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5.99 4.1折 ¥ 8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主编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2413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719748
上书时间2024-10-17
综述
章 林业建设
节 造林绿化
第二节 林木种苗
第三节 国营林场第二章 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
节 管理体系
第二节 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
第三节 森林资源管理
第四节 森林资源保护
第三章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
节 资源
第二节 保护与管理
第三节 资源利用
第四节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
第四章 湿地保护管理
节 湿地资源
第二节 湿地资源保护
第三节 湿地公园管理
第四节 湿地资源利用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与湿地社会保护活动
节 专项教育活动
第二节 青少年保护意识教育活动
第三节 公众保护意识教育活动
第六章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
节 规划建设
第二节 保护管理
第三节 生态修复
第四节 合作交流
第七章 林果花卉与森林旅游
节 林果资源
第二节 花卉园艺
第三节 森林旅游
第八章 林业执法
节 林政执法
第二节 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
第三节 植物检疫执法
第九章 法规规划与标准
节 法规规章
第二节 规划
第三节 标准与定额
第十章 科技与教育
节 科技
第二节 教育与培训
第十一章 队伍与设施装备
节 队伍
第二节 设施装备
序 言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林业局、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于2008年10月上海市政府机构改革时设立,主管全市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城管执法工作。其机构前身历经园林局、农业局、环卫局、绿化局、农林局、绿化局(林业局)、市容环卫局(城管执法局)。绿化市容事业的发展演变,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
1978—2010年间,上海城市绿化从慢到快、从少到多,从数量积累到质量提升的跨越式发展,展示了城市旧貌换新颜,市容市貌越来越靓丽,城乡环境越来越整洁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上海绿化市容事业处于筑基和探索阶段。改革开放伊始,上海参照国际大城市的发展模式,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绿化市容发展之路。环卫“四清”工种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实施,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在煤气化区域得到较快推行。1987年起,市郊10个区县积极组织开展以农田林网、骨干道路和河道绿化、镇区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平原绿化达标活动,为全市绿化林业大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991—2000年,绿化市容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4年被上海市政府确定为环境保护年、城市绿化年。外环线环城绿带、世纪公园等一大批绿化林业项目启动建设,郊区林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环卫作业逐渐摆脱简易、原始的形象,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列入“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基础设施和收运体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个绿化林业、市容环卫行业各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赢得了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绿化市容事业迈入综合集成、全面发展的阶段。上海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卫行业实施了以“管养分开、政企分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园林集团、环境集团、环境实业等企业先后转制脱钩进入国资委系统,成为各自领域的骨干企业。2008年底新局组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在迎世博600天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建成了一大批事关市民百姓生活、事关行业发展长远大计的重大项目,城市市容和生态环境达到阶段性的新高度。记录33年改革发展历程的《上海市志·绿化市容分志(1978—2010)》已于2020年底出版发行。在此基础上,对园林绿化、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市容环卫三个条线的内容进行充实和调整,编辑成3本专辑,供各自领域的同行及管理者研究和参考。
陶渊
2021年6月
改革开放前,上海林业主要以农村“四旁”植树(村旁、水旁、路旁和宅旁植树)、农田林网、栽种竹园等为主,生产的产品多数用于制作小农具、搭建牲畜棚舍以及食用竹笋等。由于零星分散的林业发展方式和管理责任主体的不清晰,造林成活率和林木保存率较低,森林资源增长缓慢。
1978年后,上海的林业建设稳定发展,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事业逐步发展。郊区结合以改土治水、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营造农田林网。1979年,郊区林地面积0.79万公顷,“四旁”树木保存数4205.15万株,森林覆盖率2.7%。1980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市政府发文要求有关部门和各县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快林业建设,为实现平原绿化和农田林网化而努力。郊区先后涌现一批农田林网建设的先进单位。1982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市政府下发《关于本市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通知》,在郊区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此后,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前后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郊区年植树在800万株左右。1983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市政府发布《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提出郊区植树造林“社造社有、队造队有、合造共有,社员在屋前屋后和自留地上种植的树木归个人所有”的政策,提高了农民植树的积极性。上海结合每年的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世界湿地日,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标牌,编写科普读物、专业书籍等,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社会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意识。
1986年,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城乡一体化和稳粮、调棉、保菜,发展市场需要的经济作物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上海林业从大城市郊区实际出发,抓住种植业结构调整机遇,实施多林种、多树种、林果花草总体推进,生态、经济、社会三项效益综合发挥的林业发展方针,调整和优化郊区绿化造林树种、林种结构,发展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和花卉生产,先后建立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果品、蚕桑和花卉生产基地。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后,持续推进社会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1987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郊区开展森林资源动态监测。1988年,林业部发布南、北方平原县绿化标准,提出2000年平原绿化达标的总体目标,市农业局先后编制《上海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上海市造林绿化规划》和《淮河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上海片规划》,制定《上海市郊区平原绿化标准》,启动平原绿化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1990年,郊区林地面积1.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6%。
