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风俗类官文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清风俗类官文选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87.96 5.2折 168 全新

库存8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 顾赛芬编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ISBN9787569533415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4359363

上书时间2024-10-17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校勘说明

 

本书在编排上将原书整理为横排简体,依照现代阅读习惯加以标点,添加中文标题,并译出法文标题,随篇附繁体竖排原书图片,以方便读者对照。两篇文章始末出现在同一页时,为提供完整阅读感受,原书图片重复出现一次。在选录、整理、校核的过程中,我们依据现代汉语规范和古籍整理通例进行汉字简化和全文标点。对于原书中的公文格式,尽量依据原书面貌保留。不通行于现代汉语的个别格式,如抬格等,不做保留。此外,原作者在将中文翻译成法文时,把原文的阴历日期均换算成了公历日期,编者在标题中予以保留。本书选用清晰度较高的1906年版影印,但因该版本多处排字错误,编者根据1894年版、1901年版、原书法语译文意思及清代官文常见措辞、人名等对此进行勘误,以现在的简体横排版本中的用字为准。特此说明。

 

 

 

《官文选》的编纂动机与社会民俗学价值

 

在《官文选》的序言中,作者交代了文献的两种来源:大多数关于天主教会的文本出自黄伯禄神父(Pierre Houâg,1830—1909)在上海出版的《正教奉褒》和《正教奉传》。这两本书关心的是传教士在华的状况,收集了从唐朝至晚清的官文,旨在为天主教正名,彰显朝廷对天主教会及信仰的认可和容纳,以及民间的拥护和褒赞。b其他文件来自当时的法国驻北京公使馆翻译古恒先生(Maurice Courant,1865—1935)。古恒在1891年也出版过一本官文集《北京朝廷:机构、生活和职能》,重在介绍清廷组织机构、人事职能以及主要的宫廷仪礼,如皇族大婚、丧礼、大祭、登基、摄政、宴请以及在这些情况下所使用的服饰、器具等,仅收录了十七篇官文作为实例展示。a可见,将官文辑录成册,是西方人考察中国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的一种特殊路径。

 

然而,《官文选》所收录的官文既包含上述范围的文献,还加入了大量关于朝中秩序、社会案件、中外关系、公序良俗的官方文献,作者的用意应与上述二人不同。顾赛芬在原书序言中表示,他一方面意在展示中国官方写作的文体特点:“复合句众多,对称且具节奏感,集简洁和清晰于一体,句子读来既悦耳又充满智慧”,另一方面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清朝的制度、习俗和伦理道德。

 

顾赛芬选入的官方文书不同于当时其他来华传教士的实地考察记录,其特殊性在于每个文件都牵涉对话的双方,包括底层民众、外国使臣、皇室贵族、士官臣子、耶稣会士等各个社会群体在同一事件中一致或相悖的道德观念、知识体系,以及在各自社会心理指导下的举动,复现了明清时期官方如何维系民间、宫廷、宗教和外交四种场域的规范和秩序,以及在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下,各种观念信仰、风俗习惯间存在的各种冲突、制约和调和。可以说,这些官文可被视为近代中国社会关系的特殊载体,我们既可以从中窥见皇室礼仪、高官显宦的讲究,也能看到民间的习俗观念。

 

20世纪初,法国汉学家葛兰言(Marcel Granet, 1884—1940)曾在中国亲属关系制度研究中注意到延续几千年的中国文明中民间习俗、贵族礼仪和大清律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利用俗、礼、法三种文献进行了一系列出色的社会法学研究,考察和阐释了维系社会基本秩序的婚姻和亲属制度在中国的演变过程。在《官文选》的编纂策略上,顾赛芬暗合了葛兰言的方法,他所编译的这些具有行政外交文体的官方材料,提供了丰富的近代中国社会关系视角,可视为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文献社会学工作,从民俗学和社会史学视角来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往前追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1756年出版的巨著《风俗论》中,就使用了早期来华耶稣会士回传欧洲的中国官文包括皇帝遗诏作为论据。通过这些官文,伏尔泰注意到,当时中国的贵族和官员也崇敬天地神明,并且将之与当政者的德行关联起来;他极为赞许中国人能够以礼节来解决问题,认为礼仪可以帮助树立克制和正直的民风;他还看到了法律在中国不仅用于刑罚,还用来褒奖美德,官府要为善举立牌挂匾。伏尔泰认为,中国人的根本大法是全国一家,所以将维护公共秩序视为首要责任,其结论是,礼法的精神与敬神的观念合起来形成了中国人的宗教。在华耶稣会士韩国英(P. M. Cibot,1727—1780)发表于1789年的长篇论文《中国宫廷礼俗与〈以斯帖记〉所志的风俗习惯比较》同样在将中国宫廷风俗与古波斯宫廷风俗的对比中,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宫廷礼俗,包括筵宴、寿宴、婚礼、丧礼、君臣关系、劝谏技术、赏赐功臣、高丽国朝贡、刑罚等,整体上呈现了中国封建贵族和帝国宫廷的文化世界。c我们无法知道顾赛芬神父是否受到伏尔泰、韩国英的启发,但是时隔百年,《官文选》又一次成为反映中国宫廷文化道德与习俗的学术出版物,并且首次以大量的一手公函为载体,更加直观和有力。

