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8.92 5.6折 ¥ 69 全新
库存43件
作者罗言发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78901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4308436
上书时间2024-10-17
罗言发的专著《澳门话近两百年来的音变 ——兼论广州话、中山话的历史音变》即将付梓,嘱我略写几句以志鼓励。
罗言发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月至 2013年 7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史硕士和汉语方言学博士。博士阶段师从已故著名学者李小凡教授(1954—2015)。
2007年李小凡教授在澳门大学中文系讲学,北大中文系汉语专业的方言调查实习由我带队。参加实习的主要是 2004级汉语专业的本科生以及从外校考到北大的语言专业博士生、硕士生,调查的是湖北省监利县的方言(赣语或官话)。罗言发即在实习队的第二小组。顺便说一句,第四小组的组长艾溢芳后来和罗言发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2010年我们首次尝试到闽南地区进行方言调查实习。参加实习的主要是 2007级汉语专业的本科生以及从外校考到北大的语言专业博士生、硕士生,调查的是晋江地区的闽南话。罗言发当时已是汉语方言学方向的在读博士生,作为助教也参加了这次实习,负责指导一个小组。李小凡和我原先有些担心闽南话对于初学乍练的同学而言难度偏大了一些,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实习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罗言发毕业后回到澳门工作,曾经给我打电话希望能再次参加北大中文系的方言调查实习。我没有同意,原因是方言调查实习的工作方式和为科研服务的方言调查有明显的不同,罗言发已经参加过两次实习,而且身份不同,一次是学生一次是助教,经验已经足够,需要锻炼的应当是独立的方言田野工作能力。让人高兴的是,这些年罗言发确实没闲着,在 2017年 7月、2018年 7月分别参加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广东湛江(赤坎)、汕头(棉城)的调查工作。
更让人高兴的是,罗言发还完成了博士论文(原题《澳门粤语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成因》)的修改,也就是即将呈现给读者的这本书。其主要内容是根据手的田野调查材料以及来华传教士著作和传统韵书等历史文献构建 1809年以来澳门话的语音发展脉络。毋庸讳言,这是澳门粤语音韵的一部分量之作,也是贯通共时和历时的一次有益尝试。其显著特点是不仅有主线,还有副线。主线是澳门话的语音发展,副线则是广州话、中山话两百年间的语音发展。对澳门话、广州话和中山话的研究分别使用了 6种、7种和 4种文献材料。因为材料较为充分,书中归纳的三地语音发展脉络可谓清晰如镜。这时再去思考三地音变的动因,是自然演变还是语言接触,谁影响谁,何时施加的影响,皆洞然矣。
这本书是七年攻读、八年打磨的结果,个中甘苦,罗言发恐怕早已深知其味。然而学无止境,希望罗言发能坚持不懈,在汉语史、方言学的沃土上精耕细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项梦冰
2022年 11月 30日写于北京西二旗搏微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的路终指向哪里,从这句话中可以预判出大势。前几天,我在某公众号上读到一篇好文“纪念赵元任诞辰 130周年好玩儿要紧 ——赵元任的正面与侧面”,通过这篇文章,我看到生于乱世的学者仍然保有一颗童心。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什么事情能做一辈子呢?”答案就是像赵元任先生一样凡事都觉得“好玩儿”的心态。如果没有这个心态,学术大概会是件痛苦的事。如果没有“好玩儿”的心态,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干活上,则冷板凳始终是个冷板凳。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图一乐”上,那么板凳冷与不冷你从不会去在意。