20世纪90年代,上海以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林业发展进入全面推进综合提高阶段,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事业快速发展。平原绿化、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淮河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三大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全面推进。1991年,上海首个自然保护区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建立。此后又在城市湿地的重点、敏感、脆弱区域相继建立保护区、禁猎区及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全市基础生态空间稳固发展,为迁徙的候鸟提供停歇、觅食和越冬的良好环境。南汇县成功举办首届桃花节。崇明县率先实现平原绿化达标。1993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市政府发布《上海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上海逐步建立健全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进出口、运输携带等管理制度,不断加大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全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走上法治化、制度化轨道。1995年,市政府办公厅批转市农业局《关于加快实现上海郊区平原绿化步伐的意见》,明确市郊各县区实现平原绿化的目标责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市农委受市政府授权与郊区各县区政府签订平原绿化达标责任状,各县区层层分解绿化建设指标,广泛开展绿化竞赛活动,以及农田林网等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1997年,市政府发布《上海市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全市划定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强化沿海基干林带管理和保护。市农林局组织实施市级林业生态示范工程,推进林业建设从分散造林向集中造林、传统造林向工程化造林转变,加快平原绿化达标步伐。上海首个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建立,对保护湿地资源和候鸟迁徙路线完整起到重要作用。1999年,全国实施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使郊区大农业形成“三分之一粮油作物、三分之一高效园艺作物、三分之一林地”的种植结构布局,把发展林业特别是发展经济林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林业开启了跨越式建设和发展。全市首次被纳入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开展全国第五次(上海市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金山三岛等3处湿地被列为国家重要湿地。上海首次命名10所学校为“野生动物保护特色教育学校”。全市首个市级民办果树研究所市葡萄研究所挂牌成立。
至2000年,郊区全面完成平原绿化达标任务;累计建成沿海防护林带2315公顷,大陆海岸线基干防护林带基本合拢;建成45个市级林业生态示范工程,面积达1152公顷;经济果林面积发展至1.29万余公顷,年总产量22.3万吨,南汇水蜜桃、松江水晶梨、崇明柑橘、嘉定葡萄、奉贤黄桃、金山蟠桃等成为上海的特色品牌;果品深加工、产加销一体化逐步发展;花卉园艺发展迅速,成为郊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兴产业;上海森林旅游节庆逐步兴起;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事业取得阶段性成果。
进入21世纪后,上海林业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管理能级快速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上海把握建设生态型城市和举办世博会两大契机,加快推进林业发展。市政府与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开展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课题研究,上海举办“城市森林与生态城市国际学术研讨会”,城市森林发展理论探索性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为推进林业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市政府下发《关于促进本市林业建设若干意见》,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按照市场化方式参与郊区林业建设,形成行政推动、政策驱动、机制带动、企业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造林投融资机制的发展模式。崇明东滩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市政府批准实施《上海城市森林规划》,确立建设城市森林的战略目标,把造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连续实施三轮林业建设三年计划,在稳定粮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贯彻农林结合方针,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加快推进沿海防护林、通道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污染隔离林等公益林建设,推进经济果林等商品林建设,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结构布局不断完善。市政府提出上海今后几年要把林业建设发展重点尽快从提高森林拥有量转向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上来,按照建管并举、重在保护的原则,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长效机制,保护林业发展成果。《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相继发布实施。全市建成浦江、嘉宝、申隆、申亚、泖港、种种、金山等一批千亩以上的大型生态片林,构成上海城市森林的重要骨架。2004年,国家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等宏观政策调控,上海林业工作重点逐步由建设转向管理,实行强化效益、稳定总量、动态平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发展思路,实施“万人就业林业养护项目”,建立林业养护社和林业养护队伍,加强林地林木养护管理。2000—2004年,全市新增林地4.67万公顷,相当于上海解放后50年增长总量的两倍。上海建成国家园林城市。2005年,国务院批准崇明东滩保护区和九段沙湿地保护区为自然保护区。全市建成5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20个市级监测站和30多个区级监测站,建立一支近200人的监测队伍,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2007年,市柑桔研究所、市桃研究所、市梨研究所和市小水果研究所挂牌成立。2008年,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2009年,市政府相继下发《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上海市农药经营使用管理规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关于本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全市建立市级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开展各类林地基础设施、管护设施建设和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公益林封育工作,林业建设稳中有增,造林成活率和林木保存率大幅提升。崇明东滩湿地生态保育与修复示范区、西郊淀山湖湿地修复示范区等一批湿地修复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各级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开展日常执法检查和联合执法行动,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本书是基于上海市第二轮地方志《上海市志·绿化市容分志(1978—2010)》编纂内容整理汇编而成。全书从林业建设、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及社会保护活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林果花卉与森林旅游、林业执法、法规规划与标准、科技与教育、队伍与设施装备等方面,全景式展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间上海林业与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框架体系以及林业建设管理常态长效制度机制的构建,可为未来上海林业和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8〕17号)的规定设立。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为市政府直属机构,下设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研究室、组织人事处、规划发展处、财务管理处等部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