,自己站起来的,没有考取功名以前,靠卖画教书过活。后来考取功名,做到山东潍坊县令。我曾看过他给家里写的信,对我影响很深,这个就是教育。他叫家里的子弟们不要一定想多读书求功名,读书读出来,有学问,有功名,又做官,不一定有什么好处。
他是个才子,琴棋诗画无所不能,所以他说我们郑家的风水都给我占光了。以后的子弟们要像我这般样样都会,是做不到的啊!你们只要规规矩矩,学个谋生的技术,长大了有口饭吃,平安过一辈子,就是幸福。所以他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大字。怎么叫难得糊涂呢?笨一点没有关系啊,但是做人要规矩。他对自己写的“难得糊涂”四个字有注解,你们必须要留意,他说:“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老实讲,哪个父母晓得自己的孩子够不够聪明?像我看我的孩子,跟我相比都马马虎虎,不够聪明。我告诉孩子们,不要学我,充其量读书读到我这样多,事情文的武的都干过,有什么好处啊?没有好处,只有更多的痛苦与烦恼。知识愈多,烦恼愈深;受的教育愈高,痛苦愈大,我只希望你们平安地过一生。
昨天有个孙子打电话找我,我问:“你是谁啊?”“我是你的孙子啊!”“哦,我知道了,什么事啊?”“我的孩子要考某个中学,分数差一点点,他们告诉我,请爷爷您写一封信就行了。”我说:“你叫我爷爷对不对?你是我的孙子,你难道不知道吗?为自己的子孙写信,向地方管教育的首长讨这个人情的事,我是不做的,你怎么头脑不清楚啊!”“是啦,爷爷!这个道理我懂,可是我被太太逼得没有办法,一定要给你打个电话。”我说:“你告诉你的妻子,随便哪个学校都可以出人才,你看我一辈子都靠自己努力,这事绝不可以做。”今天这个孙子又给我打电话:“昨天爷爷的教训,我都跟家里的人讲了,大家都明白,您是对的。”我说:“我知道你心里也不舒服,但你们去反省,读的学校好不好有什么关系?你看世界上的英雄,像毛泽东、蒋介石,哪个是好学校毕业的啊?你说历代的状元,每个大学考取第一名,有谁做出了事啊?那些做大事的人,譬如美国的汽车大王、钢铁大王,都不见得是大学毕业的,为什么要这样注重学历啊?”所以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亦难”,真做个笨的人,也不容易,就怕孩子不笨,真笨了倒是真规矩、真老实,不敢做坏事。聪明的人容易做坏事,反而有危险,所以“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注意第三句话,很聪明,却要学糊涂,这就更难了,一切听其自然,好好努力,这是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几句话。
再说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尧、舜、禹,后代都不好,并不是坏,是不够聪明。我也做过父母,还四代同堂,我晓得孩子不够聪明,这四代聪明给我占完了。你们看水果树,有一年长了很多果子,接下去就要休息好几年。你们都是了不起的聪明人,不要再往孩子身上加压力。
我经验很多事,见到很多人,问到人家的父母时,不说“你爸爸干什么的,你妈妈干什么的”,以前我们对部下是很礼貌的,“你的老太爷做什么的?你的老夫人是农村的吗?几时来?我请你老太爷、老太太吃饭”。这样就可以晓得这个人的个性,其中有一部分是父母的遗传和家教。这里头学问很深的,大家要注意。
所以对孩子们不是叫你们不关心,而是不要爱得过分,放一步,让他自由发展。但是现代人都关心得过头了。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他知识,是把孩子天生遗传不好的个性转化,所以真正的教育不是只靠学校,而是家庭教育,父母最重要的是不可偏爱。孩子们有许多的个性,遗传自父母的优点很少,缺点特别多,大家仔细研究一下,拿孩子做镜子反照一下自己。有些孩子脾气特别大,有些孩子很忧郁,都是爸爸妈妈内在的遗传,孩子各种各样的心态跟父母都有关系。所以教育从家教开始,真正的教育在反省自己,孩子的缺点就是父母的缺点。学校不过是帮忙一下,现在人把教育都寄托在学校,这是错误的。
父母怎么样培养孩子呢?把自己的孩子看成别人的孩子,把别人的看成自己的孩子,要孩子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改过来。所以如何培养孩子,让他平安地过一生,虽是很重要的,但也全靠孩子自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