俗语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又云:“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老师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做事情不仅需要有好的开头,及时性和连续性也很重要,若找不到其中的乐趣,那么每天都是煎熬。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在多年上下求“道”的经历里,纵观我所遇到的先行者们,他们都保有一颗热爱他所做的事情的心。我读大学时,上过一个老师的语音学课,他课上能随便使用四五种方言说话,国际音标张口就来,跟玩儿似的,学生们能充分感受到他对语音学的热爱。硕博阶段,我上过很多讲得很好的教授的课,他们爱较真、爱求真,眼睛里流露出在探求语言规律之路上激荡着的快乐和热爱。我也听过众多学者的讲座,其中讲得好的学者都充满着对现在、过去、将来的思考,更展现出对“道”的渴望。我周围的人中,有教我学习书法的老师,他不求名利,追慕古法几十年如一日,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玩”书法,用勺子蘸墨写的字,别人还以为是用毛笔写的。我的太极拳老师告诉我,太极一脉流传的心法是“耍拳”而不是“打拳”,多次强调在玩耍的心态下练拳才容易水到渠成,而不是要求一天打多少遍拳。一个“乐”字能把人所有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所以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耍乐”和“悟道”上,而不是仅仅集中在“苦干”和“埋头”上。唯有热爱才能支撑我们在求“道”的路上走到后。
2022年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徐杰院长开讲座,他在张幻灯片中引用了前人的说法:“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我深以为然,徐院长所讲的“道”跟我在书法、武术上所悟出的“道”是一致的,这让我大吃一惊。看来世间的事情都是一理通百里明,大“道”是相通的。由此,我看到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学者,他们在孜孜不倦、耕耘不辍的做事方法之下,还藏有一颗对“道”如饥似渴、乐此不疲的心。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篇《笔法诀》:
太宗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朕少时为公子,频遭阵敌,义旗之始,乃平寇乱。执金鼓必有指挥,观其阵即知强弱。以吾弱对其强,以吾强对其弱,敌犯吾弱,追奔不逾百数十步,吾击其弱,必突过其阵,自背而返击之,无不大溃。多用此制胜,朕思得其理深也。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李世民说了兵法、书法的关系,也说了“道”和“术”的关系。书法上“形势”是术,“骨力”是道。一道可生万术,万术未必合一道。所谓“大道至简”,指理论必须简约且能直接解决问题。刚开始时,实践和理论互为因果,然后实践又不断修正理论,终理论用于指导实践。这也说明了,在追求“道”的路上,必须要有“好玩儿”的心态,也要秉持一份内心的热爱,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究难见“道”的真身。
热爱不论早晚,从三岁到八十岁,什么时候开窍什么时候就能把事情做好。把热爱放到想做的事情上,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所以,我们要打破旧有习惯,改变观念,清空自己,从小处做起,是能找回热爱的。传统的教育喜欢教孩子们循规蹈矩,家长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学校让学生知道规矩,一般的父母只教导孩子要守规矩,极少有人会告诉他们规矩的多面性。凡事过犹不及,反而压制了人的好奇心。在保有年轻人好奇心和不破坏规矩的选择上,是可以有弹性而且应该有弹性的,否则会陷入千方百计让孩子守规矩却又责怪他们不懂变通的怪圈。我也是在为人父母后才发现,保护小孩的童心、好奇心、不循规蹈矩的心是何等重要。然后反思自己作为成年人的不足,纠结于在这把年纪是否还能找回童心。蓦然回首,原来自己的本性里出现过真正的快乐,只是已然忘却。希望看到本书的读者都能找回小时候的那个自己、那份初心。
罗言发
2022年 11月书于澳门日读一书屋
澳门、中山、广州均处在我国富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是省会,面积
,其次是中山,澳门面积小。澳门早期是南海之滨的小渔村,自 1553年
葡萄牙人登陆到 19世纪末被葡萄牙占领之前,一直隶属香山县(后来改称中山
