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他们的故事和文化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51.97
6.6折
¥
79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赖德烈;陶李春[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32634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31716326
上书时间2024-10-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赖德烈(1884—1968),20世纪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耶鲁大学传教史和东方学教授,曾任美国历史学学会主席和美国基督教学会主席。作者师承19世纪著名汉学家卫三畏,成为近代美国汉学额开拓者和领军人物(后为费正清及其领导的哈佛学派所接续)。作者治学严谨,著作甚丰,本书为其汉学代表作,另有基督教史研究代表作《基督教在华传教史》和《基督教扩展史》等。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帝国舞台:地理因素及其影响
第二章 帝国开端:夏商周(至元前 221)
第三章 帝国形成:秦汉(前 221— 公元 220)
第四章 帝国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第五章 帝国繁荣:隋唐(589—907)
第六章 帝国撑持:两宋(960—1279)
第七章 帝国混融:元朝(1279—1368)
第八章 帝国再造:明朝(1368—1644)
第九章 帝国鼎盛:清朝(1644—1838)
第十章 帝国衰落:西方冲击下的转变(1839—1860)
第十一章 帝国自救:西方冲击下的变革(1861—1893)
第十二章 帝国瓦解:西方冲击下的转型(1894—1945)
第十三章 华夏新生:新中国成立(1945—1949)
第二部分
第十四章 人口
第十五章 政府
第十六章 经济
第十七章 宗教
第十八章 家族
第十九章 艺术
第二十章 文学与教育
结语
译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讲故事,首先介绍中国地理环境,然后依时为序讲述其历史沿革;第二部分是品文化,分专题介绍中国主要时期的文化和制度,包括人口、政府、经济、宗教、家族、艺术、文学和教育。
精彩内容
谜一样的中国人家族制度的存在如此普遍,力量如此强大,势必影响社会生活。国家本身就是一个大家族(家天下),中国人眼中的政府为“父母政府”。理论上,官员(父母)是百姓(孩子)的监管人,两者关系由感情和责任维系。实际上,“父母”既可以给你一切,也可以拿走你的一 切。家族也是一个保守机构,它由长辈统治,维护旧日理想。显然,这有利有弊。它既可防止体制解体,也能阻止创新变革。和帝国政治组织及儒家正统思想一样,家族是中华文明保持相对静止的主要因素。此外,儒家伦理崇拜祖先,看重家族荣誉,个人主义的发展受到抑阻。中国人组成不同种类的群体生活,对其成员施加不同的限制性影响。现代欧美国家个人主义盛行,古代中国则是个人主义缺乏,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个人难以单独存在的国家。
中国人重“礼”(讲规矩)。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礼”的本质是将心比心,体贴他人。古代典籍(如《礼记》)中有许多礼仪准则,指导人的行为。人们的感情靠礼来满足,人们的职责靠礼来实现,人们的善恶靠礼来评判,人与人的关系靠礼来维系。千百年来,中国人已将恪守礼节变成一种本能。中国人的礼也不全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表现,而是带有很多表演成分,旨在维护既定关系,进而维持社会秩序。中国人规矩繁多,外国人难以理解,表现出来也就显得无能,故被中国人视为“野蛮人”。中国人的“礼”也表现在“送礼”上,“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期望得到更多回报,因为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人的礼,繁文缛节处,让人厌恶;温文尔雅处,让人舒服。 中国人重“孝”,孝为百善之先;尊养老人是为“孝”,祭祀祖先叫“追孝”,只有自己亲生儿子供奉的东西才能享用,加之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习俗,故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也因此养成“重男轻女”习俗,出现童婚早婚、溺死女婴、买卖妇女等恶俗。 中国人信命,他们常爱说:“这是我的命!”“我就这种命!”他们安分守己,听天由命,相信天道轮回,一旦因缘际会,高下就可易位,比如突然中举,突发横财,突交好运,地位立变,命运改观。这让他们能够容忍社会不平等,等到他们自己或其后代跨入上层,也会爱上社会不平等(享有特权),觉得自己大有面子。 中国人爱面子,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要脸,树要皮。”“面子”很难定义。试举一例。一户外国家庭的仆人被告知,糖下去得太快了,而糖则由他管理。他认为这是在说他偷糖,因此建议加装设备来保护糖,以免被偷。主人明知糖不可能被外人偷走,仆人对此也心知肚明,然而,他和他的主人都表现得好像是这条建议起了作用,此后糖再未丢过,仆人的面子也保住了。在古人眼中,面子相当于一个人的尊严,所以中国人的面子意识比其他国家表现得更加强烈。在中外条约里关于“不平等”条款引发的冲突中,最让中国人恼火的是面子上的损失。外国人在与中国人交往时,只要小心维护中国人的“面子”,凡事都合乎“礼”,想做的事情就可以顺利完成。不给人面子,是一种无礼之举。中国人好面子,“君子动口不动手”,他们常会骂上半天,就是不出手,谁要出手有辱斯文。中国人之所以好面子,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比其他民族更爱演戏。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缺少流动,一旦丢了面子就会“寸步难行”。还有一个原因则可能是中国人过于敏感的结果。 中国人非常敏感。他们有着一颗淡漠的灵魂。中国人知足常乐,悠游度日,就像生活在一场甜美的梦中;他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快乐,即使在穷人中间也常能看到欢笑。都说中国人是乌合之众,像盘散沙,他们自己也常这么说,事实上,他们并不是一颗一颗孤立的沙粒,而是一个一个带有黏性的沙团(家族)。中国人天生文弱,生怕得罪人,但却柔而不顺,顺而不从(耐心接受别人批评,过后一切照旧),口是心非,自行其是。
可能由于好面子和极度敏感,中国人在交往时不喜欢直来直去,而是喜欢拐弯抹角。例如,在传递坏消息时,尽可能地隐瞒或间接表达。有时,一个看似很小的动作却是极具侮辱性。吵架经常语带暗讽。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中国人会随机编造各种借口,若你追根究底,你准会听到“不知道”/“不清楚”的回答。在官场上,尤其是冠冕堂皇的场合,绕弯子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人的社交礼仪非常复杂,对不明个中深意的外国人来说,很是令人困惑。 中国人忍耐力超强,许多人家的屋子里都会悬挂一个“忍”字;若不是被逼上绝路,他们绝对不会起来反抗。中国人看重人情世故,各项规章制度的效力也常被人情世故所稀释。中国是一个规矩繁多的社会,但也是最不守规矩的社会,或者说规矩都是给别人设的,自己人不用讲规矩,更不用遵守。中国社会的规章制度具有很大的融通性,关系到位什么都好说;重形式,轻实质,似乎定下规矩就是为了破坏它,可以说是一种有序的混乱。 中国人一直是一个谜,西方人很难真正读懂中国人,反之亦然。要破此局,唯有换位思考。中国不缺资源,不缺知识,不缺人才,也不缺资本,但缺少信任,如果做不到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创造出一个信任社会,中国的复兴之路就会多生曲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