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运学者访谈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工运学者访谈录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57.99 5.9折 98 全新

库存30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向兵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96932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988175

上书时间2024-10-17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前言善于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党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而这在新时代更具特殊意义。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并充分论述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多次要求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新时代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党史、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2021年2月1日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的讲话中指出,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在庆祝之际,我们党站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就加强党的建设所采取的新的重大举措,是学习“四史”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其意义十分重大。党史和工运史水乳交融、关系密切。总书记曾就我国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作出重要指示,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强调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我国工人运动从来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中国工运史专家王永玺教授认为,中国工运史“就是中国工人阶级产生发展、劳动与革命的历史,其主流即中国工人阶级与工会组织在共产党领导下从事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运动,创建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有了共产党后才有党史。因此应该说,工人运动史的时间比党史时间长,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党史又是工人运动史的核心与部分”。100年来党领导中国的工运事业历经风雨不断壮大,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同我国工人运动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并发展了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点、适应工会实际、反映职工需求的工运理论和实践。就工会系统而言,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史的学习教育,学习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史显然是“四史”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工运史、研究工运史是秉要执本,有助达成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学习目的。多年来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工运史研究到了需要抢救的阶段,相关机构单位对工运史专业重视不足,工运史专业被取消或者并入近代史等相关专业,工运史研究学者或已退休,有心无力;或为生存转研其他专业,研究成果可想而知的惨淡,经典著述也是屈指可数。这种状况对于学习工运史很好不利,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工运史专家王永玺教授对此甚为明了,自从退休的那一天起就从没有停止在各种场合为工运史研究鼓与呼。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历任领导对此也一贯重视,现任党委书记刘向兵教授尤为重视,自执掌学校以来,带领全校师生紧紧围绕学校特色“工会+”“劳动+”深耕细作,在劳动教育、工运史研究、中国工运文库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随着党史、国史研究热潮的兴起和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工运史研究也呈现出新气象。2012年至今,工运史研究注重基础建设,在史料的整理出版、重要工具书的编撰、工运史学著作等方面的成果都有所增加,而且呈现出全面深入的特点,研究趋势令人欣喜。沉寂多年的中国党史学会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在党史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刘向兵书记带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将其唤醒并重新赋能,很快呈现盎然生机。2019年12月28日,中国党史学会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2020年11月28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成功举办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纪念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95周年学术研讨会;2021年4月24~25日,中国党史学会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庆祝”学术研讨会暨2021年年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成功举办。