县)。当前三地的粤语情况是,广州话一直处于比较强势的位置,澳门话跟广州
话十分接近,中山话则有自己的特色。但两百多年前的西方传教士文献反映的
三者关系却跟今天截然相反,即早期的澳门话跟中山话接近,跟广州话差距较
大。这当中的语言变化及其内外原因值得学界研究,亦值得重视。
好奇于 18、19世纪澳门、中山、广州的粤语是何面貌,亦好奇于三地的语言是互相影响还是独立发展的,更好奇于影响这些变化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各是什么,笔者在 2013年穷尽性地搜罗近代西方传教士描写粤语的拉丁字母文献资料作研究分析。步,把澳门话( 6种文献)、中山话( 4种文献)、广州话(7种文献)的材料按各自时间顺序排列,总结每份材料的音系面貌,初步把三地各自的历史语音发展线路建立起来。第二步,把横跨两百年的三条语音发展线路平均切成四段,每段进行三地语音的对比。第三步,分析三者中变化的澳门话在不同时期语音变化的成因。这样做的好处是,材料本身就足以支撑起论点,不用推理不用猜测就可以说明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路,本书的章节安
排如下:
第 1章是研究概述,陈述澳门的人文概况和现代澳门话的归属,说明本研
究的意义以及所使用到的材料、方法。
第 2章、第 3章分别介绍澳门话的现在与过去。第 2章全面描写现代澳门
话的情况,包含新老派的异同。第 3章逐一上溯澳门话的历史文献,总结澳门
话语音变化的轨迹,得出澳门话在 19世纪变化很小、在 20世纪前半段变化较
大、在 20世纪后半段变化较小的结论。
第 4章全面论述澳门话与中山话、广州话在历史上的联系,分别比较了
19世纪中叶、 19世纪末、 20世纪中叶和近 30年四个时期三地的语音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1897年到 1941年间是澳门话从香山型转变成广州型的关键时期。1897年的澳门话仍然是典型的香山型粤语,到 1941年时就已经接近广州话了。
第 5章阐述澳门话音系变迁的成因。结合移民、传媒、历史等因素分析澳门话各时期变化的内因和外因。
第 6章和第 7章分别对中山话、广州话的历史语音进行全面的陈述。第 6章阐述中山话的现在与过去,首先描述现代中山话、珠海话的方言状况,然后上溯中山话(香山话)的历史文献,后总结中山话音系的变化轨迹。总的来说,香山小片粤语两百年来的变化较小。与历史文献中的香山话作相比,今天的中山石岐话变化稍大,而离石岐较远的珠海唐家湾等地的语言几乎没有变化。
第 7章阐述广州话的现在与过去,使用《分韵撮要》系列韵书和七种传教士材料对广州话的语音发展史进行全面的归纳、分析。总的来说,广州话基本以自身演变为主,极少受外方言的影响。声母方面的主要变化是两套齿音合并和日母消失,韵母方面主要是高元音裂化。
后一章对澳门话音变的根源和成因进行总结。
现代澳门话与广州话高度相似,而与地理位置更近的中山话、珠海话差别较大,《澳门话近两百年来的音变——兼论广州话、中山话的历史音变》以中山、珠海、澳门三地方言田野调查为出发点,广泛地搜罗了澳门、中山和广州三地粤语语音发展相关的历史文献,特别是传教士文献,梳理了三地各自的语音发展史,在全面描写现代澳门话,包含新老派澳门话语音异同的基础上,总结了澳门话的语音变化轨迹,并结合移民、传媒等因素分析了澳门话各时期语音变化原因。
罗言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博士。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音韵学、方言学、实验语音学。现为澳门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在《语言学论丛》《励耘学刊》《语言研究集刊》等众多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现为《澳门语言学刊》主编、澳门粤方言学会副理事长。
第1章研究概述
现代澳门话与广州话接近,但与中山话差别较大,可是,从地理位置来看,澳门处在古香山县的最南侧,往北到今广州市必须经过珠海、中山、顺德、南海等县市,澳门话跟毗邻的珠海话、中山话不接近,却与相隔较远的广州话接近,让人费解。
笔者整理早期澳门话的资料时发现,历史上传教士记音文献里所记录的内容,反映出早期的澳门话更接近中山话而不是广州话。这种情况今天已不为人知,澳门话究竟发生了何种变迁?导致这种变迁的原因何在?这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为了解决这些疑问,笔者搜集、梳理、分析了近两百年来的传教士记音文献和方言韵书,以澳门话的历史音变为主线、以中山话和广州话的历史音变为两条辅线,以期通过对比系统地描绘澳门话语音的变迁及其成因。