 

鉴于此,我们依据1906年献县印书馆出版的《官文选》第四版,选编了其中四十余篇,在“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系列中出版,另命名为《明清风俗类官文选》。



 
 
 
 

商品简介

《明清风俗类官文选》是选取法国耶稣会士顾赛芬《官文选》一书中与风俗相关的官文篇目整理而成的资料集。这些记载明清皇室重要庆典仪式和朝廷针对民风陋俗措施的公文,既体现了官方在言语、服饰、观念、信仰上的惯习,又反映了官方立场的伦理道德定义及律法观念。



作者简介

[法]顾赛芬 (Séraphin COUVREUR,1835—1919 )翻译过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编写了五本法汉、拉汉词典,曾三次获得法国汉学“儒莲奖”,是西方重要的传教士汉学家。

卢梦雅,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传播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郭平平,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生。


【媒体评论】

常有学者说,相比较美国的中国研究者,欧洲汉学家对中华文明的理解更为深人。这是因为从400多年前的耶稣会士开始,他们对古代中国人的信仰、思想和经典都下了大功夫加以研究。而且,这种研究从宫廷礼制深人民间习俗。在这方面,上海徐家汇禄是遒《中国迷信研究》是一例,河北献县顾赛芬《官文选》又是一例。当代中文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官方视角,洞悉近代中国宫廷与民间的习俗道德,专业学者则可以从中探讨其叶的欧洲人如何研究中国文化。

——复旦大学宗教学系主任、教授 李天纲

 

传统社会中的法、礼、俗,具有互通性和同一性,这在顾赛芬神父收集的诸多官文中有充分体现。遵法,讲礼,从俗·....·统合于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总体价值观,共同维系着“礼仪中国”的社会运行与文明进程。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张士闪



目录
本书编译自西方学者编纂的第一本清代皇家官文选集, 包括明清时期朝廷的公函、诏令、奏议、觉书、碑文等公文近百篇, 共五部分,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曾获1895年的法国汉学“儒莲奖”。内容包括皇室仪礼, 如记载皇太后或皇帝的庆生、葬礼、登基、祭祖、祈雨、酬神等重要仪式; 民风民俗, 如忠孝贞廉、敬老、端陋俗等内容; 以及反映律法奖惩和神明旨意的各种官文, 既包含了皇家士族在言语、服饰、观念、信仰上的惯习, 又体现了官方立场的伦理道德定义。本书编译其中的民俗仪式与风俗类官文, 繁简对照, 繁体字部分采用原作书影, 简体字部分采用横版与之对应, 方便读者研究与阅读。

主编推荐

本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的一种,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6ZDA16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明清风俗类官文选》是选取法国耶稣会士顾赛芬《官文选》一书中与风俗相关的官文篇目整理而成的资料集。 原书是西方学者编纂的第一本中国官文选集,分五个部分,包括政府公函、诏令、奏疏、内参、碑铭等公文近百篇,每篇文本后附有拉丁译文和法文译文,并对重要字词加以注音和解释,在书后编有关键字索引。书中内容有关于皇家重要活动和礼仪的,如记载皇太后或皇帝的庆生、葬礼、登基、祭祖、祈雨、酬神等;有劝禁民风陋俗和邪风的,如侵占坟地、剪发辫、好赌等;还有关于滥用酷刑和虐童案的奏疏,刑案的公文等。本书选取了与民俗有关的官文单独汇编成书。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