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年会赢得了全总及各级工会系统、行业内外兄弟院校对工运史研究的关注和支持,激发了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工运史研究热情,收获了高质量的累累著述果实。近十年来工运史研究取得积极进展,成果渐趋丰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比如工运史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中处于“边缘化”状态、工运史研究队伍青黄不接、工运史料不足且缺乏整理等,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运史研究的推进。对工运史研究来说,至为重要的是工运史料,工运史料是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的根基。对工运史料进行系统梳理实乃顺应时代要求,对于还原历史、对工人阶级重新认识、凸显工人阶级在时代变革中的决定作用有着很好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开始有组织或个人整理出版了一些工运史料,主要包括: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编印《上海工人运动历史资料》内刊;严中平等人编了《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编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卢权和禤倩红编了《广东早期工人运动历史资料选编》;李文海主编了《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等。这些史料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工运史研究的视阈,但有关工运史料的研究和整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以“工运史料”为主题词在CNKI搜索找到38个结果,通过手工去重和阅读摘要获得相关文献36篇。时间跨度为1962~2017年,其中1963~1979年、1982~1984年、1985~1987年、1993年、1995~1998年、2000~2001年、2006年、2008~2010年没有产生相关研究成果,说明学界对于工运史料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2011~2021年连续11年的时间有相关研究成果呈现,说明学界开始意识到工运史料的宝贵价值进而重视开展有关工运史料的研究,但11年的时间只有15篇相关文献出现,一方面说明学界对工运史料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说明工运史料缺乏系统梳理导致学者研究进程缓慢。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运史和工会史。如王永玺等编的《新编中国工人运动史》和《简明中国工会史》等。②某一时间段的工运史料研究。如关素贤的《建国以来中国工运文献史料的整理和利用》,沈以行的《五十年代上海工运史料工作回顾》,叶志如的《光绪末年京师糕点行业工人罢工史料》等。③史料研究述评。如高爱娣的《中国近现代各党派工运思想及其史料研究综述》和刘晶芳的《新中国近代工人运动史料研究述论》等。④相关会议召开或书目出版信息推介。如林小元的《广州市总工会召开广州工运史研究委员会年会》和田军的《〈中国工人运动通史简编〉已出版》等。⑤书评或书序。如邹林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介绍〈上海工厂企业党史工运史丛书〉》和沈以行的《三十年工运史工作的坎坷之路——〈工运史鸣辨录代序〉》等。国外文献中尚未找到与工运史料系统梳理相关的文献。可见目前学界对于工运史料的研究尚属薄弱,有必要着力对其进行系统整理乃至进一步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作为工运研究领域的优选学府,有工运研究最非常不错的专家学者,集中了国内最多最全面的工运领域相关文献,与全国各地工会组织和兄弟院校历来保持着友好联系,再加上我校正在开展“中国工运文库”的建设,这都为系统整理我国的工运史料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除了搜集整理组织可见的工运史料,我们还积极抢救国内工运史界的“活人文献”,即中国工运学者口述史工作。口述史本是史学的源头。西方的《荷马史诗》和中国的《诗经》都源于口述史传统。美国有名口述史学家唐纳德·里奇认为口述史就是“通过录音访谈来收集口头回忆和重大历史事件的个人评论”。口述史研究是一种会说话的、鲜活的历史学研究,其价值在于它不仅能够呈现出一种“社会记忆”或者是“活的历史”,而且能凝聚和提炼个体的一些认同、行为和记忆与社会整体之间的某种有价值、有意义的关联。通过口述访谈的方式可以了解和梳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某种重要关联。2018年5月,中国工运文库成立之际,作为文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以中国工运学者口述史项目的方式积极开展抢救“活人文献”的工作。中国工运学者口述史项目旨在通过口述访谈,以音视频和文字的方式,对国内已退休的工运老专家学者的成长经历、工作经历、学术经历等予以记录整理,以期为工运史研究提供鲜活、生动、丰富的史料,为推动工运史研究春天的到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有着浓厚的红色基因,学校领导、师生深知党和国家对工人阶级的重视,数十年来,学校涌现了一批批以研究者的身份关心着工人阶级的群体,那就是工运学者。他们用自己的学术经历见证了我国工人阶级波澜壮阔、与党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历程;他们用自己的学术成果为国家制定与工人阶级、工会工作相关的重大方针政策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参考,用自己的学术思考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近年来,很多工运学者年事已高,尤其是有些学者的突然离世,鉴于工运学者的学术经历乃至人生经历对社会的宝贵价值,让我们倍感抢救工运学者“活人文献”的紧迫性和重要性。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历时15个月,工运文库口述史项目组先后对王永玺、冯同庆、李德齐、陈莹、冯建威、郝清桂、黄河涛、欧阳骏、武宗圣、赵健杰、吴亚平、崔生祥、田凯荣、陈宏涛、马子富、刘子高、杜万启、曹延平、沈琴琴、许晓军、郑桥21位专家学者进行口述访谈,录制并制作视频成片,其成果《中国工运学者访谈录(第一辑)》于2020年1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历时5个月,工运文库口述史项目组先后访谈了宋木仁、李思慎、刘功成、林道程、王炳起、孟令军、李永海、倪豪梅、郑庆声、陈伟光、薛丁齐、徐政辉、姚荣启、李忠义、刘丽臣15位国内工运史老专家,其成果《中国工运学者访谈录(第二辑)》也与大家见面了。