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八行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2.97
3.9折
¥
33
全新
仅1件
作者董鸣亭
出版社上海文化
ISBN9787553500614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3元
货号30644160
上书时间2024-10-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董鸣亭,女,1959年5月生。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原《新闻报》记者,上海市宁波旅沪同乡会会员,会刊特约记者。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微校教育资源专家。专栏作家。曾旅居日本多年,著有散文集《国立的雨》、报告文学《挑战无极限》、电影故事《霍生桑》、短篇小说《屋檐下的风铃》等。曾用草千里的笔名撰写了近二十年的专栏,积累了数百篇文学作品。系列作品入编文汇出版社《我的初恋》一书,散文《国立的雨》被收进《中外经典抒情散文集》。《水心的美》被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进《世纪之爱》,叙事散文《河边人家》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及主要新闻单位联合举办的“情系民居”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电影故事《霍生桑》在上海文联和上海电影制片厂联合举办的“建国五十周年电影剧本和电影故事征稿”中获得优秀电影故事奖。
目录
大裁缝和小裁缝
老肖家的剃头店
孔先生的“小人书”摊
小皮匠
姚大师的前世今生
“行贩”太公
“包饭作”和他的儿女们
老虎灶的记忆
扦脚女阿花
“大世界”娘娘
开棋牌室的女人
“拎出来……”
收旧货的人
梳头娘姨的今昔
一个司售家庭的变迁
“荐头店”和那些中介公司
跑街先生
柴爿馄饨
后记
内容摘要
老虎灶、小皮匠、包饭作、剃头店、小人书摊、
跑街先生……这些以上海石库门生活为背景的行业,有些已经消失,有些又有了新的发展。《上海十八行》这些故事中,可以窥见上海这座海纳百川,又极具生活气息的城市的演变与发展。
精彩内容
弄堂口有两只裁缝摊头,分别放在弄堂进口处的左右两边。听好了,是弄堂进口处的左右两边,这下,大家要
听的故事就来了。
放在左边的是用一块三夹木板搭出来的摊头,守在摊头边上的是一位皮肤白白的小个子,他操着一口道地的上海本地话,有时,天刮风了,西北风横穿过弄堂,把他摊头上的布料吹走了,他就将自己的小身板压在摊头上,叫着“风斜大斜大哉”。这时候,右边的裁缝摊头却坐着一
个大块头,他戴着一副老花眼镜,手里捏着一个铁做的熨斗,在一块西装布料上慢悠悠地熨过去熨过来。大块头听到了“风斜大斜大哉”的声音后,就停下手中的活计,走到左边的裁缝摊头,用他的大手往三夹木板上一压,用浓浓的宁波话说道:“风嘟嘟吹吹,人刮刮抖抖,格弄堂生
活饭咋吃吃。”说话间,大块头走到了弄堂口,拉来两块油毛毡,一块给了本地人,一块自己用来放在摊头前挡风。
俗话说同行如冤家,一个弄堂口放着两只裁缝摊头,就如一张面孔左右安了两只耳朵一样,按理说死也碰不到一起的。可这两只裁缝摊头,就一直这样放着,相安无事,还演绎了一段同行成朋友的故事。
大家习惯把这两个摊头按左右方位来区别,左边朝东,右边朝西。左边的裁缝是松江人,因个子长得小,人称小裁缝,小裁缝做的是中装。传说他是黄道婆的同乡,黄道婆教会了上海人织布,传授和推广轧棉机、弹棉弓、纺车、织机等工具和相关技术。当时,松江和太仓一带,棉纺织品色泽繁多,呈现出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松江生产的布匹名闻江南。在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
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被誉为“衣被天下”。同时,松江府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裁缝,小裁缝就出生在黄道婆的老家,也就是现在靠近徐家汇的华泾镇,而华泾镇出来的裁缝,他们的拿手绝活就是盘各种花式的纽扣。
对中装来说,纽扣是整件衣服的灵魂,特别是女装,对纽扣更有讲究,盘出来的纽扣有各种花式,什么枇杷扣、葡萄扣、蝴蝶扣等。如果是做件旗袍,那做工还要考究,先量尺寸,再做样板,还要试样。最讲究的是旗袍下摆的又,在叉的地方盘只纽扣,钉这只纽扣的时候,也是决定旗袍成败的关键时刻。所以,谁也不敢小看这个摆在弄堂左边的裁缝摊,因为弄堂里喜欢漂亮的女人们,她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小裁缝做的。
那时候,女人喜欢穿旗袍,男人喜欢穿西装,西装旗袍成为上海人文明的象征。特别是上海的沪剧,演的都是旗袍和西装的戏,《雷雨》里的繁漪,那身旗袍不知迷倒了多少上海女人,还有大少爷和二少爷那身雪白的西装,让上海的小开们都想拥有。有需要,就有市场,聪明能干的宁波人学的是红帮裁缝,从为外国人做西装到在弄堂口摆只裁缝摊头,于是所有的上海人都知道了,西装是宁波人做得好。
弄堂进口处的右边摊头,它的主人就是做西装的宁波人,他长得胖头胖脑的,大家都叫他大块头。也就是说,这两只裁缝摊头摆在弄堂口,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