本书中,广州话是指广州粤方言,是粤方言的标准音。中山话是指现代中山石岐通行的粤方言。香山话是指过去的中山话,使用范围包含珠海。澳门话指的是澳门地区通行的粤方言。
1.1澳门人文地理概况
1.1.1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
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珠江口西侧。澳门三面环水,东面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隔海(伶仃洋)相望,相距约40海里,北面与广东的珠海市(拱北)接壤,与广东省省会广州市相距约145千米,西面与珠海市(湾仔、横琴)隔河相望,南面是南海。
澳门主要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近年氹仔岛和路环岛之间的海面填出了一块新陆地,是为路新城。根据特区政府地图绘制暨地籍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到2021年年底澳门陆地总面积约33.0平方千米,其中澳门半岛9.3平方千米,氹仔岛7.9平方千米,路环岛7.6平方千米,路逐填海区6.1平方千米,新城A区1.4平方千米,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澳门口岸管理区0.7平方千米。
澳门在清代属于广州府香山县,1553年后葡萄牙人登陆进行贸易并租借港湾,1640年葡萄牙国王将其命名为“天主圣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19世纪末,澳门被葡萄牙正式占领。在一个半世纪以前,澳门主要指的是澳门半岛,半岛原来面积不大,在1840年只有2.78平方千米,经过长期填海,1912年增为3.4平方千米,1986年增为5.48平方千米,1996年增为7.7平方千米,2003年增为8.7平方千米,目前为9.3平方千米。清末,葡萄牙人除了驱逐清政府在澳门行使主权的官员,占领氹仔岛和路环岛(旧称九澳岛),1909年时还一度想在划界谈判中把大小横琴岛(现在的珠海横琴)和对面山(即将军山,含现在的珠海湾仔和南屏大部分)纳入,但是最后没有成功。
1.1.2气候
澳门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长年温湿,无明显四季区分。三、四月潮湿多雾,或阴雨连绵或低温阴雨。五月至九月炎热多雨,时有台风。十月晴朗清爽,温度适中。十一月到次年二月,少雨稍冷,偶有寒潮。(吴志良、杨允中,2005:12)
1.1.3人口
澳门开埠之初人口稀少,为南海之滨珠江口西侧的一个小渔村,属香山县。20世纪以后外来人口剧增,人口来源地复杂,后来者以祖籍广东、福建的居民为主。
2021年澳门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总人口为68.21万人,其中,澳门半岛人口占78.2%,氹仔人口占16.4%,路环人口占5.3%,水上居民占0.1%。回归前九成以上的居民住在澳门半岛,回归后情况有所改变,述仔的人口比例增加,2001年氹仔人口只占总人口的9.6%,2021年已占16.4%。68.21万总人口中男性为32.03万,占总人口的47.0%;女性为36.18万,占53.0%……
《澳门话近两百年来的音变——兼论广州话、中山话的历史音变》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手的田野调查材料以及来华传教士著作和传统韵书等历史文献构建1809年以来澳门话的语音发展脉络。通过梳理文献的方式,并联了澳门、中山、广州三地粤语的发展历史,充分说明了历史的节点与语言变化的关系,对粤语语言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和论述,对于进一步开展粤语历史研究、科学探讨粤语的历史渊源具有重大价值。毋庸讳言,这是澳门粤语音韵的一部分量之作,也是贯通共时和历时的一次有益尝试。其显著特点是不仅有主线,还有副线。主线是澳门话的语音发展,副线则是广州话、中山话两百年间的语音发展。对澳门话、广州话和中山话的研究分别使用了6种、7种和4种文献材料。因为材料较为充分,书中归纳的三地语音发展脉络可谓清晰如镜。这时再去思考三地音变的动因,是自然演变还是语言接触,谁影响谁,何时施加的影响,皆洞然矣。
本书以中山、珠海、澳门三地方言田野调查为出发点,穷尽性地搜罗了澳门、中山和广州三地粵语语音发展相关的历史文献,特别是传教士文献,梳理了三地各自的语音发展史,在全面描写现代澳门话,包含新老派澳门话语音异同的基础上,总结了澳门话的语音变化轨迹,并结合移民、传媒等因素分析了澳门话各时期语音变化原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