中国工运学者口述史工作的意义重大。首先可充实工运史料。口述历史在复原历史方面有其他任何历史档案、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价值。中国工运学者口述史项目能够积累并开拓中国工运史研究资源,弥补现有工运史料的不足。熊月之先生在《口述史的价值》中写道:“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1956年创建之初,就已注意到口述资料的重要性。为了推动党史和工人运动史的研究,历史所与上海市工人运动资料委员会长期合作,组织科研人员分赴上海各大工厂和商店调查、访问,举行座谈会,并作详细的记录,积累了丰富的口述资料。这些调查、访问、座谈记录,大多已经过系统的整理,并出版过大量的内部书籍,未出版的资料也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总字数在1000万字以上。国内外许多研究上海工人运动、工人生活历史的学者都曾利用过这些资料。”其次,口述历史充分展现了个人记忆的历史价值。中国工运学者口述历史是记忆的历史,这个历史和那个由事件组成的历史一样重要,因为其中包含了工运学者对历史的阐释和理解,让我们看到工运学者和历史的关系,还能让我们看到每一位工运学者个体生命和大历史之间的距离。每一位工运学者对历史的理解、不断变化的理解,其受到历史的影响、其和历史的关系,这些都是事实性的信息无法提供给我们的,也是工运学者口述历史的独优惠值。再次,口述历史所展现的信息,通常都是难以在官方文献中寻获的珍贵资料,有着独特的学术价值。借由口述历史可以发现那些被以往记载忽略或歪曲了的史实,从而能给读者提供更多了解历史的视角,能给学者们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料。它可以补史料,可以证史。最后,工运学者口述史从文字、影像两个方面生动立体地呈现工运研究学术脉络,有助于读者了解工运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老一辈学人的成长过程,对后辈后学有重要的启发作用。除此之外,工运学者口述史中的很多学术界的趣闻轶事,对读者很好有吸引力,在其中除了能够看到系统研究,还能了解很多研究者在那个年代所经历的趣事,使得对某段历史的体验更具真实性。工运学者口述史集史料挖掘的主动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于一体,工运学者作为学术研究亲历者对过去工运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不仅有助于梳理研究脉络、总结经验,提高学界对工运领域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推动工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工运事业时代主题、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推进工运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87岁的上海工运史专家郑庆声在访谈中多次反复提到“搞工运史,最重要的还是抢救资料的问题”,还特别强调了收集、抢救活人资料的紧迫性。可见,中国工运学者口述史工作的紧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该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持续不断地与时间和平共处做朋友的同时还要与它赛跑,我们的目标就是争取让我们能找到的老专家们都通过中国工运学者口述史留下自己永恒的记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会坚定不移地将中国工运学者口述史一直做下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百年党史、工运史在华夏民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目录
本书收录了国内15位工运、工会领域的老专家、老学者的专访, 他们当中有用一生为劳模唱赞歌的老工会人, 有地方工运史研究的拓荒者, 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工会发展的见证者, 有用一生践行“听党话、跟党走”的工会领导人, 有中国劳模史的书写者, 有为工人奔走的工会活动家。将他们的生命经历进行回顾与总结, 不仅有助于梳理研究脉络、总结经验, 提高学界对工运领域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推动工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工运事业时代主题、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推进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了国内15位工运、工会领域的老专家、老学者的专访,他们当中有用一生为劳模唱赞歌的老工会人,有地方工运史研究的拓荒者,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工会发展的见证者,有用一生践行“听党话、跟党走”的工会领导人,有中国劳模史的书写者,有为工人奔走的工会活动家。将他们的生命经历进行回顾与总结,不仅有助于梳理研究脉络、总结经验,提高学界对工运领域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工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工运事业时代主题、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推进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主编推荐
刘向兵,研究员,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改革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宁夏中卫市特聘专家,兼任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劳动关系分会会长、全国工会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等。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主要从事高校战略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会理论与劳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独著、主编或参编《大学战略管理导论》等著作10余部,在全国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