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2.88 0.6折 48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晨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96572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060191

上书时间2024-10-17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1.1.1全球化中的产业集聚  随着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浪潮已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的生产、分配、交换和要素流动。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GDP日益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根据《国际统计年鉴》发布的世界各国GDP数据,2009年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行列的西方七国集团GDP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占全球GDP的40%,以美元计价的GDP则占到全球GDP的52.78%;如果从经合组织成员国21个国家和地区考察,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其成员国2009年GDP占全球的52.32%,以美元计价GDP占全球GDP的67.87%。发达的西方七国,GDP又向经济富有活力的经济圈集中。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2009年美国GDP排名前11的州以占美国22.76%的国土面积生产了美国GDP总量的58.16%。根据《日本统计年鉴》数据,2008年日本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三大城市群以占33.16%的日本国土面积生产了日本GDP总量的72.65%。作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与发展过程中,也呈现了显著的产业集聚特征。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主要是沿海发达地区三大产业集聚经济圈,包括长三角经济圈(上海、江苏、浙江)、华南经济圈(广东、福建),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辽宁、山东)。根据中国和地方省市相关年份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三大集聚经济圈用不到中国11%的土地生产了中国GDP总量的61.34%;其中长三角两省一市产业集聚程度,以约占 国土2.2%面积生产了中国GDP总量的近21.18%。  当前世界生产一方面呈现了产业、产出和产能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集聚的特征,另一方又表现为产业、产出和产能在发达城市群和发达经济圈集聚的特征。除了前面所提到美国和日本著名城市群之外,在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还存在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时城市群,在英国存在以伦敦为核心,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的城市群,等等。这些发达城市群依附的产业集聚经济圈通过产业和要素集聚的方式集聚了大量劳动人口,与世界周边地区形成“中心-外围”经济结构。

作者简介
胡晨光,经济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浙江省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课题多项。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家》、《学术月刊》、《统计研究》、《靠前贸易问题》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获浙江省高校很好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项。

目录
第1章导论1.1选题背景1.1.1全球化中的产业集聚1.1.2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特征与地位1.2研究意义1.3文献综述1.3.1产业集聚的源动力1.3.2产业集聚的外部动力1.3.3产业集聚的集聚机制1.3.4产业集聚的效应1.3.5产业集聚的演化1.3.6现有研究的简要评述1.4研究主要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4.1主要概念的界定1.4.2研究目标1.4.3研究内容1.5研究方法与逻辑路线1.6研究的创新与展望1.6.1研究的创新1.6.2研究展望第2章区域要素优势与产业集聚2.1引言2.2要素优势与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关系2.3要素优势与影响产业集聚基本因素的关系2.4双重分工框架下长三角的产业集聚2.5总结性评论第3章政府与产业集聚3.1引言3.2政府与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关系3.3长三角产业集聚中的政府作用3.4基础设施投资与FDI流入关系的实证研究3.4.1问题导入3.4.2模型设定、数据准备和协整检验3.4.3基础设施投资与FDI流入关系的回归分析3.5总结性评论第4章产业集聚的地区发展效应4.1引言4.2集聚经济圈集聚效应的理论说明4.3区域垄断竞争增长模型的理论分析4.4实证模型的设定、数据说明与协整检验4.4.1实证模型的设定4.4.2数据说明4.4.3单位根与协整检验4.5地区经济发展效应与技术进步效应分析4.6索洛剩余递增与规模报酬效应的分析4.7总结性评论第5章产业集聚的点轴增长与产业趋同5.1引言5.2点轴增长的理论分析5.3指数与模型5.4城市收入差距的测算与组间分析5.5增长收敛的实证分析5.5.1研究方法5.5.2收敛的实证分析5.5.3条件收敛的实证分析5.6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演化的次区域特征与内在机理5.7集聚经济圈产业同构绩效的实证分析5.8总结性评论第6章集群产业的扩散与转型6.1引言6.2集聚经济圈集群产业形成因素与结构分析6.3集群产业扩散与转型的动力和结构分析6.4集群产业扩散与转型的条件分析6.5集群产业扩散与转型的路径分析6.6总结性评论第7章产业集聚次区域空间的产业演化7.1引言7.2集聚经济圈制造业基本发展状况的回顾7.2.1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7.2.2次区域各制造业发展的基本阶段分析7.3主导产业的确定与主导产业对产业集聚的影响7.3.1主导产业确定指数区位商的修正7.3.2长三角次区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分类7.3.3主导产业对产业集聚的影响7.4主导产业演进的理论与集聚经济圈竞争力提升的路径7.4.1主导产业的演进:理论和实证7.4.2集聚经济圈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分析7.5总结性评论第8章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胡晨光著的《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构建了反映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演进等若干集聚规律的理论体系。本研究着眼于优选化背景下区域、产业与产业集聚三者的相互关系,主要以长三角集聚经济圈的高速增长和产业集聚为例,通过对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产业、产出、要素、时间和空间等的测度,结合产业分工理论、政府干预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产业结构演化理论等,按照区域要素优势-政府推动-内生集聚-集聚效应-动态演化这样的研究逻辑,研究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演进过程中的集聚动力、集聚效应与集聚演化等若干内在规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