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随笔选/大夏书系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9.76
5.6折
¥
3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李镇西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25665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3424523
上书时间2024-10-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镇西,四川乐山人,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当代知名教育家。先后任教于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在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任校长多年,并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做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浯文教学示范公开课200多堂,代表作有《爱心与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给教师的36条建议》等。曾荣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曾被提名为“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
李镇西从教多年,坚持践行科学的素质教育,获得各界的肯定与推崇,2007年7月3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题词说:“他走的乡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确的,他和同事们通过‘提升教师、关爱孩子和影响家长’三件事。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富有创意,符合实际,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我向他们表示敬意。”
目录
代序 是否还保持着最初的童心?
第一辑 情寄教育
用童心报答童心
教育漫笔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学习陶行知伟大的师爱精神
追随苏霍姆林斯基——纪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诞辰80周年
关于培养学生平等意识的实践
教育的魅力在于个性——《恰同学少年》序
青年班主任怎样提高科研修养
童心:师爱之源
甜蜜的“苦差事”——谈班主任的苦乐观
我为什么主动要求当班主任?
第二辑 若有所思
中小学国情教育刍论
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思考
引导学生选择真理
“习惯”、习惯思维及思想教育——高考作文阅卷随感
沉重的思考——中学德育的危机及其原因初探
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
论考试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兼评“混班交叉”的考试方法
“解放班主任!”
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再谈“解放班主任”
民主教育: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兼谈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
德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第三辑 “素质”漫谈
素质教育系列谈
不仅仅是“少布置作业”——也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
素质教育:一个无奈的概念
第四辑 心灵写诗
应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一次调查的启示
浅议“早恋”
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正直 团结 勤奋 创造——关于“未来班”的实验报告
培养胸襟开阔的爱国者
引导学生发现美
让班级管理更加科学、民主——再论“权威转化”兼答李荼晶同志
你们是我永远的青春礼物
后记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内容摘要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随笔选》是特级教师李镇西的早期教育随笔选,尽管多数文章是他从教早期所写,但当年的思考和做法,至今仍有借
鉴和启迪意义,尤其是对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文章再现了他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的历程,从中可以总结出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和内在规律。
本书一大亮点在于,在“整理附记”中,作者又以今天的眼光对过去的思考和做法进行了再思考,值
得年轻教师细细品读。
精彩内容
童心:师爱之源常有人把教师称为“娃娃头儿”“孩子王”,不管这称呼是褒还是贬,至少说明教师总是与孩子们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心灵总是年轻的。的确,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虽然随着岁月的流
逝,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儿童般的情感。裴斯泰洛齐在《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中这样深情地写道:“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某校初中班有一位性格开朗、学习成绩很好的女孩子,有几天她在课堂上却神情忧郁、无精打采。班主任一了解,原来不久前这位女孩子家里的一只小花猫死了,她因此非常难过。班主任没有批评她,而是买了一个精美的瓷器小猫送给她,并温和地对她说:“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在你的生活中,还有比死去的小花猫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你的学习。振作起来吧!”这以后,小女孩逐渐恢复了开朗活泼的性格。如果说这位班主任对这位女生思想开导得很成功,那么,他的秘密就在于他首先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否则,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儿童般的兴趣。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固然应平易近人,但切不可显出过分的孩子气,因为这样会使教育者丧失起码的尊严。但我认为,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作为成人,教师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班主任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也许你并不喜欢足球,但你的学生在课间谈起马拉多纳便眉飞色舞,那么你最好关心一下电视台的足球赛转播;也许你对港台流行歌曲并不太感兴趣,但你的学生对此如痴如狂,那么,你也不妨多少听听刘德华、郭富城;也许你并不爱看武侠小说,但你的学生有时连上课时都在偷偷地读金庸、梁羽生,那么你也不妨硬着头皮读读《鹿鼎记》《倚天屠龙记》……这绝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
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带他们去郊游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
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儿童般的思维。我们常常说要多理解学生,但有时学生的言行,站在教师的角度看,是很难理解的。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就很容易理解了。这当然不是说要把教师的思想降低到学生的水平,而是说如果我们学会点“儿童思维”,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学生,从而更有效地引导
并教育学生。正是具备了儿童般的思维,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韩凤珍同志在教育中努力发现孩子们身上缺点的可爱性。韩老师曾在《彻底解放那些被冤枉的孩子》一文中举例分析说:“一个低年级小学生家住三楼,家里水管坏了,她看到爸爸妈妈常到一楼提水,并很注意节约用水。有一天,她学习刷锅洗碗后,又坐在小板凳上,在锅里洗起脚来。爸爸妈妈一见,全都惊叫起来:‘你怎么能在锅里洗脚呢?’那小女孩却回答说:‘我洗完了碗,见锅里的水还很清,倒掉多可惜啊,就洗了脚嘛。’……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的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寻求心理满足。但是,他们生理、
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考虑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了坏事,这是很自然的。因此,我们把孩子们做的那些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
儿童般的纯真。童心,意味着纯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也正是人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但是,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当教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他就开始置身于几十位学生的监督之中,哪怕表现出一点点矫饰、圆滑、世故、敷衍塞责、麻木不仁、玩世不恭……都逃不过学生那一双双明净无邪的眼睛,并会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上留下阴影。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副面孔,但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正因为如此,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中告诫教育者:“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1995年6月1日整理附记本文发表在1995年7月10日的《光明日报》上后,我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有人在信中提出疑问:“童心固然可贵,但童心怎能取代教育?”我回信说:“童心当然不能取代全部教育,但教育者的童心是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如果某个教师不具备童心,那么他最好改行干别的,因为若勉为其难,他很痛苦,学生也会很痛苦。所以,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2014年6月8日P61-6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